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和集中體現,並貫穿和滲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之中,表征和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價值追求和內涵特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及其最新成果為理論指導,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為依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主體,以當代社會突出問題道德治理和公民道德建設為重點,以提升其傳播力和影響力為重要路徑的新的道德文化類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予以協同創新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發揮正能量和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1、建設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制度,內在地包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必然要求發展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堅持以中華優秀道德文化傳統為根基,吸收國外有益道德文化成果,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道德文化,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價值動能和精神支撐。
基於“國家急需”和“文化傳承”的雙重主旨,我們設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以其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設,為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提供智力成果,促進社會健康公正秩序的形成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整體提升,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是一種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契合的既初步成型又正在成長的全新的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它的基本精神、倫理特質、原則規範、概念範疇以及具體問題,都既有相當的積澱並呈現出蓬勃生氣,但同時又是需要進一步總結、研究和深度實踐的,這種既基於現有又著眼應有的新型社會主義道德文化,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多重維度上作出努力才能彰顯其獨特的力量,而這迫切要求開展協同創新研究。整合國家優勢資源,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研究,才能有效應對當代道德生活的挑戰,提出富含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對策建議,才能突破原有研究模式弊端,避免低水平重複和分散性研究、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等諸多毛病,有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開拓新局面,創造新成效,進入新境界。
2、總體目標與重點任務
總體目標:立足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現實需要,著眼“國家急需”和“文化傳承”的雙重主旨,從傳統與現代、歷史與邏輯、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結合的視角,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歷史源流、理論內涵、基本特徵、當代價值、獨特魅力、光大路徑以及實踐操作等的研究,從整體上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影響力、整合力,彰顯在當代世界多元文化對話、交流與衝突中的話語權,充分發揮其凝聚人心、鼓舞鬥志、提振精神的價值保障和價值導向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重點任務:著眼中國當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把握人類道德文化發展的大趨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歷史、理論和實踐研究,推出一批高顯示度的標誌性成果,培養一批忠誠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和實踐套用方面的優秀人才,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傳承傳播體系和實踐體系,整體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核心競爭力、理論感召力和實踐影響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支持和價值引領。
3、前期培育組建情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組建於2012年7月,中心的組建是建立在牽頭單位與協同單位長期合作並形成實質性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的。牽頭單位為湖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歷史悠久,科研實力雄厚,倫理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兩個倫理學博士點專業之一,以倫理學研究為核心的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要協同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湖南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倫理學研究的重要研究機構,成立了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湖南大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研究歷史悠久,精深宏富,非常有特色。南京師範大學在道德教育與經濟倫理學方面起步早,推出了一批代表性成就。以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為基礎,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和湖南大學為主要協同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創新體由一個公共服務平台和五個創新平台或分研究中心組成,即當代中國道德狀況評估與資料庫公共服務平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研究中心、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轉型與創新研究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當代中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與公民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生態文明發展戰略與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牽頭單位和主要協同單位之間根據“外部協作、內部改革、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的發展思路,不斷探索建立更加開放靈活、不拘一格的協同創新機制體制,實行開放式發展、內涵式發展、集約化發展、品牌化發展,以改革創新推動中心高效運轉。牽頭單位與主要協同單位湖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已經開展了長期的聯合人才培養探索。中心通過開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聯合申報國家重大項目、聯合攻關完成重大任務等形式建立起聯合申請科研項目、聯合共建共享科研基地、聯合進行科技攻關等制度。中心已形成支持創新、鼓勵協作的創新環境和氛圍,建立了開放、協作的創新制度。通過制定實施人才聯合培養制度、資源共享制度、合作研究制度等,強化了團隊合作、協同創新意識,引導研究人員圍繞中心主要任務開展聯合攻關,創新氛圍進一步形成,協同攻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培育組建的實施成效:
第一,建立了一整套協同創新管理機制並在科研聯合攻關過程中實際套用。第二,人才要素已經有效匯聚,匯聚了一批全國倫理學界的精英和學術研究單位,國外一些研究機構也已經加盟,定期舉辦學術研討、論壇、會議並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密切合作。第三,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已經建立並已產生效應。第四,重大課題協同合作研究已經成為常態和慣例。第五,已經成立了一個公共服務平台即中國道德狀況評估與資料庫中心和五個分支研究中心:即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研究中心、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轉型與創新研究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社會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與公民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生態文明發展戰略與美麗中國研究中心。第六,在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當代倫理道德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以及倫理學刊物和年鑑編輯、道德實踐基地和網站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4、下階段計畫開展的重點工作
第一,進一步加強機制體制改革。(1)建立“五位一體”的組織結構。(2)實行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研究人員契約聘用制。(3)實行承包管理與科層分責的管理制度。(4)實行重點資助機制。(5)實行利益激勵機制。(6)實行寓教於研的人才培養機制。(7)實行以質量為中心考評機制。(8)實行資源共享機制。(9)實行責任追究機制。
第二,部署展開重大課題攻關計畫。以“國家急需”為依據,著重展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轉型與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當代中國道德問題治理與公民道德建設”和“生態文明發展戰略與美麗中國”五個研究中心重大課題的研究。
第三,建設好中國當代社會道德狀況評估與資料庫中心。推出當代中國道德報告及專項道德調查,不定期發布道德狀況評估數據。
5、預期成效與社會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成為學術研究的高地和人才聚集的窪地,成為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示範基地和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第一,在科學研究方面,通過全面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歷史源流、精神氣質、實踐路徑、理論範式、價值意義和話語符號,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及其實施步驟,建立中國道德狀況評估指標體系,監測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中的重大問題,明確新時期我國實施道德治理的對象、目標、任務和途徑,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傳承傳播體系和實踐體系,並出版一系列研究專著、調查報告和中國道德建設狀況白皮書,建成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中國道德狀況資料庫。
第二,在人才培養方面,培養一批政治合格、品德高尚、學業精湛的拔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在人才培養的機制和模式上走學習-研究-實踐相貫通的路徑,加大聯合培養,多學科覆蓋、內外結合的力度。最終形成一支由30名首席專家、100名研究骨幹、300名左右的研究助理和博士副教授組成的創新人才隊伍。第三,通過中心建設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培育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以倫理學為主體的學科群。
第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現實素材和實施建議;為政府實施道德治理提供充分可靠的對策依據;為企業實施道德評估或誠信度考量提供操作模式和標準;做好相關研究成果的轉化工作,最大限度地承擔社會道德教育的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