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供應鏈

港口供應鏈是指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系統集成化和協同化為指導思想,以建立一種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達成共贏目的,以港口企業為核心企業,實現從供應鏈中源到匯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在整個供應鏈上的暢順流動,由上下游相關企業所形成的緊密合作的服務型的企業供應網鏈結構。在以港口為中心的供應鏈中,各國生產貨物原材料等通過港口,轉運到世界各地,進行再生產和最終的消費。在這條供應鏈中,包括上游和下游的供應鏈實體,形態各異的貨物流,同時信息交換和資金流通頻繁,數量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口供應鏈 
  • 類型:經濟術語
特徵,問題,措施,

特徵

由於港口作業的特殊性及港口供應鏈組織的差異.以港口為中心的供應鏈與傳統研究中的製造型氽業供應鏈有著較大的區別。
(1)供應鏈成員:以傳統的製造性企業為中心的供廊鏈一般南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消費者等組成。而港口供廊鏈則主要包括供物流港口供應鏈結構圖廊商(貨主)、船公司、港口業,陸上運輸公司、分銷商等。
(2)供應鏈中的增值過程:傳統的製造性企業供應鏈主要通過生產和加工裝配等過程創造價值;而港VI並不生產新的商品,其受益主要是通過提供物流服務(裝卸和倉儲)來創造。
(3)供應鏈上各成的目標:在製造性業供應鏈中,供應商和生產商及分銷商的目標都是基本一致的,即降低庫存成本。而在港口供應鏈中.其各部分的日標並不一致,衝突較大。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往往希望船舶在港停留時問最短,港口業更多的是希最大程度上利用港口資源,而貨主則希望確保整個搬運、裝卸和倉儲過程中的快速、安全和較低的運費。
(4)供應鏈管理的原動力:住以製造性業為中心的供應鏈中,製造型業從降低成本和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出發.更趨f於加強整個供廊鏈的整合。而在港口供應鏈中,其原動力則主要來自於船公司和碼頭。

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港口物流服務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有許多方面還處於傳統物流狀態,在硬體設施和物流服務意識上,與國外先進的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造成港口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都比較高。中國港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度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大部分港口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式物流服務,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務供應鏈,難以提供多方位的高質量物流服務。
(一)運作流程中存在著資源浪費。港口供應鏈物流模式各個節點在信息、智慧型、技術人力資源、設施設備的業務銜接上存在著不完善性,導致港口供應鏈的整個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下的浪費。主要包括超出增加產品價值所必需的絕對最少的物料、設備和人力資源、場地、時間等各種資源部分。
(二)合作關係決策問題。港口供應鏈的敏捷性要求企業間的合作關係圍繞港口企業構建,但合作企業分布廣和角色多樣等特點可能影響合作關係的建立。例如,港口企業需要針對運輸市場出現的某種運輸需求選擇集疏運企業,但由於集疏運企業信息不完備以及集疏運企業相對自治的特點,對港口企業而言選擇合適的集疏運企業比較困難。
(三)缺少港口供應鏈企業間的協調機制。企業間的合作和協調機制是港口供應鏈強調的重點。在理論上,當港口供應鏈中各成員作為港口供應鏈的子系統,從港口供應鏈總體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發規劃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時,港口供應鏈才有可能實現全局最優。在現實中,企業在加盟港口供應鏈後,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展開合作,使全局最優難以實現。因此,如何制訂成員間的協調機制是實現港口供應鏈敏捷性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四)利益分配機制不明確。港口供應鏈中的企業強調合作與協同,合作夥伴間的利益分配機制應具有合理性,這有助於港口供應鏈運營保持穩定,確保合作過程的順利進行和對市場機遇的快速回響。由於港口供應鏈成員的利益相關因素十分複雜,因此,港口供應鏈中的利益分配問題往往是合作關係中矛盾最突出的問題。
(五)物流標準化水平低。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存在各類運輸方式間裝備標準不一致、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信息技術不能實現自動無縫銜接與處理、物流標準的套用推廣難等問題,造成港口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這限制了我國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發展,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措施

港口物流的發展趨勢是構建和完善港口企業主導的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所以,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在於如何集成和管理港口服務供應鏈,重點和焦點則是提升其管理和運作水平。
(一)加強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協調各個港口的規劃和建設,因港製宜建設各有特色的港口物流,港口之間相互協調,良性發展。按照超前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加強港口設施建設。港口配套設施建設注重多式聯運與系統性,與港口碼頭等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運作,保障港口配套設施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嚴格控制港區周邊用地,預留足夠港口物流發展用地。
(二)建立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聯盟。港口供應鏈上成員眾多,包括上游的貨主和供應商,中間的路上運輸商,下游的班輪公司,以及海運配套服務提供商等,規模形態和性質各異,各成員間利益相互衝突,通過與供應鏈上各成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形成利益共同體,實施資源擴展和優勢互補,減少全程物流時間和物流費用,從而可以使供應鏈全局利益最大化。
(三)供應鏈成員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對於協調供應鏈的各種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於供應鏈成員制定各種決策,因此現代供應鏈管理要求其成員間高度共享業務計畫、預測信息、庫存信息、進貨情況以及有關協調物流的信息。在港口供應鏈中,船公司和碼頭共享船期及到/離港時間,船舶載箱信息及船舶資料,有助於碼頭預先進行作業計畫,協調碼頭各部資源作業;而貨主與船公司和碼頭共享其出口計畫,貨物資料等信息,有助於船公司進行艙位安排、場站及空箱使用等決策,碼頭根據相關信息做好收箱計畫,可最佳化堆場、輪門吊等資源作業,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貨物在供應鏈中的周轉時間。供應鏈信息共享不僅可以建立供應鏈合作夥伴相對穩定的合作關係,而且還能有效地抑制牛鞭效應,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利潤,降低供應鏈節點企業的交易成本
(四)拓寬港口物流服務功能。我國港口必須通過提供多元化服務來挖掘“第三利潤源泉”,開發包裝、流通加工、儲運、配送、免稅自由貿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資、報關商檢、貨物保險、風險規避信息交流、專業人員培訓等增值服務,提高綜合物流服務水平。
(五)與鐵路、船東構建戰略夥伴。現代物流的形式是交通運輸,而進出港口最便捷、最經濟的運輸方式莫過於鐵路和船舶運輸。與鐵路和船東構建戰略夥伴不僅能夠活躍港口,使港口真正地“四通八達”,避免出現“堵港”,而且能夠提高裝卸效率,真正地成為“交通樞紐”,充分發揮港口優勢。
(六)加強人才培訓和教育工作。高素質人才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我們與港口物流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現代港口物流人才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才能。首先,港口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商貿、物流、金融、運輸、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手段等多種知識和技能;其次,港口物流人才的物流管理人才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企業內外資源進行整合的能力、對經營全過程進行管理的能力和豐富經驗,另外必須系統地掌握電子信息處理與套用的技術。針對物流人才緊缺的局面,港口物流企業除了在國內外市場上招募人才外,還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訓。只有港口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學習與套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