湘陰烈士陵園

湘陰烈士陵園

湘陰縣烈士陵園位於湘長公路東側的文星鎮望濱村,於2005年建成,先後將116名散落於外地的湘陰籍烈士墓遷入,建築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紀念設施有:任弼時紀念塔、陳毅安紀念塔、陳毅安紀念館、抗日烈士紀念塔等。共存放烈士文物史料100餘件,現已成為全縣安葬、緬懷、褒揚革命先烈的重要場所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

2016年,被民政部公布為全國第六批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陰烈士陵園
  • 地址: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文星鎮望濱村
  • 保護級別: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 建成時間:2005年
歷史背景,主要展覽,陳毅安紀念塔,任弼時紀念塔,抗日烈士紀念塔,陳毅安紀念館,英烈事跡,所獲榮譽,

歷史背景

湘陰是革命老區,早在北伐戰爭及土地革命時代,就有農會和工農紅軍浴血戰鬥,如井崗山黃洋界保衛戰指揮員(後為紅軍師長)陳毅安烈士等;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湧現出了不少革命志士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主要展覽

陳毅安紀念塔

陳毅安烈士紀念塔。陳毅安,又名陳斌,1905年1月12日出生於界頭鋪鎮大興村。曾先後任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黃洋界保衛戰。紅五軍、紅四軍會師後,任紅五軍參謀長。1930年任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攻打長沙戰役總指揮,在經武門戰鬥中不幸腰中四彈而壯烈犧牲,時年26歲。1978年在陳毅安同志家鄉界頭鋪鎮神頭灣重建陳毅安故居,為占地80平方米的平房,闢為紀念館,陳列著烈士的生平事跡。2006年建園時移建於烈士公園並修建紀念塔。
陳毅安烈士紀念塔陳毅安烈士紀念塔

任弼時紀念塔

任弼時紀念塔,是為了紀念任弼時同志而修建的。1950年10月,任弼時逝世,鑒於任弼時系湘陰縣(今汨羅縣)革命前輩,為紀念先輩、褒揚革命烈士和激勵人民建設中國的熱情,按中央指示湘陰建一個革命烈士紀念塔。
原塔建成於1951年5月,坐落於城關鎮中心文廟中段,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頂組成,通高約10米。塔座為正方形,邊長2米,高1.8米。塔身背面刻“任弼時同志永垂不朽”,東面刻“任弼時同志事略”,碑基四周刻有陳毅安等革命烈士的簡介和英雄事跡。
當時省、地、縣的領導均分別題詞
華國鋒(當時湘陰縣委書記)題詞:“為我人民事,犧牲命和家,繼承先烈志,建設新中華”。
王首道(當時湖南省政府主席)題詞:“為人民解放事業而英雄犧牲的死難烈士永垂不朽”。
武光(當時長沙地委書記)題詞:“中華兒女的楷模”。
張乾承(當時長沙地委副書記)題詞:“黨的模範,人民的光榮,後輩的表率”。
史傑(當時湘陰縣政府縣長)題詞:“為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而犧牲的英雄們的模範事跡將在我們和我們後代的記憶中永垂不朽,讓我們學習他們,把生命同樣無保留地獻給人民民主事業和偉大的祖國”。2006年建園時移建於此。

抗日烈士紀念塔

抗日陣亡烈士紀念塔又名白骨塔,位於湖南湘陰縣平家灣義山,建於1942年,葬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戰死湘陰戰場的99軍99師2000多名官兵。毀於1958年和1966年,“白骨多已熬制骨肥”,今已不存。塔前的石牌坊上刻著一副對聯:丹心懸日月,白骨鎮山河。這是湘陰人民對1941年10月4日在此為國捐軀的曹克人少校和他數百名部下永遠的懷念。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陳毅安紀念館

為弘揚陳毅安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縣於2012年年初在烈士陵園內動工興建陳毅安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80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館內收集了陳毅安烈士一系列歷史事跡並展出了陳毅安烈士生前很多珍貴遺物。陳毅安烈士紀念館被正式確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英烈事跡

任弼時(1904-1950)任弼時(1904-1950)
任弼時(1904-1950),1920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7月任第四任共青團中央總書記。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委員、八路軍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抗戰。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大佬史達林系統地匯報中國抗戰形勢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任務,取得了共產國際的大力支持。1940年3月回國後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並受中央委託主持《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1945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
1950年10月27日12時36分在北京逝世。
陳毅安(1905-1930),湖南湘陰人。參加了秋收起義,後隨部到井岡山,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連長、營長,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任紅3軍團第8軍第1縱隊司令員長沙戰役中任前敵總指揮。在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壯烈犧牲,年僅25歲。1951年毛澤東主席將其列為“共和國第九烈士”。

所獲榮譽

先後獲評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被民政部公布為全國第六批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