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村環境保護對策與技術

湖北農村環境保護對策與技術

本書以湖北為例,系統分析了湖北省農村環境現狀,提出了全省農村環境保護戰略目標和污染防治任務,結合環境要素分布規律和農業農村環境現狀,進行了農村生態環境區劃,並針對各區域環境特點特點,提出了環境對策。本書還針對湖北省農村環境問題,通過技術評估與遴選,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固廢處理、農田污染防治、農村生態修復等方面推薦了適宜於湖北地區使用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

基本介紹

  • 書名:湖北農村環境保護對策與技術
  • 出版社:長江出版傳媒,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344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李兆華 趙麗婭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8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260977, 978753526097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內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思路、戰略、對策,不少是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的入選了“湖北省科技思想庫”,可以為政府各級領導的管理提供參考。
(2)叢書全面研究了新型城鎮的建設與轉型問題,具有學術性、創新性、服務性和套用性,可以作為基層幹部學習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李兆華,男,生於1964年,教授,先後留學和工作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和日本宇都宮大學,現任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院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總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指導思想
四、研究原則
第二章 湖北農村概況
一、自然環境
二、自然資源
三、農村社會經濟
第三章 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農村環境現狀
二、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三、農村環境保護丁作現狀
四、農村環境主要問題
第四章 農村環境保護目標及指標
一、總體目標
二、規劃目標
第五章 農村環境保護主要任務
一、加強水源保護,推進水源保護_T程
二、強化污染控制,發展特色生態經濟
三、深化污染治理,突出面源污染防治
四、治理生活污染,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五、確保土壤肥力,科學應對土壤侵蝕
六、落實土質安全,保持農業持續發展
七、提高環境意識,倡導綠色生態發展
八、推動生態文明,促進和諧人居創建
第六章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分區
一、劃分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分區
第七章 湖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適用技術
一、生物浮島技術
二、花園淨水技術
三、厭氧一人T濕地(美人蕉)技術
四、自然循環技術
五、跌水淨化技術
六、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
七、微動力好氧處理技術
八、“厭氧發酵公廁”處理技術
九、污水回用處理技術
十、生物反應器淨化技術
十一、厭氧過濾兩用型接觸曝氣技術
十二、濺水充氧生物濾池技術
十三、蚯蚓生態濾池技術
十四、無紡布生物反應器技術
十五、厭氧水解一好氧生物處理
十六、調節+生物接觸氧化+沉澱技術
十七、無動力多級厭氧複合生態處理系統
十八、強化人工濕地技術
十九、廊道式人工濕地技術
二十、厭氧一跌水充氧接觸氧化一人T濕地組合技術
二十一、厭氧一人工濕地組合處理技術
二十二、兼氧接觸氧化與土地滲濾技術
二十三、人工土壤滲濾一濕地技術
二十四、穩定塘技術
二十五、農村污水淨化池技術
二十六、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
二十七、生活污水淨化沼氣池技術
二十八、污水沼氣農業生態富民技術
二十九、資源化利用分散式污水技術
三十、厭氧池+斜板沉澱池+曝氣生物濾池+潛流型人工濕地組合技術
三十一、人工快速滲濾污水處理技術
三十二、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技術
三十三、SBR污水處理技術
三十四、升流式厭氧負荷床(uAsB)污水處理技術
三十五、內循環三相生物流化床污水處理技術
三十六、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技術
第八章 湖北農村固廢處理適用技術
一、垃圾衍生燃料技術
二、垃圾厭氧消化技術
三、準好氧填埋技術
四、蚯蚓堆肥技術
五、氣化熔融焚燒技術
六、畜禽糞尿還田處理技術
七、畜禽糞尿厭氧發酵一自然處理技術
八、秸稈粉碎覆蓋還田技術
九、秸稈微貯飼料生產技術
十、秸稈膨化飼料加工技術
十一、秸稈固化成型處理技術
十二、農作物秸稈人造板工業原料處理技術
十三、長稻麥草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處理技術
第九章 湖北農田化學品污染防治技術
一、生物有機肥替代技術
二、有機磷農藥廢水處理技術
三、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處理技術
四、蔬菜病蟲害生物防治處理技術
五、植物纖維製造可降解地膜技術
六、廢舊聚乙烯農膜用作瀝青改性處理技術
第十章 湖北農村生態修復適用技術
一、水生植物修復技術
二、土壤植物修復技術
三、湖岸帶水體生態修復技術
四、地下水一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五、複合型濕地自流淨化污染河水技術
六、河湖清淤底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第十一章 湖北農村環境保護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考核體系
二、完善政策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三、保障資金投入,落實環保工程
四、重視能力建設,強化監測能力
五、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科研支撐
六、強化公眾參與,提高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