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華中地區湖南省漢壽縣境內,西洞庭湖是洞庭湖的西部咽喉,吞吐長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承接沅、澧二水,是長江中下游洪流的首個“承接器”和防旱“前哨站”;同時,也是(長)江(洞庭)湖生態系統的調節器,具有強大的自然調蓄洪水功能,是構建洞庭湖濕地乃至長江中下游濕地安全體系的重要戰略要地。區內擁有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濕地等多種濕地生態類型。“漲水為湖、落水為洲”是其主要特徵。區內植物、動物及景觀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在亞熱帶內陸濕地類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護和科研價值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湖南省漢壽縣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0044公頃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區域面積,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保護對象,價值地位,

歷史沿革

1998年1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1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11年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著手保護區升國家級工作,對區內濕地資源進行科學考察,完善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夯實了保護區升國家級工作基礎;
2014年1月常德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經111°57ˊ~112°17ˊ,北緯28°47ˊ~29°07ˊ,屬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洞庭湖胚胎髮育於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新世早期的平原水系和星散湖沼。全新世初期,本區仍為河網切割的平原地貌景觀。由於地勢的波狀起伏,在河間的碟形窪地內,分布著一些星散的小型湖泊和沼澤。現今的西洞庭湖就是在這一地質地貌背景下,由這些星散的小型湖沼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
鴛鴦綠島鴛鴦綠島

水文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長江中游南岸,有湘、資、四水流入。西洞庭湖(目平湖)地處沅、澧水尾閭,通江達海,它不僅承接沅、澧二水,而且吞吐長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漢壽縣南部低山丘陵區為雪峰山余脈,其間滄水、浪水、龍池河、煙包山河等8條河流也由南向北流入西洞庭湖。常德德山以下的沅水流入西洞庭湖,流入位置為坡頭南堤。沅水流域常德境內長104km,流域面積5609.2km。澧水在花園咀以下的部分流入西洞庭湖,當沅水較低時其部分與安鄉流來的松滋、虎渡河等合流入湖。澧水流域流經常德180 km,流域面積8146km。

氣候

本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受東亞季風和(長)江(洞庭)湖龐大水體的影響,具有濕潤的大陸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溫和濕潤、光熱充足、多風多雨、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濕地早春濕地早春

區域面積

保護區總面積30044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9061公頃,緩衝區面積6155公頃,實驗區面積14818公頃。
洞庭煙雲洞庭煙雲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保護區現已記錄到維管束植物87科259屬414種,其中蕨類植物14科16屬19種;裸子植物1科2屬2種(均為引種栽培);被子植物72科241屬393種。保護區植物區系主要以世界廣布成分、泛熱帶成分和北溫帶成分為主,其中世界廣布成分尤為突出,共有45科,占總科的61.64%;而泛熱帶成分和北溫帶成分分別有13科和11科,占總科數的比例分別為17.81%和15.07%。這三種主要成分的科數之和為69科,占總科數的比例為94.52%。其它有8種類型缺失,還有4種類型均分別只有1科。濕地植被在科的分布區類型上具有高度的趨同性。

動物資源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內記錄到底棲動物4目9科65種,魚類9目20科112種,兩棲類1目5科13種,爬行類3目8科20種,哺乳類7目14科26種。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是極具科研、保護價值的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鳥類保護區,區內鳥類種類多,數量大,共記錄到鳥類205種,分屬15目50科。占全國鳥類物種總數1329種的15.2%,占湖南省鳥類物種總數438種的46.1%。其中,雀形目、鴴形目和雁形目無論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占有絕對優勢,各有84種、31種和27種,分別占鳥類群落組成的41.0%、15.1%和13.2%。在水鳥各科中,鴨科種類最多,有27種,其次是鷸科和鷺科,都為14種,其中,濕地水鳥共8目90種,占全國水鳥種類的33.1%,反應了保護區在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上的重要性。

保護對象

1) 哺乳動物中,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的1種,即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的有3種,即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河麂(Hydropotes inermi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此外,還有12種哺乳動物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4種哺乳動物屬於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麋鹿麋鹿
2)鳥類中,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的有4種,即白鶴(Grus leucogeranu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黑鸛(Ciconia nigra)和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的有21種,即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白額雁(Anser albifrons)、鴛鴦(Aix galericulata)、小鴉鵑(Centropus bengalensis)、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白枕鶴(Grus vipio)、灰鶴(Grus grus)、鶚(Pandion haliaetus)、鵲鷂(Circus melanoleucos)、白腹鷂(Circus spilonotus)、白尾鷂(Circus cyaneus)、蒼鷹(Accipiter gentiles)、雀鷹(Accipiter 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大鵟(Buteo hemilasius)、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游隼(Falco peregrinus)、紅隼(Falco tinnunculus)、阿穆爾隼(Falco amurensis)、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和卷羽鵜鶘(Pelecanus crispus)。
列入IUCN:近危(NT)的有羅紋鴨(Anas falcata)、白眼潛鴨(Aythya nyroca)和黑尾塍鷸(Limosa limosa)3種,瀕危(EN)的有青頭潛鴨(Aythya baeri)和東方白鸛2種,易危(VU)的有花臉鴨(Anas formosa)、小白額雁(Anser erythropus)、白枕鶴和卷羽鵜鶘4種,極危(CR)的有白鶴和黑鸛2種。
列入CITES附錄I的有:白鶴、白枕鶴、白尾海雕、東方白鸛4種;列入CITES附錄II的有:鶚、游隼、白琵鷺和黑鸛4種。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稀有的有棉鳧(Nettapus coromandelianus)、鶚和游隼3種,瀕危的有白鶴、黑鸛和東方白鸛3種,易危的有小天鵝、鴛鴦、小鴉鵑、褐翅鴉鵑、白枕鶴和白琵鷺6種。
3)爬行動物中,有20種爬行動物屬於“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同時有20種爬行動物為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有舟山眼鏡蛇(Naja atra)1種,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I的有烏龜(Chinemys reevesii)1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烏龜被列入瀕危等級;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王錦蛇(Elaphe carinata)、黑眉錦蛇(Elaphe taeniura)、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銀環蛇指名亞種(Bungarus m. multicinctus)、舟山眼鏡蛇和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這7種被列入易危等級。
4)兩棲動物中,虎紋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屬於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餘12種兩棲類均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同時也是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有虎紋蛙1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虎紋蛙被列入易危等級;黑斑側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被列入近危等級。
5)魚類中,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的1種,即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的有1種,即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

價值地位

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的典型代表,在國家生態安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江湖複合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國際重要濕地、東亞候鳥重要越冬地和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節點,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整個洞庭湖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產生著重大影響。
影視基地影視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