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靺鞨繡

渤海靺鞨繡

渤海靺鞨繡起源於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國靺鞨刺繡針法,至今,傳承千年的渤海靺鞨繡是流傳在東北滿族,是以牡丹江為中心的東北地區滿族刺繡品的總稱,它是靺鞨、女真、滿族刺繡的民間藝術,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該工藝從傳承到開發融入了東北獨特的山地文化,將現代攝影技術與傳統的東北三角針技術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傳遞出一種粗獷豪放的藝術特色。

靺鞨繡的刺繡技法起源於唐朝時期的渤海國(公元698—926年)。渤海國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史稱“海東盛國”,傳承的絲綢文化為滿族祖先帶來一種叫做東海絲綢的工藝,使得這裡的人開始養蠶制絲。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在長白山山脈都有養蠶基地,那裡的老百姓從收蠶、養蠶到刺繡,都有一系列獨有的工藝。靺鞨繡作為渤海國“國寶”,除與內陸的官私貿易外,與日本等鄰國同樣有貿易往來。而滿族起源於靺鞨,渤海靺鞨繡也被稱為滿族古刺繡法,流傳至今。

黑龍江省有滿繡和靺鞨繡,以東北渤海的靺鞨繡為首,發源於滿族祖先,所以屬於滿族刺繡,是靺鞨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

2015年2月10日,牡丹江市政府正式對外發布,滿族古刺繡“渤海靺鞨繡”已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批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海靺鞨繡
  • 類別:刺繡
  • 起源:距今1300年前
  • 原料:柞蠶絲
歷史沿革,刺繡特點,鑑別技巧,代表人物,刺繡價值,

歷史沿革

渤海國在中國歷史上絢極一時,曾是我國唐朝時期地方民族政權,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在當時,經濟富庶程度僅次於唐王朝,史稱“海東盛國”,它的手工業、刺繡業相當發達,渤海靺鞨繡作為“國寶”,除內地的官私貿易外,還與日本等鄰國也有貿易往來,並形成水路交通幹線東海絲綢之路。1300年前的大唐時期,傳承的絲綢文化為滿族祖先帶來一種叫做東海絲綢的工藝,使得這裡的人開始養蠶制絲。
渤海靺鞨繡是根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滿族祖先的傳統民間手工刺繡。唐代渤海國都城上京龍泉府(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所屬寧安市渤海鎮)史稱“海東盛國”,它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有較先進的手工業、北柞蠶絲業、刺繡業等社會生產門類, 1975年出土的“舍利函”絲織品已經印證。渤海國的後裔牡丹江流域的滿族人繼承了古代百姓使用的傳統刺繡針法雞爪針,現發展為“三角針”, 針腳比較大, 針法由大到小,四至八層疊加,絲線並股參色,形態類似五角星所刺繡出來的藝術作品細緻精巧、色彩艷麗、景色逼真,即有江南刺繡的柔美又具北方人粗獷豪放,大氣磅礴的性格特點,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工藝,作品製作技藝精良考究,製作風格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惟妙惟肖,觀者如林奇境被譽為刺繡中的油畫,是中華民族刺繡大家園中的一朵絢麗奇葩。

刺繡特點

渤海靺鞨繡起源於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國靺鞨族針法,是早期滿族百姓使用的針法,現稱為三角針。它的針法類似三角形,形態類似五角星,與傳統刺繡針法相比,用其刺繡而成的作品立體感極強。
渤海靺鞨繡
靺鞨繡採用的原料是東北特產的柞蠶絲,這種絲比桑蠶絲粗一些,所以染色之後在繡品上顯得更加艷麗,加上靺鞨繡採用的是4到8層的疊加形式,更加厚重和立體,贏得了“刺繡中的油畫”的美名。
渤海靺鞨繡有兩個突出特色。特點之一為原料獨特,渤海靺鞨繡所用的蠶絲為我國北方特有的天然紡織原料之一的柞蠶絲,在東寧等地的養蠶基地,為刺繡提供了優質的底料。特點之二為針法特殊,距今1300多年的渤海國靺鞨族針法,是滿族早期渤海國百姓使用的傳統針法,當時叫做雞爪針,針腳比較大,形態類似雞爪。第四代承傳人孫艷玲在承傳過程中改良了針法,現稱為三角針,針法類似三角形,形態類似五角星,針法由大到小,四至八層疊加,絲絲並股參色,使其呈現立體感極強的刺繡藝術作品。作為傳承針法的三角針尤其適合油畫的刺繡,因此渤海靺鞨繡也被稱為“刺繡中的油畫”。

鑑別技巧

形態傳神
辨別一幅刺繡的好壞,關鍵看畫中人物的臉,是不是有傳神般的神態。如果一幅畫繡活了,就可以稱之為工藝品,同時也具有收藏價值。
與十字繡的區別
十字繡是在已經畫好的格線上作繡,線色、繡法都是提前配好的,學起來比較容易。這種刺繡拿到手上時,只是一塊畫布,畫布上會列印上你所要繡的油畫圖案,至於找色、找線,全部要靠自己去搭配,刺繡的針法有百餘種,常用的就有5種。繡娘需要把這幅畫深深地記在腦子裡,再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不同的感覺去詮釋她繡出的作品。也許很小一部分,就有可能要用幾十種顏色來製造出其淡進淡出的效果。

代表人物

龍泉府傳承人孫艷玲祖輩是原滿族正黃旗,她自幼跟著外祖母於張氏和母親於秀英學習渤海靺鞨繡,是渤海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在傳承渤海靺鞨繡刺繡技術基礎上,以東北冰雪景觀為主題創新發展了渤海靺鞨繡藝術。孫艷玲把傳統刺繡“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方法創造成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分層摻色的技藝,並獨創“三角針”,其繡出的人物生動傳情、風景立體真實,花鳥風姿綽約。和蘇繡細膩如水、小家碧玉的風格比較,此種刺繡色彩艷麗、大氣磅礴、把東北人那種粗獷豪放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孫艷玲(中)孫艷玲(中)

刺繡價值

文化價值
2013年12月26日,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組委會第一次會議和省區市參展會議在中國貿促會召開,經中國貿促會研究,渤海靺鞨繡入選2015米蘭世博會,這也是繼2010年入選上海世博會後第二次入選世博會。
2014年6月22日至7月7日,中國將首次以國家名義參加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舉辦的第48屆史密森民俗文化節。屆時,中國將在華盛頓國家廣場展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牡丹江渤海靺鞨繡名列其中。
經濟價值
渤海靺鞨繡已成為牡丹江非文化物質遺產之一,舉辦渤海靺鞨繡培訓班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靺鞨繡的歷史淵源與基本知識。據了解,林口縣柞蠶絲的產量很高,通過靺鞨繡可以帶動該縣柞蠶絲產業;其次,渤海靺鞨繡可以解決該縣無業婦女的就業問題。同時,靺鞨繡也可以作為收藏品與紀念品,開拓旅遊市場。
為了保證渤海靺鞨繡“原料”的充足,在牡丹江已經有了專門養殖柞蠶的企業、養殖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條。在黑龍江牡丹江地區,現有1000多名繡娘從事渤海靺鞨繡工作,一年創經濟效益1500萬元以上,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當地部分就業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