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街道

湓浦街道

湓浦街道,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地處潯陽區中部,東至庾亮路,與甘棠街道為鄰,南瀕南湖、甘棠湖,與人民路街道相望,西抵九龍街,與開發區濱興街道毗鄰,北濱長江,與湖北省小池口相望。轄區總面積3.8平方千米。2011年末,湓浦街道轄區總人口39658人

唐代,屬江州(潯陽郡)潯陽縣。宋代,屬江州德化縣。1980年5月,劃歸潯陽區,復為湓浦街道。截至2020年6月,湓浦街道轄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丁官路95號。

2011年,湓浦街道財政總收入1194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26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湓浦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
  • 地理位置:潯陽區中部
  • 面積:3.8 km
  • 下轄地區:8個社區
  • 政府駐地:丁官路95號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2000
  • 著名景點:甘棠湖、煙水亭、八里湖、潯陽樓等
  • 車牌代碼:贛G
  • 人口:39658人(2011年轄區總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經濟,綜述,商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唐代,屬江州(潯陽郡)潯陽縣。
宋代,屬江州德化縣。
明、清朝,屬九江府德化縣。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九江縣潯陽鎮。
1949年後,屬九江市。
1952年,改置第二區。
1953年,撤區改設湓浦、環城2街公所,
1957年,2街公所合併設湓浦街道。
1960年5月,稱湓浦公社。
1968年,改稱太陽升公社。
1979年,復稱湓浦公社。
1980年5月,劃歸潯陽區,復為湓浦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後,設四、五、六、七街公所。
1952年,下設廬山、湓浦、梅綻、西園丁官5街政府。
1988年,轄21居民委員會、117居民小組。
1992年,轄24居民委員會166居民小組。
2011年末,湓浦街道轄丁官路、孤溪埂、梅綻坡、龍開河、湓浦、濂溪、半月亭、九龍8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13個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湓浦街道轄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丁官路95號。
湓浦街道區劃詳情
丁官路社區
龍開河社區
湓浦社區
半月亭社區
孤溪埂社區
濂溪社區
梅綻坡社區
九龍社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湓浦街道地處潯陽區中部,東至庾亮路,與甘棠街道為鄰,南瀕南湖、甘棠湖,與人民路街道相望,西抵九龍街,與開發區濱興街道毗鄰,北濱長江,與湖北省小池口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52千米,總面積3.8平方千米。
湓浦街道

地形地貌

湓浦街道地處幕阜山余脈,地形主要為低矮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大排嶺,海拔16米。

人口

2011年末,湓浦街道轄區總人口396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200人。另有流動人口6458人。總人口中,男性19349人,占48.8%;女性20309人,占51.2%;14歲以下5059人,占12.8%;15~64歲29616人,占74.7%;65歲以上4983人,占12.5%。2011年,湓浦街道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0.2‰,人口自然增長率6.8‰。

經濟

綜述

2011年,湓浦街道財政總收入1194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26萬元。

商業

湓浦街道轄區有潯陽路、大中路等商業街。2011年末,湓浦街道具有法人資格的批發零售行業208家、服務行業156家物業中介行業57家、餐飲服務業175家、銀行金融業22家、建築業9家。另外,轄區內個體工商戶計2124家。

交通運輸

截至2020年,湓浦街道轄區主幹道有潯陽路、濱江路、廬山路、環城路、大中路、甘棠南路、湓浦路、交通路、丁官路、庾亮北路等10餘條。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湓浦街道有社區農家書屋8個,總面積520平方米,藏書共25000冊;文化活動中心2個,健身器材教育2011年末,幼稚園(所)7所,在園幼兒1675人,專任教師126人;國小3所,在校生5629人,專任教師31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6620人,專任教師40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湓浦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病床77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2張,固定資產總值10億元。執業醫師128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6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湓浦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8戶,人數1053人,支出338.2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14.1元;大病醫療救助84人次,支出49萬元;臨時救濟22人次,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7.08萬元。新增就業人員760人,有152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60人。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湓浦街道因地近古湓浦港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