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

湍流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北京大學,實驗室是在我國著名科學家、國際湍流模式理論奠基人周培源先生的支持與倡導下,於1995年底通過科技部驗收而正式成立的。實驗室成立以來,繼承和發揚了長期積累的學科優勢,在科學研究、基礎建設、合作交流等方面精耕細作,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湍流研究的中心,而近年來,隨著非線性與複雜系統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入,湍流問題逐步被納入到複雜系統這一更高層次的研究領域中去。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趨勢,2000年報科技部批准,實驗室更名為“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
  • 地點:北京大學
  • 時間:1995年
  • 作用:湍流與複雜系統
實驗室-依託,實驗室-前沿,實驗室-沿革,實驗室-團隊,實驗室-影響,

實驗室-依託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北京大學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

實驗室-前沿

流體力學中的湍流被認為是經典物理中最後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作為複雜流動現象的湍流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從日常生活到宇宙尺度都存在湍流運動,湍流運動是構成世界豐富多彩的一個重要因素。湍流的研究也帶動了許多相關學科,如數學,物理,計算技術和實驗技術的發展,因此湍流研究是自然科學中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同時湍流在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航空航天、地面和水下航行、流體機械、大氣和海洋、能源開發、建築、環境科學和仿生學等眾多學科領域中,湍流是最常見的問題。

實驗室-沿革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是著名科學家、原北大校長周培源先生的支持與倡導下,於1995年底通過科技部驗收而正式成立的,具有光榮的學術傳統。周培源先生作為國際湍流研究的開拓者上世紀40年代就在湍流理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開創性工作,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建立了具有國際影響的湍流中國學派。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形成了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湍流研究機構,被國家基金委授予“創新研究群體”稱號。為了在更高層次上尋求湍流問題的突破,在交叉前沿科學領域開發新的學科生長點,深入發展非線性科學與複雜系統科學,2001年報科技部批准,實驗室更名為“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團隊

實驗室擁有國際知名學者佘振蘇和陳十一兩位入選“千人計畫”的國家特聘專家。佘振蘇教授是國際著名湍流理論SL模型的創立者,1999年起在受聘首批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十一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流體物理和計算流體力學專家,自2005年起,被聘為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擔任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
1999年起,佘振蘇和陳十一就著手在北京大學組建新一代的湍流研究團隊。團隊以國家急需的具有重大套用價值的可壓縮湍流為背景,集中研究可壓縮近壁湍流的形成機理,揭示湍流的深層次動力學規律,建立新的湍流理論,發展先進適用的可壓縮湍流模型,在解決若干國家重大工程急需的湍流問題的同時,帶動和培養一支精幹的湍流研究中青年隊伍。研究骨幹李存標教授、米建春教授和吳介之教授都是湍流與複雜流動研究領域國際知名的學者,年青的陶建軍、肖左利等都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在流體力學和計算方法領域取得優異研究成果。
2008年,重點實驗室在專項經費支持下,連續組織了針對我國航空航天湍流基礎研究需求的系列研討,成功申報科技部973項目 “飛行器氣動力學與光學設計中的關鍵湍流問題”,佘振蘇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另外,陳十一教授為首席的北大湍流團隊和中國商飛公司,清華大學與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等一起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民用飛機氣動力預測新方法和最佳化設計》國家重大專項課題。重點實驗室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湍流研究中心。

實驗室-影響

除了飛行器等傳統湍流套用領域,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還對風力發電、慣性約束核聚變等涉及湍流和複雜流動的國家能源領域的重大課題給以關注和支持,甚至還將湍流研究與“體育”聯姻,成功設計了奧運皮划艇激流迴旋項目的賽道,並輔助中國激流迴旋皮划艇實現了世界大賽獎牌零的突破。由於在湍流研究中的優異表現,在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湍流學者U. Frisch 倡議下,2009年9月,由實驗室主辦的“2009北京國際湍流研討會”成功舉辦,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印度等國多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60多位國際著名學者齊聚北京大學,標誌著湍流中國學派已成為國際湍流界的重要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