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

湖南省益陽

益陽位於北緯27°58ˊ38″至29°31ˊ42″、東經110°43ˊ02″至112°55`48″,東西最長距離217公里,南北最寬距離173公里, 從地圖上看,像一頭翹首東望、伏地待躍的雄獅,威踞於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西和西南與本省常德市、懷化市接壤,南與婁底市毗鄰,東和東北緊靠省會長沙市及岳陽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益陽
  • 總面積:12144平方公里
  • 總人口:470.5萬
  • 市區面積:53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行政區劃,人口概況,自然地理,氣候特徵,歷史沿革,經濟概況,交通概況,益陽名人,益陽特產,益陽榮譽,

基本概況

益陽位於北緯27°58ˊ38″至29°31ˊ42″、東經110°43ˊ02″至112°55`48″,東西最長距離217公里,南北最寬距離173公里,從地圖上看,像一頭翹首東望、伏地待躍的雄獅,威踞於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西和西南與本省常德市、懷化市接壤,南與婁底市毗鄰,東和東北緊靠省會長沙市及岳陽市。
全市轄桃江、安化、南縣三個縣,沅江一個縣級市和一個大通湖區,市區設赫山、資陽、朝陽三個區。全市總面積12144平方公里,為全省總面積的5.83%,其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崗地占6.7%,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總人口470.5萬,市區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53萬。境內由南至北呈梯級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區,屬雪峰山余脈;北半部為洞庭湖淤積平原,一派水鄉景色。“背靠雪峰觀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南部山區最高處為海拔1621米,北部湖區最低處為海拔26米,南北自然坡降為9.5%。
圖片圖片

行政區劃

2009年,益陽市轄3縣(安化、桃江、南縣)、1市(沅江)、3區(資陽、赫山、大通湖區)和益陽高新區,15個鄉、70個鎮、11個街道,1781個村,215個社區。其中赫山區轄10個鎮、2個鄉、4個街道。資陽區轄5個鎮、1個鄉、2個街道。南縣轄10個鎮、2個鄉。桃江縣轄11個鎮、4個鄉。安化縣轄18個鎮、5個鄉。沅江市轄11個鎮、1個鄉、2個街道。大通湖區轄4個鎮、2個街道。益陽高新區轄1個鎮、1個街道。

人口概況

全市常住人口為431308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30914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941人。全市戶籍人口為4759387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益陽,地處湖南省北部,東西最長距離217公里,南北最寬距離173公里。從地圖看,像一頭翹首東望、伏地待躍的雄獅。它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東北部瀕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本省岳陽市毗鄰;西和西南部是連綿千里的雪峰山,與常德市、懷化市接壤;東距省會長沙市70公里,與長株潭經濟共同體相連;南連湘中腹地婁底市。是當今中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地帶。
圖片圖片

氣候特徵

市境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溫總體偏高、冬暖夏涼明顯、降水年年偏豐、7月多雨成災、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陰雨突出等特徵。年平均氣溫16.1℃—16.9℃,日照1348小時—1772小時,無霜期263天—276天,降雨量1230毫米—1700毫米,適合於農作物生長。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區境即有人類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證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安化縣馬路口、江南,南縣北河口,赫山區鄧石橋和沅江市漉湖等地,就已形成村落。進入青銅器時代後,在今桃江縣馬跡塘、灰山港,沅江市蓮子塘以及赫山區赫山廟、龍光橋、筆架山一帶,聚居村落已趨密集。 東周以前,區境屬《書·禹貢》所載九州中的荊州管轄。戰國時期為楚國黔中郡屬地。秦屬長沙郡。  益陽之得名,據東漢時應劭說:“在益水之陽,當為縣名。”清人周樹榮有“益陽賦”云:“益水所經,水北曰陽,縣以此名。”看來,經流益陽之大江資水,古或為益水。街市在江北向,故稱益陽。有趣的是,益陽的名字,幾千年來無論轄地怎么變異頻繁,它一直沒有改易過名稱,這在我國地名中是比較少見的。 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益陽鄧石橋、舞嶺、蓮子塘、灰山港一帶,均有密集的聚居群體。  據《禹貢》載,今益陽地區遠古屬荊州。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隸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滅楚,立長沙郡,下設益陽等九縣。初置益陽縣包括今日之桃江、益陽、安化、新化各縣和益陽市、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寧鄉、湘陰、漣源、新邵和沅江市的部分土方,範圍廣達18000平方公里。今益陽地區所轄縣、市,除沅江部分和南縣外,均在古益陽版圖之內。  西漢,郡縣與封國兩制並行。今益陽地區分屬長沙國,武陵郡,統隸荊州刺史部。東漢,沿襲西漢州、郡、縣制,廢長沙國為郡。今益陽地區分屬長沙國,武陵郡、統隸荊州刺史部。  三國鼎力,吳、蜀分荊州。這一時期,荊州處於魏、蜀、吳逐鹿爭雄的疆場。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出南方,吳、蜀為爭奪荊州展開了一場錯綜複雜的爭鬥。公元207年先為蜀劉備奪取。孫權索取荊州未成時,乃派呂蒙奪取長沙。劉備為救長沙,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令關羽屯兵益陽與呂蒙相拒。《吳志?甘寧傳》載:“寧隨魯肅益陽拒關侯,侯擇精銳五千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雲欲夜渡。肅選兵益寧,寧乃夜住,侯聞之,住不渡而結寨營。”魯肅則則率程普、甘寧據城東南龜山屯駐,於陸賈山溪口約會關羽。這次約會,便是名震千古的“單刀會”。而益陽城垣,即為肅築土城屯兵所建。  三國吳太二年(公元357)分長沙西部都尉設定衡陽郡。益陽屬於衡陽郡。這時分置南部地方設新陽縣(即今寧鄉),公元266年又從西部地方分設高平縣(今新化和新邵縣的一部分),益陽縣疆域開始縮小。公元280年,晉滅吳後,分全國為20州,益陽屬荊州。南朝宋時(公元420年),改衡陽郡為國,益陽屬於衡陽國。又劃給湘陰一部分土地。南朝齊時(公元479年)復改為衡陽為郡,直到梁時仍屬於衡陽郡、藥山郡、武陵郡、巴陵郡、南平郡。隋朝時分屬潭州、岳州、朗州和澧州。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公全國為10道,開元中分為15道,道下州郡並稱。益陽隨潭州、長沙郡時更所屬,變遷不定四次之多。  五代,十國割據,湖南屬楚國。後梁(公元479年)益陽屬潭州。後唐(公元923年)馬殷為楚國,益陽屬長沙府。後周(公元951~959)益陽屬潭州府。  宋朝,初分天下為15路,後分23路,南宋為16路,路高安撫司,直隸京師,路以下置府、州郡、軍。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益陽屬湖南路潭州長沙郡。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以益陽梅山等地方分置新化、安化等縣。宋史神宗本紀載:五年章惇開梅山,置安化縣,取名為“歸安德化”之意。  公元1279年,忽必烈滅南宋建元朝,置路,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6年)以益陽縣有萬戶升為益陽州,屬潭州路。天曆二年(公元329年)隨潭州路改為天臨路屬。  明朝分全國為13省,省高布政使司(後改改承布政使司),省下置府、州、司,益陽屬湖廣行省,即湖廣布政使司(江夏,今武漢市)長沙府 。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復降益陽州為益陽縣。  公元1636年,愛新覺羅氏改國號為清。採用“省”、“道”、“府和直隸廳、直隸州”、“縣和散廳、散州”四級制,初分全國18省,後為23省,省高總督、巡撫、駐布政使司。益陽屬湖南省長寶道長沙郡。  公元1852年10月20日,洪秀全統率太平軍經長沙轉戰益陽,改益陽縣為“得勝縣”。這是益陽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短暫更名。  民國初,分全國22省、4特區,後增至35省及西藏。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湖南廢府、廳、州,長寶道改為湘江道,轄益陽。民國十一年廢道,益陽屬於省。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全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益陽屬第1區;後又調整為10個區。  民國29年(1940),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是為區境地區一級行政建置之始。南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常德)。  民國33年(1944),侵華日軍大舉進犯,湖南部分地域淪陷,各行政督察區的建置名存實亡。省政府遂設安化、沅陵、洪江3個行署,作為非常時期省政府臨時派出機關,分領各縣。安化行署是年10月18日於安化縣梅城建立。原第五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均為安化縣行署領轄。翌年7月31日,安化行署撤銷,恢復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湖南各地相繼解放,國民黨政府在湖南的統治宣告結束,各行政督察區的建置隨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臨時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後,全省設1個省轄市、10個專區。專區設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關。益陽專區於1949年8月成立,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關區,轄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沅江、漢壽6縣。  1950年3月,益陽縣城關區改為益陽城關區,升為縣級;同年9月,建立益陽市,直屬益陽專署領導。1951年4月,省政府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100萬人口左右的大縣,領導困難,可以劃小”的指示,析湘鄉縣第九、十區,安化縣第三、四區和蘭田鎮,以及邵陽、新化縣部分地域,置蘭田縣;析湘鄉縣第三、六、七區,置永峰縣。同年七月,析益陽縣第六、七、八、九、十一區,置桃江縣,均屬益陽專區管轄。當時,全區共轄9縣、1市。南縣則屬常德專區。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於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管轄。  1964年9月,華容縣及錢糧湖農場劃歸岳陽專區。  1968年,益陽專區改稱益陽地區。  1983年7月,寧鄉縣劃屬長沙市。至此,全區轄益陽、桃江、安化、沅江、南縣和益陽市,及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茶盤洲5個國營農場和大通湖漁場。  1994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益陽地區,設立地級益陽市;5月,新的中共益陽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中共益陽市第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原益陽縣、益陽市分別以資水為界,以南改為赫山區,以北改為資陽區。7月1日,“益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益陽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益陽市委員會”正式掛牌。從此標誌著地級益陽市的成立。全市轄3縣(南縣、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區(赫山、資陽)、5大國營農場(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茶盤洲)和大通湖漁場。  2000年12月18日,中共大通湖區委員會、大通湖區管委會成立。5大國營農場撤銷。場部所在地改設建置鎮。大通湖區由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4大國營農場合併而成;茶盤洲農場改茶盤洲鎮劃歸沅江市管轄。市轄境包括3縣、1市、3區(赫山、資陽、大通湖)。

經濟概況

綜合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700億元,達到712.27億元,增長1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2.3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88.41億元,增長21.1%;第三產業增加值261.50億元,增長13.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6839元(折合2543美元),增長13.7%。  經濟結構繼續改善,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4.2:37.7:38.1調整為22.8:40.5:36.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2.8個百分點。  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取得新進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21.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0.5%,推動經濟成長7.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6.4%,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全年實現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245億元,實現增加值70億元。全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個,省級龍頭企業24個,享受省級龍頭企業待遇的2個,市級龍頭企業231個。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27個。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2%,比上年提高5.7個百分點。2010年城市化率為4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穩定。2010年全市物價總體平穩,無大漲大跌現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2%。八大類消費品呈“七升一降”的格局,其中食品類比上年上漲6.4%;居住類上漲3.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4%;衣著類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2%;娛樂教育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3%;菸酒及用品下降0.5%。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通過推廣高新技術,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以及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項目環保審批,繼續對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業實施限期關停等措施,以節能降耗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節能降耗目標有望完成。2010年,全市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7%。初步測算,“十一五”全市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有望實現。  財政收支穩步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45.19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全年財政支出116.56億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6.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2.6%,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農 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1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242.63 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18.4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3.1%,其中稻穀372.36千公頃,增長2.8%。油料126.69千公頃,增長8.4%;棉花34.8千公頃,增長16.8%。蔬菜79.87千公頃,增長11.8%。糧食總產量239.67萬噸,增長0.4%,其中稻穀223.62萬噸,下降0.5%。全年出欄肉豬470萬頭,增長2.8%;出籠家禽2604萬羽,增長9.5%;水產品產量27.05萬噸,增長5.9%。  農業結構變化明顯。全市糧食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為19.8%,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油料占總產值的比重為3.4%,上升0.1個百分點;棉花所占比重為5.7%,提高2.1個百分點;蔬菜所占比重為14.4%,提高1.1個百分點。生豬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為22.4%,下降2.6個百分點;家禽所占比重為8.1%,上升0.1個百分點。  現代林業示範市建設穩步發展。全市純林產值達10.6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4%。涉林產業總產值99.0億元,比上年增長25.3%。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資金4.11億元。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54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12.54萬千瓦。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59.56億元,增長2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87家,完成增加值227.78億元,增長24.1%,其中輕工業增加值90.19億元,增長17.6%;重工業增加值137.59億元,增長29.6%。重點產業不斷壯大。十大重點產業增加值198.50億元,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5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3.5%。全市園區(國家及省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4家,比上年增加81家,實現增加值108.5億元,增長28.5%。全市新產品產值28.42億元,增長56.9%。  骨幹企業明顯增加。一批新建企業建成投產,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成。全市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中聯重科、益陽火電廠、益陽電業局、科力遠、艾華電子、納愛斯、金沙鋼鐵、益華水產、匯盛科技、橡膠塑膠機械、沅江紙業、柘溪水電站、克明面業、皇爺檳榔、東方水泥、晶鑫新能源等184家,比上年增加102家,這些重點骨幹企業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全市具有資質以上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01家,完成產值67.72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建築工程產值6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91%。實現增加值28.8億元,比上年增長23.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69.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57%,全員勞動生產率14.55萬元/人,比上年增長9.8%。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高位運行。201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近幾年來的高增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0.29(含跨區投資18.87億元)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73.39億元,比上年增長36.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68.03億元,增長37.4%。  工業投資主導作用增強。全市完成工業投資255.17億元,增長56.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4%,其中工業技改投資126.94億元,增長60.1%。  優勢產業繼續加強。全市十大優勢產業完成投資208.57億元,比上年增長44.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5.3%。其中食品工業完成投資41.77億元,增長67.3%;紡織工業完成投資15.74億元,增長53.4%;機械行業完成投資42.21億元,增長71.6%;建材行業完成投資18.17億元,增長68.1%;化工行業完成投資11.61億元,增長89.7%;電子行業完成投資23.8億元,增長102.5%。  投資結構調整明顯。從三次產業來看,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37.48億元、261億元和161.81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13.2:47.6:39.2調整為8.1:56.7:35.2,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  房地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3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住宅投資48.8億元,增長22.2%。施工面積680.85萬平方米,增長28.2%,其中新開工面積299.83萬平方米,增長75.9%。待售面積40.79萬平方米,增長4.3%。
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201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7億元,增長18.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5.5億元,鄉村零售額45.2億元,分別增長18.7%和18.4%。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5.3億元,增長30.7%;零售業零售額212.2億元,增長18%;住宿業零售額4.1億元,增長21.7%;餐飲業零售額29.02億元,增長16.8%。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49.0億元,增長39.9%,占貿易業的比重為18.8%。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呈現快速增長之勢。201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7598萬美元,增長66.9%。其中出口32617萬美元,增長65.3%;進口4981萬美元,增長78.2%。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32013萬美元,增長68.1%,占進出口總額的85%;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4871萬美元,增長62.5%,占進出口總額的13%。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全年實際引進內資形成固定資產167.07億元。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0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0085萬美元,增長9.8%。  旅遊業加快發展。全年旅遊總收入76.3億元,增長21.5%;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296萬人次,增長14%。成功舉辦了中國益陽首屆水產品博覽會暨大通湖大閘蟹美食旅遊節和中國桃江第二屆媒體定向越野賽。益陽市被授予“中國淡水魚都”稱號。
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10年,全市全社會貨物周轉量106.50億噸公里,增長19.1%;旅客周轉量39.98億人公里,增長15.5%。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40.37萬輛,比上年增長6.7 %,其中汽車11.2萬輛,增長24.6%。私人汽車9.67萬輛,增長29.1%。  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7.09億元,增長6%;全市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1.3萬戶,比上年減少8.2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79.51萬戶,淨增25.43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16.37萬戶,淨增3.31萬戶。平均每萬人擁有固定電話1080部,擁有行動電話3779部,擁有國際網際網路345戶。
金融和保險
金融運行平穩。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06.27億元,比年初增加91.80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12.44億元,比年初增加45.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70.61億元,比年初增加23.39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139.32億元,新增25.81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18.31億元,比年初增加52.27億元。企業上市取得突破,漢森製藥、太陽鳥遊艇先後在深交所上市。證券業穩步發展,全年股票交易量達到493.87億元,增長12.3%。  保險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3家,其中產險11家,壽險12家。保費收入26.13億元,增長25.1%。其中:壽險20.92億元,增長24.5%;產險5.21億元,增長27.6%。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2010年,全市共爭取各類科技計畫項目9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8項;省級項目80項。獲得項目資金2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5.7 %。共有26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其中省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技術市場成交活躍,認定登記的技術契約154份,契約金額5401萬元。全市72家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63 億元,比上年增長32 %;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1億元,增長31 %,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22.4%。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市共有中國小校(幼稚園)1385所,其中:普通高中40所、中等職業學校37所、國中199所、國小799所、幼稚園412個、特殊教育學校3所;在校中小學生547019人,其中:普通高中生65048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35452人、國中生125549人、小學生246535人、入園兒童74028人、特校學生407人;現有在職教職工49804人。高考錄取率高出全省平均錄取率近5個百分點,輸送空軍和南航飛行學員23人,連續22年蟬聯全省第一。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2010年舉行了首屆花鼓戲文藝匯演,全市共有9個劇團19個優秀劇目參演,觀眾達3萬人次。承辦了清溪書韻·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走進“山鄉巨變第一村”活動,林凡、楊曉陽等72位全國書法名家現場作畫。組織了市中心城區第二屆社區文藝調演,全市31個社區和市老年大學等單位選派了46個優秀節目參演,極大地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沅江市承辦了湖南·沅江第三屆洞庭漁火節文藝晚會,場面氣勢宏大,節目精彩紛呈。益陽市鐘全昌書法作品《楷書·煎茶七類》參加湖南省書法美術攝影作品藝術年展獲金獎。參加湖南省首屆農民文藝會演,我市《老支書喜贊新農電》等參賽節目分別獲金、銀獎。“益陽小郁竹藝”參加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獲銀獎。全年完成“演藝惠民”送戲下鄉演出任務380場次,建成第四批鄉鎮綜合文化站17個、第三批農家書屋459家,建成赫山、沅江、安化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市博物館、周立波故居被公布為全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年接待遊客和觀眾近50萬人次。公布了全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項,益陽市小郁竹藝、南縣地花鼓成功列入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向國家申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周立波故居、羊舞嶺窯古遺址等10處文物保護單位已成功通過國家專家組評審。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成功申報,將使全市實現國保單位零的突破。市博物館承辦的《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博士生命簽證展覽》在以色列佩塔提克瓦市展出,對外文化交流影響深遠。央視4套《走遍中國》欄目組來益拍攝《銀城揭秘》、《穿越歲月的生命簽證》、《黑茶古韻》等6個文化專題,對益陽歷史文化進行高層次高規格的挖掘與解讀。南縣《廠窖慘案》電影於8月8日在北京舉辦首映式,廠窖慘案紀念館於8月15日開館。益陽劇院引進資金4000多萬元整體改造,建設包括七個豪華電影廳、可容納觀眾1200人左右的“五星級電影城”。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2010年共爭取到項目78個,總投資1.32億元,其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7366萬元,省投260萬元,地方自籌5526萬元。這些項目建成後將對我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強大的推動力。全市有340.38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30%。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效果明顯,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結核病、愛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婦幼衛生與社區衛生工作穩步推進,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體育事業有新成效。全市組織436名運動員參加了省十一屆運動會,共奪得金牌61枚。其中羽毛球項目金牌數接近過半。加快全民健身步伐,積極開展民眾體育活動。2011全市民眾體育活動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廣泛開展各具特色的群體活動。加強體育組織網路建設,2011年新組建了射擊協會,橋牌協會和腳踏車協會。體育彩票工作穩步推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各類民眾體育活動,向全社會進行體彩公益事業及身邊全民健身運動成果的廣泛宣傳,取得積極成效。
人口和環境保護
人口計生工作卓有成效。認真落實“兩扶”制度,對國家、省統一部署的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對計畫生育家庭實行特別扶助,嚴格按照入戶調查、民眾座談、縣鄉村三級公示、縣級核查、市級督查的程式,嚴把政策確認關。全市確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11205人,其中新增1676人,退出286人;確認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1455人,其中新增203人,退出13人。進一步推進人口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婚育新風,多措並舉推進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出生人口素質得到提高。  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2010年共投入資金4.36億元,完成污染治理項目63個,建成環保設施95台(套),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90%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已全面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集中排查了涉鉛、涉鎘、涉砷、涉鉻和涉汞等污染企業,全市共檢查相關企業1000多家,其中取締污染企業10家,關閉污染企業9家,整改污染企業52家。統計和監測數據表明,2010年資江幹流益陽段地表水4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達標率為100%;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99%;東坪鎮、桃花江鎮、南洲鎮和沅江市城區等環保重點城鎮的環境水體、空氣和噪聲質量持續改善;並創建24個綠色單位,完成減排項目28個。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6437人,“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援助率為100%,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8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9862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533人;扶持創業350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養老保險新增參保20482人,失業保險新增參保11764人。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據抽樣調查顯示,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8元,比上年增加1596元,增長11.6%。人均消費支出11279元,比上年增加1004元,增長9.8%。人均家庭總收入中,工薪收入9561元,增加770元;經營淨收入2754元,增加410元;財產性收入358元,增加65元;轉移性收入3384元,增加362元。消費八大支出全面增長。其中:食品支出增長9.3%,衣著支出增長9.5%,居住支出增長13.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14.4%,醫療保健支出增長8.7%,交通通信支出增長7.7%,雜項商品及服務支出增長6.0%,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9.0%。恩格爾係數為39.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空調87.5台,家用電腦42.0台,照相機19.9架、攝影機6.7架,機車25.4輛、家用汽車3.9輛,分別比上年增加2.8台、3.9台、1.3架、0.6架、0.9輛和0.2輛。2010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5.28平方米。  農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617元,比上年增長13.7%,增速比上年快4.6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2289元,增長14.5%;家庭經營收入2916元,增長13.5%。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全市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37元,比上年增長11.4%,八大類消費實現全面增長。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5.7%,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05台,洗衣機68台,電冰櫃47台,機車50台,行動電話155台,分別比上年增加5台、5台、12台、3台和28台。農村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2009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42.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8平方米。

交通概況

鐵路
已建成:石長鐵路、益湛鐵路、湘黔鐵路。  建設中:石長鐵路複線、長益常城際鐵路。  已規劃:長渝高鐵,益陽——汨羅城際鐵路、益陽-婁底城際鐵路、益湛鐵路複線、月益鐵路、荊益鐵路、秀吉益鐵路、常桂鐵路等。
公路
高速公路:長常高速、二廣高速(在建)、益漵高速、益平高速、益婁高速(在建)等。
機場
益陽市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和常德桃花源機場均只要70公里。  益陽迎風橋機場(軍用)正在規劃之中,將於“十二五”期間動工。

益陽名人

歷史人物
周立波,周揚,周谷城,張國基,胡林翼,何鳳山,曾士峨,段德昌,葉紫,黃自元
當代名人
艾國祥,黃伯雲,夏家輝,劉鎮武,蔡四維,潘自強,龍馭球,文伏波,丁夏畦,佛源,周智慧,林凡,趙躍宇,李璜之(本覺上人)
體壇名將
龔睿娜,黃穗,唐九紅,龔智超
藝壇明星
吳軍,雷佳,龍奔,盧正雨

益陽特產

益鑫泰麻襯衫
益陽是中國著名的苧麻之鄉,有五千年的種植歷史,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 苧麻纖維,具有細長、光澤、挺拔、拉力張力強、散水散熱快、抗霉變力好的特點,在國外紡織業倍受青睞。(ps: 有種說法叫“金絲銀麻”,益陽被稱為“銀城”也是由其盛產苧麻而得名。)
小郁竹器
益陽的小郁竹器以麻竹為主料,郁口小、工藝精、靈巧輕便,歷來以造型優美,做工精細而聞名。主要有桌椅凳架、床櫃沙發、器皿燈具、座屏掛屏等200多個品種,很多品種不單是家用竹器,還是精巧的工藝美術品。
明油紙傘
益陽的明油紙傘,在歷史上就很有名氣和特色。全身除了傘面的油紙和內外兩個木托,其餘全是竹料。麻竹桿做傘把,楠竹劈成竹片做傘骨,最重的八兩,最輕的五兩,收攏來像一支彩色的蠟燭,展開象一輪迷人的圓月,傘面色彩鮮艷,畫幅多姿多彩,既可作傘用,遮陽擋雨,又可作工藝品玩賞,深受東南亞客商喜愛。
湘中鐵鍋
湘中鐵鍋,是益陽傳統的名牌產品。它始於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素有“中華南鍋”之美稱。益陽鐵鍋,用料講究,工藝精湛,質地優良,具有鍋壁薄、傳熱快、盛水不滲不漏、高溫激冷不裂不炸、手感平滑、鍋色銀灰、經久耐用、炒菜煮飯味道純香等。
松花皮蛋
益陽無鉛松花皮蛋,質地柔軟、滑而不粘,翡翠體上,松花朵朵,蛋黃棕色帶綠,切開則五彩繽紛,蛋心膠而似糖,吃起來爽口留香。益陽青松牌松花皮蛋,1984年獲部優產品獎,1988年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獲國優名牌獎。
硃砂鹽蛋
硃砂蛋蛋黃紅,這是益陽青松牌硃砂鹽蛋最顯著的特徵。把熟鹽蛋一剖兩半,蛋白蛋黃,紅白相映,中間那桔紅色的蛋黃,油亮而帶浸色,顆顆硃砂露黃間,故名硃砂鹽蛋。
安化擂茶
起於漢、盛於明清。擂茶製作用料很講究,農家在製作擂茶時,都是選用自家產的上好茶葉,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葉等中草藥,放進陶製土缽(又叫擂缽),用茶枝做成的圓頭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許水細細地研碎,磨成泥狀後倒進茶缽里備用。擂茶原料選用的都是自家的農產品,製作過程也是純手工,是最‘貨真價實’的無污染綠色飲料。
水竹涼蓆
益陽有“竹鄉”的美譽,水竹以節稀皮滑著稱,經過十三道工序手工做出的竹蓆不但不變形不怕摺疊,還具有神奇的消暑功能,即使是在盛夏三伏天,睡在席上,體溫下降快,似有清風襲來,愜意無比。
安化黑茶
黑茶口感平和,甜純爽滑,是六大茶類中最具親和力能適應不同人群口感之茶。黑茶湯色紅艷,色如琥珀,欣賞一杯好的黑茶,猶如品味一杯存放多年的葡萄美酒,美不勝收,遐想無限。  第五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於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行,在名優茶評選活動中,白沙溪茶廠的“天茯”、雲台高家山茶廠的“安化天尖”等2個安化黑茶產品獲金獎。  2008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九屆廣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全縣共有10家企業參展,展廳面積360㎡,並舉辦了專場“安化黑茶”品牌推介會。在中華名優茶評選活動中,安化久揚茶業的“手築茯磚”、雲台高家山茶廠的“安化千兩茶”、馬路茶廠的“黑妹沱”、高馬二溪茶業的“安化天尖”等4個安化黑茶產品獲金獎。
南縣麻辣肉
南縣麻辣肉是湖南南縣的特產,當地流傳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由當地的土豬肉精製而成,而不是豆制 品。麻辣肉的麻也不是花椒的意思,而是使用高品質芝麻油的麻,屬於高蛋白、低脂肪、即食型產品、口感柔韌、芳香可口、肉味獨特。麻辣肉製作比較複雜,加入了鹽,糖,味素,料酒,紅曲,香粉等21種調料,經過了選料,醃製,碼味,蒸煮,切片,烤制等8道工序才能製成。它外觀紅亮,片大而薄,乾爽有嚼頭。好火計在長沙太平街開了南縣麻辣肉第一家專賣店,因為得到湖南笑星“大兵”的稱讚,而迅速火爆長沙街頭。  此外,益陽特產還有:南縣陳克明麵條、辣妹子食品(辣妹子辣椒醬、辣妹子洞庭魚、辣妹子魚香豆豉、辣妹子桔片爽等)、 油中王調和油、湘安仙筍 、桃江紅薯冬粉(鄉里紅)、“中華老字號”億昌麻香糕(沅江)、桃江腊味(臘大哥)、沅江銀魚、資江貢魚等等。

益陽榮譽

湖南省楚湘畫院(中國民族畫院湖南益陽分院)  湖南第一家工程船舶生產企業---益陽船舶廠  湖南第一家氰化鈉、有機玻璃企業---益陽市紅旗化工廠  湖南最大的井岡黴素生產企業---益陽生物化工總廠  湖南最大的橡膠機械生產企業---益陽橡膠機械廠  湖南第一家引進花崗石加工生產線企業---桃江縣花崗石廠  湖南最大的合資苧麻紡織企業---益華苧麻紡織有限公司  湖南苧麻紡綻最多的地區---益陽市  湖南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益陽市農墾企業  湖南第一條地方鐵路---益陽鐵路  中國苧麻總產量最多的縣級市---沅江市  中國蘆葦產量最多的縣級市---沅江市  中國最大的枳殼生產基地---沅江市  中國最大的棕片生產基地---安化縣  中國最大的黃姜生產基地---安化縣  湖南產花生最多的縣---安化縣  湖南產茶葉最多的縣---安化縣  中國“水鄉澤國最好的農田林網”---沅江市  湖南水產品總量最高的縣級市---沅江市  湖南最大的電力排灌站---益陽明山電力排水站  湖南第一個農村機械化典型---南縣華閣(現華閣鄉)  湖南第一座蒸汽機排灌站---益陽劉家湖機埠  湖南第一家高科技鄉鎮企業---益陽稀土材料總廠  湖南最大的糧食專業集市---益陽蘭溪糧市  湖南第一位發明米冬粉生產機械的是張炳林  中國第一所開展人口教育的學校---沅江市農民中專  湖南第一個普及國小教育的縣---桃江縣  湖南第一個通過普及中國小實驗教學的縣級市---沅江市  湖南第一個獲國際物理奧賽金牌的中學生---沅江市羅衛東  湖南獲得專利最多的縣---安化縣  湖南第一所縣級單項運動學校---安化縣羽毛球運動學校  湖南第一個獲“全國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紅旗單位”稱號的縣新華書店---沅江市新華書店  湖南第一個“詩歌之鄉”---沅江市白沙洲鄉  湖南第一部新編縣誌---《南縣誌》  湖南字畫藏品最多的縣級博物館---沅江市洞庭博物館  全國有名,湖南最大的布匹市場——龍光橋鎮高嶺布匹市場  湖南益陽人——陶澍,胡林翼,周立波,周揚,周谷城,周智慧,葉紫,曾毅。  中國內陸第一座核電站--桃花江核電
圖片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