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脫舞

渾脫舞原名《潑寒胡戲》,又名《蘇幕遮》(波斯語“披巾”)。北周及初唐舞蹈。出自伊朗,由龜茲傳入中原。北周大象元年臘月在正武殿上使胡人作此舞,以水互澆身子,謂之乞寒。唐代以武后、中宗時為最盛行、不但都市相率為之,宮廷中亦舞《渾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渾脫舞
  • 原名:《潑寒胡戲》
  • 又名:《蘇幕遮
  • 時代:北周及初唐
此舞原在隆冬舉行,張說《蘇幕遮》詩云:“臘月凝陰積帝台,豪歌急鼓送寒來。”由於舞時“揮水投泥”,戲謔成份較濃,而且“裸體跳足”,“騰逐喧噪”,更被認為“褻比齊優”,有傷“盛德”,故呂元泰、張說、韓朝宗等大臣上疏進諫,潑水而舞的形式終於於開元元年禁斷。此舞有樂器伴奏,有面具,有時“持?索、搭鉤捉人為戲”。後來《渾脫》和《劍器》二舞同演,甚至糅在一起。宋代宮廷隊舞小兒隊有《玉免渾脫隊舞》,頭戴玉兔冠。一說,渾脫乃酒囊、皮船、口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