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起義

湖口起義

湖口起義,是1913年中國發生的歷史大事件,江西籍將領李烈鈞楊賡笙孫中山先生的動員下,於1913年7月12日在湖口縣發動的討袁起義,李、楊首舉義旗,打響了“二次革命”的第一槍。作為“二次革命”標誌性事件的“湖口起義”,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深化,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基本介紹

起義過程,相關歷史,1913年歷史大事件,

起義過程

1930年4月28日,中共江西省委在湖口縣發動和領導了農民武裝起義。
1929年9月、10月間,中共江西省委改組後,確定了發動吉安和湖口兩地起義的計畫,後因省委機關和贛東北特委相繼遭到破壞,計畫未能立即實行。1930年初,省委機關在九江地區重建。4月初,省委對湖口起義等工作做了若干具體規定,並派中共中央特派員徐德到湖口實施。徐到湖口後,組織湖口游擊隊先後攻打都昌縣徐家埠和湖口縣城,均未成功。後調贛北游擊隊前來援助。
4月28日夜,贛北游擊隊和湖口第1游擊大隊在蘭亭嶺集中後,冒雨向湖口縣城進發。途中,都昌湖口各地農民赤衛隊和民眾陸續加入,共達3000餘人。拂曉,起義隊伍衝進城內,從獄中救出了中共贛東北特委書記黃光等20餘人,並燒毀了國民黨縣政府的錢糧券。很快,國民黨縣團兵和地主武裝發起反擊,黃光和游擊隊被迫撤出縣城,轉入贛北山區堅持鬥爭。

相關歷史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湖口成立討袁總司令部,宣布江西獨立,打響討伐袁世凱第一槍,舉行了震撼中外的湖口起義。史上稱為“二次革命”。
為何在史上將湖口起義又稱為“二次革命”,這是由於1911年的武漢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清帝國260多年的統治。但為了為換取袁世凱及北洋軍的支持,建立全國統一的中華民國,並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2月,南京的革命臨時政府決定與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妥協。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改選袁世凱出任大總統。
北洋系軍政集團領袖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後,將政府北遷到北京。1913年初,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正式國會的選舉中贏得勝利,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準備組織內閣,因而宋成為袁世凱專權的最大政敵。厲行獨裁的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政,派人收買兇手,於3月20日晚在上海滬寧車站暗殺宋教仁,進而控制了國民革命臨時政府,並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
1913年的“二次革命”取一次革命(辛亥革命)未完成之意,革命黨人在宋教仁身亡後,迅速追查兇手,宋案真相大白,國民黨理事長孫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
1913年4月,袁世凱在奪取國民政府控制權後,進一步消滅南方革命力量,立即與五國銀行團達成兩千五百萬英鎊的大借款(善後借款),獲得了戰爭經費。6月,袁世凱又下令罷免堅決反袁的贛督李烈鈞、粵督胡漢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繼被迫下野。
孫中山面對革命黨人不戰而走的屈辱處境,憤懣萬分,決心冒險起兵。在孫中山的動員下,李烈鈞1913年7月8日從上海回到江西湖口,在湖口成立討袁總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獨立,並通電討伐袁世凱,12日打響了震撼中外的湖口起義。
由於國民黨政治基礎不牢,武裝力量薄弱,“二次革命”的領導者也沒有發動廣大人民民眾參加。倉促上陣的討袁軍,又缺乏戰略計畫和統一指揮,缺乏戰略協同,他們冷冷清清,孤軍奮戰,甚至連多數國民黨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靠帝國主義的支持,以優勢的武力,很快把討袁軍打敗。
以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敗為標誌,不但國民黨陷入困境,民國亦名存實亡。

1913年歷史大事件

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袁世凱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4月,又非法簽訂善後大借款,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但因國民黨內部意見分歧,未能及時發動。袁世凱卻藉口江西都督李烈鈞、安徽都督柏文蔚、廣東都督胡漢民曾通電反對善後大借款,是不服從中央,便設法排斥。6月9日,袁在做好了政治、軍事準備以後,指責李烈鈞“不稱厥職”,悍然下令罷免李的江西都督職務,任命黎元洪兼領江西都督,任命歐陽武為江西護軍使,賀國昌為護理民政長,陳廷訓為江西要塞司令官。李烈鈞,字協和,江西武寧縣人,1902年入江西武備學堂學習,1904年被選送日本學習陸軍,1907年經張繼等人介紹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任江西新軍管帶,後到雲南,先後任講武堂教官、後備道提調等職,九江光復後,被推為九江軍政分府參謀長,策動北洋艦隊部分軍艦起義,被舉為安徽都督。旋參加保衛武昌,任五省聯軍總司令。1912年出任江西都督後,堅持革命立場,與袁堅決鬥爭,被譽為民黨急先鋒。李烈鈞被罷免,成了二次革命的導火線。
當時孫中山竭力主戰。張繼及馬君武、邵元沖、白逾恆四人到贛,動員李烈鈞討袁。但李烈鈞鑒於他的同盟反袁的主張得不到回響,顧慮重重,無意起兵討袁。6月15日,李烈鈞卸職離開南昌前往上海。路過湖口時,九江一線的軍官們向他建議討袁,但李烈鈞說:“外面局勢實在鬧不清楚,到上海後再和孫、黃諸要人商議,並詢各省意見,再行發動。”6月19日,李到達上海時,孫中山已離滬赴澳門。
在李烈鈞離開南昌的當天,歐陽武致電黎元洪,表示擁護中央。旋即就任江西護軍使,並根據黎的要求,代理江西都督。6月18日,歐陽武從九江趕赴南昌,20日接管都督印信,履行職權。歐陽武上任後,開始破壞李烈鈞的備戰體制;下令“取消軍政司,裁撤總務廳,停止徵兵,解散兵站”,將前沿部隊撤回江西腹地。這是李烈鈞草率卸職離贛所造成的惡果。
在李離贛的前一天,即6月14日。袁世凱撤去胡漢民的廣東都督職務,任命陳貽範、胡漢民為西藏宣撫使,任命陳炯明為廣東都督,陳昭常為廣東民政長。胡漢民於16日通電接受任命。
廣東局勢很微妙。革命黨人指望陳炯明起兵討袁,而廣東高級軍官們則希望倒向陳一邊,雙方都希望早日接任都督。陳進退兩難,即害怕討袁失敗,又害怕被袁利用。6月16日,陳向袁提出高價:“(1)中央政府須即匯款二千萬元,以為收回地方紙幣之用;(2)不得任命政府私人為粵省護軍使及民政長,從中牽制一切;(3)如政府為一時權宜計,暫以炯明充粵督,則不如速去。”如此高價袁難以接受。
6月20日,孫中山抵達香港、澳門。22日,胡漢民偕汪精衛離粵赴港。孫中山遂約見陳炯明,“徵得陳炯明對四省獨立,廣東同時宣布的同意”。7月4日,陳接都督任,調集軍隊,準備獨立。
贛、粵兩督的罷免,使革命黨內武力討袁的呼聲高漲。黃興著手規劃倒袁的實際布署。他把行動的方向定在湖北。湖北著名革命黨人詹大悲、王憲章、季雨霖、王華國、熊炳坤等在黃興支持下,紛紛回鄂運動,前軍務司長蔡濟民也密謀內應。黃興又派寧調元、熊樾山前往聯絡,敦促起義。正當湖北革命黨人廣泛聯絡,準備起兵之際,先前發動上海製造局之役的柳人環、文仲達、盧漢生被解赴湖北,並於6月23日轉解北京。途中,文仲達變節招供:“起義機關在漢口《民國日報》館。”24日,黎元洪飭令軍警會同法租界巡捕查封《民國日報》館,搜獲檔案布告多件,逮捕曾毅等4名報館編輯。負責起義全局的詹大悲,看到機關被破,急令起義部隊於25日夜於南湖集合暴動。但還沒發動便流產了。翌日,寧調元、熊樾山在漢口德租界被黎的軍警會同德租界巡捕逮捕。是日晚,詹大悲魯莽行動,到處派人縱火,但一事無成。僅駐紮天門、潛江一帶的章裕昆一營於25日夜如期起義,因孤立無援而潰散。事後,黎元洪大肆搜捕、屠殺。湖北革命黨人被摧殘殆盡。
6月底,孫中山由港回滬。此時,各省的空氣依然沉悶。孫中山召集軍事會議,力促陳其美在上海獨立。章梓在南京倡議,派朱卓文前往南京運動第八師的營連長贊成起兵。但誰也不敢先發。於是,孫中山、黃興宴請李烈鈞,動員江西起兵發難。席間,李“意氣自豪,謂各省如能回響,贛事尚可為。中山極力慫恿,並以南京情形告之,李遂告奮勇”。當時,江西第一旅旅長林虎派團長李思廣到上海向李烈鈞及在滬的革命黨人匯報了江西軍隊鬥志高昂的情況,李烈鈞決心發難。他令李思廣趕速回報:“皖、寧、湘、粵均倚戈待命,若吾贛發難,一星期間各省即可回響,並出援軍。”並密電贛中將領準備起兵。
當革命黨人準備發動二次革命之際,袁世凱也在積極布署兵力,搶占江西的戰略要地。7月5日,北洋軍隊在李純率領下,開赴九江,與林虎所部僅距數里,南北兩軍虎視眈眈,戰事一觸即發。7月6日,袁世凱又派兵南下進駐上海製造局,在南方腹地插進一把尖刀。
決戰即將來臨,但革命黨人還沒有統一的作戰計畫和統一的指揮。本來,贛、皖聯盟反袁,但柏文蔚認為大勢已去,意志消沉。6月30日,袁世凱任命柏為陝甘籌邊使,解除了他的安徽都督職務,任命孫多森為安徽民政長兼署安徽都督。柏拒絕了新任。安徽革命黨人要求柏即時起義,他沒有同意,也未赴滬參加軍事會議。上海革命黨人派龔振鵬回安徽策動反袁。7月6日,孫多森到安慶上任,安徽革命黨人策劃殺孫未成。柏文蔚竟在臨戰之際,於7月10日由安慶赴南京,“閉門謝客,藉以休息”。
7月8日,李烈鈞悄然抵達湖口,部署起兵事宜。但無法掌握他的基幹部隊。他的有戰鬥力的老部隊,即一師二旅三團當時被分割部署在九江、南昌兩地,且被敵牽制,無法運動,他只能以九、十兩團為基幹力量。又調集輜重、工程兩營,以湖口為基地,設立討袁軍司令部。9日晚,李烈鈞電告歐陽武及江西各機關,“鄙人免官赴滬養疴,忽聞北軍人贛,憤不欲生,現已回贛效力”。歐陽武竟嚴詞答覆:“此間皆不主戰,請君速速返滬。否則,武即會同北軍夾攻湖口。”並派代表三人勸李離境。李對代表說:“烈鈞亦知南雷(歐陽武字南雷)素主和平,但烈鈞已到此,決無返滬之理。請為南雷言,好則回頭見,否則來生見可也。”李烈鈞以生死的抉擇示意歐陽不得阻撓起義。
11日,李純得悉李烈鈞已占領湖口。十一混成旅旅長馬繼增急報林虎正向九江開進,要求通過北軍防地。李純向京、鄂急電請援,袁世凱遂命黎元洪調撥海、陸各軍迅速增援,令歐陽武“嚴束所部,勿受亂徒指揮”。歐陽武得悉李烈鈞執意討袁,企圖調集兩團兵力進攻湖口。但軍隊已不聽他指揮,他的部下原是李烈鈞舊部,支持革命。江西革命黨骨幹分子俞應麓控制了南昌的局面。歐陽武於11日晚上召集民政長、各司司長、都督府顧問、各報館主筆、各公團各黨派領袖開會,宣布已無調遣軍隊的能力,提出辭職,大家要他維持南昌秩序,才勉強留了下來。
同日,李烈鈞密電委任林虎為討袁軍左翼司令,指揮一、二、七團攻擊沙河、十里舖一線北軍;任命方聲濤為右翼司令,指揮三、九、十團攻擊九江城南金雞坡炮台北軍;任命何子奇為湖口守備司令。當晚,林虎向所部下達了攻擊令。12日拂曉,林虎所部向沙河北軍側翼發起猛攻,林軍另一支向十里舖前進,企圖包抄敵軍。二次革命戰爭終於打響了。
在湖口,李烈鈞令要塞鳴炮,宣布獨立,並發布討袁檄文,譴責袁世凱“乘時竊柄,帝制自為……近復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讎,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號召“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7月13日,江西省議會開會,推舉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都督,賀國昌為省長,俞應麓為兵站總監。唯歐陽武稱病不出。這樣,江西首先舉起了討袁大旗。7月15日,黃興在南京獨立,18日,陳炯明在廣東獨立。隨後,陳其美在上海攻江南製造局,福建許崇智、湖南蔣翊武和重慶熊克武亦率部分軍隊獨立。袁世凱以江西、南京為進攻重點。江西方面,湖口的討袁軍,遭北洋軍的水陸夾攻,於7月25日敗退。8月18日北洋軍攻陷南昌,占領江西。9月1日,袁軍張勛部攻占南京。上海的陳其美等已在8月13日棄吳淞炮台而去,安徽的柏文蔚也被袁軍所逐。隨後,其他各地相繼取消獨立,不到兩個月的“二次革命”歸於失敗。袁世凱乘軍事勝利,解散國民黨,孫中山再次逃亡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