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鎮(江西省修水縣港口鎮)

修水港口鎮,地處江西省修水縣西北邊陲,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湖北省崇陽縣金塘鎮、通山縣的廈鋪鎮接壤,東與本縣的布甲鄉相連,南同溪口鎮的上莊毗鄰。位於東徑114°20′,北緯29°20′,全鎮總面積144平方公里。縣級公路由東向西穿境而過。往東到達縣城61公里,距省城南昌280公里,往西到武漢也僅有200公里,客運車輛行駛3個多小時即可到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港口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 下轄地區:10個村(居)
  • 政府駐地:居委會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2438
  • 地理位置修水縣西北邊陲
  • 面積:144平方公里
  • 人口:20792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香爐山,瑞慶宮
  • 火車站:九江站 修水站
  • 車牌代碼: 贛G
  • 耕地面積:1.3萬畝
基本信息,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旅遊,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修水港口鎮,地處江西省修水縣西北邊陲,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湖北省崇陽縣金塘鎮、通山縣的廈鋪鎮接壤,東與本縣的布甲鄉相連,南同溪口鎮的上莊毗鄰。位於東徑114°20′,北緯29°20′,全鎮總面積144平方公里。縣級公路由東向西穿境而過。往東到達縣城61公里,距省城南昌280公里,往西到武漢也僅有200公里,客運車輛行駛3個多小時即可到達。
港口鎮

歷史

境內兩條主要河流——紗籠河與盧坊河,兩河交匯於港口,交匯點有一深潭叫“龍潭”,春夏雨季,盧坊河黃浪滾滾,紗籠河黑水滔滔,湧入龍潭盤旋翻滾,狀似一黃一烏兩條巨龍在此搶珠,然後匯合向東排空而去,因此,這雙港匯合之口就得名為港口。又因這裡歷來為全境政治、商貿經濟、文化衛生的中心,“港口”也就成為了全鎮的冠名。民國時,港口和布甲合劃為一個鄉,叫港口鄉,解放初期曾分為(龍頸、盧坊、紗籠、港口)四個農民協會,後又劃分為七個鄉,人民公社化時期劃分為港口人民公社,五十年代末與七十年代初,先後兩次把布甲併入港口,分別稱為“太陽山墾殖場”和“港口人民公社”,1984年易為港口鄉,1996年改為港口鎮。
港口鎮

地理環境

巍峨雄偉的幕阜山像一條巨龍橫亘於港口的西北,飯籮尖、九龍山、三界尖、高塘山,老虎頭就如一副副龐大的骨架,支撐起這巨龍的脊樑。它們有的奇峰突兀,崢嶸險峻,有的群巒疊翠,清麗秀美,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六、七道山的皺摺象巨龍的鱗片,由西北向東南往港口的縱深延伸,把港口分隔成六源一港五塅。南面群峰逶迤,似一道二十餘華里的天降屏風,把港口和上莊隔成了兩片天地。港口雖是山區,可她有山的偉岸、山的奇峻。登高遠眺,重巒疊嶂,群峰競秀,溝壑縱橫,流泉飛瀑、紅霞紫霧、蒼松白鷺、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山水國畫圖。深山藏瑰寶,這裡蘊藏著鎢、、鉛、鋅、金、銀、磁土、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白鎢,它的儲量大,品位高,居亞洲第二位。這裡山高林密,樹木蔥蘢,擁有山林面積17萬畝(其中生態林8萬畝),不僅盛產杉、松、柏等木材,也有搖錢樹、楠木等名貴樹種。深山密林中還生長著不少中藥材,有全胡、桔梗、海金沙、海參、山木通、梔子、土茯苓、川芎、青木香、桂皮、杜仲等。
港口鎮

行政區劃

1986年全鎮共分為15個行政村,有自然村237個。到2008年止共有行政村10個,自然村198個,因遷徙和移民而消失的自然村39個,具體變更情況見下表:
行政村與自然村的分布變更情況
行政村的變更
自然村的變更
86年
97年
06年
86年
08年
界下村


9
7
南疆村
龍井村

12
19
井背村
9
坳上村


15
10
塘堝村

盧坊村
10
16
盧坊村

9
冷塅村

港口村
10
9
大源村
大源村

79
70
殿下村
洞下村


11
10
紗籠橋村

紗籠村
17
29
紗籠村

19
港口村

居委會
16
13
童家村
童家橋村

8
15
嶺聯村
13
全鎮現有人口總數20792人,1996年為20006人。1986年全鎮人口總數為18616人,前十年比較共增長1390人,年平均增長13.9人,後12年比較共增長186人,年平均增長65.5人,22年比較共增長2176人,年平均增長98.8人。22年中,陸續遷往湖北武昌、黃蓋湖、崇陽、通山等地的共有451人,近五年移民到茅坪、征村、四都等地的有215人。1994年至2008年15年中,集鎮建設不斷擴容,集鎮人口隨之猛增,1986年集鎮人口僅有243人,到1996年增至1139人,到2008年已增至2550人,相當於一個較大的行政村。全鎮人口中總共有72個姓氏,人口最多的為盧、黃、童三姓,其次為廖、吳、徐、阮等。

社會

港口人深知,居住在深山,不能光靠山吃山,民無工不富、民無商不發,不少人勇敢地闖出大山去歷練,去欣賞外面世界的精彩,通過一番打拚,有的已小有成就。全鎮在外地創業,資產過100萬元的有30餘人,資產過千萬元的有上十人。尤其是盧洪華在武漢創辦的贛華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超過了3億元;盧海琴在縣城投資辦教育近億元,創辦的琴海中學已成為省重點民辦中學;盧作華在溪口創辦的仁天釩業,投資近億元。在本土投資創辦企業的也有近30家,主要項目是:鎢礦附屬行業、水電、燃料、養殖、水泥預製件、制磚、旅遊等。鎢礦附屬行業的有:興達耐磨福利有限公司、同心水玻璃廠、天付水玻璃廠。興達耐磨福利有限公司是一個福利企業,在廠工人18人全部為殘疾人,創辦於2003年,總投資260萬元,年產值600萬元。投資水電的共建有6座電站,其中大源村宏源水電站總投資100萬元,建於2006年,裝機容量為1000千瓦。養殖業方面的有星傑養豬場,創辦於2006年,投資30萬元,年產值為44萬元。香爐山瑞慶宮旅遊景區開發投資5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全鎮共有個體商戶482家,年創總利潤1千多萬元,港口有5000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一年僅勞務輸出的收入就逾億元。香爐山鎢礦發展的同時也拉動了港口的經濟發展,2009年港口有300餘人在礦上班,月工資最低不低於2000元,中等的有4000餘元,最高的達到了萬餘元。除此以外,流動人口的增多,帶動了港口的飲食、住宿等服務行業,也帶動了商業的發展,2008年港口的財稅收入1110萬元,列全縣第二位。經濟發展快,農民收入提高幅度大,據修水統計年鑑統計,港口人均收入2500元,居全縣第三位,1997年年報統計的數據是684元,2008年比12年前多出1816元,增長比例為72.64%,經濟成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現在只要走進港口,就可以看到小洋樓、平頂屋鱗次櫛比,屋頂上太陽能熱水器、電視接收器比比皆是。走入室內,裝潢考究,廚、衛等一切設施應有盡有,一點也不比城市高檔小區的樓房遜色。空調、冰櫃、彩電等一應俱全,彩電在港口基本達到普及,手機用戶6600戶左右,占人口數的32%,全鎮擁有私家小轎車100餘輛,2008年港口人出門也可以坐“奧迪”乘“藍鳥”。電腦、網際網路開拓了人們的視野,港口人民憑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向“小康”不停地邁進。
港口鎮(江西省修水縣港口鎮)
把港口建設成為贛北商業重鎮是港口鎮政府的工作目標之一,集鎮建設就是港口鎮的形象工程,近幾年來,集鎮建設已頗具規模。東西向主街道、南北向橫街道,主街道後二線街道全長共有3公里。2007年與2008年分別完成了路燈架設,人行道的彩板鋪墊,大橋改造,街道綠化,排水排污等配套工程建設,現正在籌建集鎮廣場,老年活動中心。中小、中學、香爐山公安派出所、贛華藝體幼稚園是集鎮建設的亮點。主街道兩旁商店林立,共有各類商店130餘家,其中“吉祥鳥”超市規模大,貨物多、品種齊,“鑫鑫賓館”裝飾高檔,客房不僅有彩電空調,還可以遨遊網路,讓四方賓客在這裡享受到“準星級”的服務,港口——這個新興的商業集鎮,正在邊界崛起。
港口鎮(江西省修水縣港口鎮)

經濟

由於這裡山高、谷深、溝險、水流湍急,因此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現建有洞下一、二級電站、大源電站、玲瓏峽電站、童家電站共6座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200千瓦。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1.3萬畝,其中水田4655.74畝,由於山地高寒,只適宜種一季中稻,稻穀年產量為191.7萬公斤,旱地主要種作紅薯、大豆、玉米,年產乾紅薯約50萬公斤,大豆約15萬公斤,玉米約18萬公斤。其它還有小麥、蠶豆、花生等。為了發展經濟,有的村民把水田種作藥材,象坳上村種瓜萎80畝,龍井也種了60畝,盧坊村種植梔子50畝。港口自產的熏乾筍、薯線粉、乾蕨菜、乾黃花等是本地特產,深受外地食客喜愛。

文化

港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朝歷代既不泛文人雅士,也不少達官顯貴,鐘靈秀水孕育著港口英才輩出。新中國建立後,港口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有251人,獲碩士學位的23人,獲博士學位的4人,在國外留學或工作的有5人,注重文化,重視教育,港口有著良好的歷史傳承。港口現有國中一所、完小一所、初小8所、教學點兩個,2008年在校就讀的中、小學生有3001人,政府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90年代,新建中、國小校舍只有3900㎡。(其中國小2800㎡),兩千年後,新建校舍達到了8900㎡(其中國小4600㎡),兩千年後的校建投入就達到了430萬元。特別是港口中小,由中國五礦捐資186萬元,建起了一棟五層1800㎡的多功能綜合樓,教學附房、校門、通透式圍牆、鐵藝花欄、球場、花壇、綠化等配套建設也同時完備,已成為集鎮的標誌性建築。全鎮僅水泥籃球場就有8個。除校舍建設外,還盡力添置現代化教學設備,2008年中學有微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各一個,國小也配置了遠程教育設施,到2008年農村的孩子也基本能享受到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教學條件改善了,學校狠抓管理,注重質量,歷年的中考、小考都取得了優良的成績,正朝著“爭創一流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目標前進。港口近幾年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鎮衛生院於2001年和2008年新建了門診大樓和醫技樓,總投資55萬元,現正在建住院樓。2008年新購置了X光機、B超機、心電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記數儀等醫療設備,大大提升了診斷醫治水平。全鎮現有農村合作醫療衛生所9個,從業的鄉村醫生27人,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9115人,參保率達到了93%,僅08年全鎮得到的補償金就有124.34萬元,個人最高補償達到了1.8萬元,農村合作醫療使黨的惠民政策得到了極大的體現。
港口是塊紅色的熱土,這裡不僅留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轉戰的足跡,大源山古戰壕里還可依稀看到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農民義軍首領黃大龍、白蓮教將領管實安等人在此浴血奮戰的身影。大革命時期,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江良早,以盧坊為活動中心創建湘、鄂、贛紅色蘇維埃政權,這一紅色政權堅持了十年之久,紅軍主要領導人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肖克、焦子英(女)曾在這裡領導人民進行過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共盧坊區委書記盧德升、鄉蘇維埃主席盧德才等184名先烈為保衛這一紅色政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的芳名不僅鐫刻在冷塅的烈士紀念碑上,也寫進了共和國歷史史冊中,同時更深深地烙在港口後輩的心坎里。泉水山革命舊址至今保存完好的紅色標誌語,疊現著港口人民叱吒風雲的鬥爭歷史。
港口鎮(江西省修水縣港口鎮)

交通

要致富,先修路,港口的公路建設近十年發展迅速,跨省縣級公路始修於1971年,原為沙石路面,2004年進行了徹底改造,除上撥資金外,鎮政府自籌資金250萬元,把溪界公路改造為水泥公路,全長31公里,路寬為5.5米,把原來到縣城需要3個小時縮短到只需1個小時,2005年又投資了280萬元,改造了由港口至香爐山全長3.5公里的水泥公路。港口往東只需1個多小時就可上武吉高速公路,往西兩個小時可以從湖北上京珠高速公路。近三年,鄉村公路的建設發展速度快,不僅是村村通公路,而且是村村通水泥公路(只有大源一個村還在籌改中),不少的自然村與自然村之間也修建了水泥公路,真正做到了出門不走泥巴路。各村水泥公路建設情況見下表
各村水泥公路改造情況
村名
路長(m)
路寬(m)
連線自然村數
投入資金(萬元)
界下村
3000
3.5
6
65
龍井村
1600
3
5
31
坳上村
4400
3.5
7
90
盧坊村
800
3
4
13
港口村
6300
3.5
8
148
洞下村
1000
3
4
15
紗籠村
6500
3
8
110
童家橋村
4007
3
8
68
港口境內公交、昌河、摩托來往穿梭,如蟻如織,出境車輛也多,除本鎮8班跑縣城的短途客運外,還有崇陽、武漢的長途客運、“快轎”也途徑港口,時髦的“打的”也成了港口人的家常便飯。除此以外全鎮還擁有1百多輛私家小轎車。不管是客運還是貨運,出門便是車,密如蛛網的公路如人的脈絡,把港口與世界連成了一體,推進了港口經濟的快速發展。

旅遊

港口還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童家灣里新屋,紗籠尊五老屋是明清古建築的典範,亭柱拱頂,構造精巧,穿雕浮雕,栩栩如生,融建築、繪畫、雕刻等多種藝術於一體。童家、紗籠古廊橋,其結構的堅固,造型之奇妙是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法苑寺、土主殿、洪山殿、慈王殿、萬壽宮、萬壽湖寧都是千年古建築,法苑寺曾獲乾隆皇欽賜“道法通天”的匾額。香爐山是著名的道教勝地,經過修繕、擴建後的瑞慶宮成為了港口旅遊的一大亮點。盧坊三人才能合圍的古樟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見證了港口的時代變遷,竹林書院曾為港口培育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洞下、童家的寧河戲具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舞台上演繹著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港口鎮(江西省修水縣港口鎮)
港口山水秀美,資源豐富,是一塊風水寶地,她前有石門守靈秀,後有五嶺作屏障,中有香爐山為依託,進可以闖九江、南昌,退可以游鹹寧、武漢,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港口呈現了一派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港口人民將進一步憑藉黨的富民政策,依靠自身的勤勞智慧,建設出一個全新的港口,打造江南白鎢之都,形成修水道教文化勝地,使之成為江西鑲嵌在贛西北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港口鎮委(香爐山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