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繡

湘西苗繡

湘西苗繡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既受到楚漢文化和周邊少數民族刺繡的影響,又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出一種熱烈奔放的浪漫風格。苗繡藝術與楚藝術的風格頗有一致性,二者的紋樣組合複雜、飽滿,手法細膩,線條優美,有怪異之形而無猙獰之態,使人感到親切、純真、樸實。苗繡藝術與楚藝術之所以有這些共性,與它們共同的文化來源和傳統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西苗繡
  • 外文名:xiangxi embroider
概況,傳承,特色,

概況

按照史學界和苗學家們的普遍認識,楚國是在古三苗地域和以三苗遺裔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楚巫官文化主要承襲了三苗之巫教文化,被稱為“苗的文化”,而近代苗族巫教文化亦承襲有楚巫官文化。湘西苗族、土家族、漢族處於錯居雜處狀態,這裡又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集居的入口,這裡周邊的少數民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刺繡工藝也就很自然地出現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取長補短的格局。

傳承

然而,湘西苗繡之所以未被外界同化,仍保持了自己鮮明特色,與苗族歷史上大遷徙所形成的大分散、小聚居有一定關係。由於歷代統治者對苗族歧視、驅趕、封鎖,使他們被迫分散聚居在大山里,幾乎與外界隔絕。鳳凰、花垣、保靖、古丈等縣在明萬曆年間至清嘉慶二年被劃為湘西“苗疆”,修建了一條綿延三百六十餘里的“苗防”、“邊牆”,將以臘爾山台地為中心的所謂“生苗”或“紅苗”區圈圍起來,禁止苗民與外界交往。①長久被封鎖,受歧視,遭欺凌,鑄就了苗族人民一種不屈不撓的倔強氣質,一種熱情、豪放的品格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理意識,培養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

特色

苗繡中形象各異的蟠龍、飛鳥、蝶、花、魚、蝦,既不是對大自然的單純模仿,也非單純的自我藝術表現,而是一種由生命形象的非實在性的虛幻性創造。苗繡構圖緊湊、飽滿、圓渾,線條有粗細、虛實變化,流暢飄逸。設色不刻意於固有色的表現,多依本民族的審美心理,大膽進行誇張、想像,靈活地加以運用。崇尚紅、綠、藍、黑等色,在協調中講究純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強烈對比,其紋樣、色彩的誇張變化,既著意於生氣勃勃的客觀對象的表現,又揉進夢幻的幻想色彩,形成了苗繡獨特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