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行動

減災行動

《中國的減災行動》是全面介紹中國減災事業的發展狀況的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5月11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民政部救災司司長鄒銘、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程殿龍、中國地震局震害防禦司副司長杜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陳振林介紹中國防災減災工作基本情況,並答記者問,同時發表《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

發布背景,內容,九大任務,三大亮點,意義,

發布背景

5月12日是中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2009 年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民政部救災司司長鄒銘在發布會上介紹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把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減災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總體目標的重要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興利除害相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表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推進減災事業不斷發展,全面提高全社會為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禦和防範能力。
減災行動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傷痛。鄒銘表示,2009年5月12日,是中國首個防災減災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減災委員會、民政部、國家有關部門確定了一系列宣傳和教育活動,同時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做出了具體的部署和安排,活動日結束後,將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進行認真總結,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中國的減災行動》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和首個“防災減災日”之際,對中國減災事業的發展狀況做一介紹,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減災所做的巨大努力。

內容

《中國的減災行動》是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一個有關防災減災工作的白皮書,全文約1.6萬字,分為前言、自然災害狀況、減災戰略目標和任務、減災法制和體制機制建設、減災能力建設、減災的社會參與、減災的國際合作、結束語8個部分。
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壓力加劇,自然災害防範應對形勢更加嚴峻複雜。
白皮書表示,中國的自然災害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等主要特點。
白皮書說,中國減災的主要任務是:加強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加強自然災害綜合防範防禦能力建設,加強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建設,加強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加強巨災綜合應對能力建設,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加強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和加強減災科普宣傳教育能力建設。
白皮書說,中國注重減災的法制建設,頒布實施一系列減災法律、法規,逐步把減災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中國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災害分級管理,屬地管理為主的減災救災領導體制。在長期的減災救災實踐中,中國建立了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
白皮書說,中國政府重視減災的能力建設,在減災工程、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和社區減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白皮書說,中國重視社會力量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支持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減災事業,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白皮書表示,中國本著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參與減災領域的國際合作,建立和完善國際減災合作機制,加強國際減災能力建設,在重大災害中相互援助。
白皮書強調,中國政府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提高全社會的綜合減災能力為核心,以提升城鄉基層社區的綜合減災能力為重點,以提高全社會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水平為基礎,全面提高綜合防範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平。

九大任務

《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稱,中國政府在《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等檔案中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及中長期國家綜合減災戰略目標,即:建立比較完善的減災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災害監測預警、防災備災、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恢復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減災意識和技能顯著增強,人員傷亡和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明顯減少。白皮書提出了中國減災的戰略目標和九大任務。
一、加強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設。
二、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能力建設。
三、加強自然災害綜合防範防禦能力建設。
四、加強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搶險救援能力建設。
五、加強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建設。
六、加強巨災綜合應對能力建設。
七、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
八、加強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
九、加強減災科普宣傳教育能力建設。

三大亮點

亮點一:防災減災更加關注民生
白皮書從內容上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對我國自然災害的現狀進行了描述;其次,列出防災減災的成就和存在的薄弱環節;最後,提出了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防災減災行動指南。
在過去的5年裡,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高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重視推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建立了以國家減災委為核心的各級部門組成的綜合運作體系,基本形成了國家防災減災行動規劃,巨災檢測體系和物資儲備體系都已初步建立。
這份白皮書首要的亮點就是高度關注民生,集中體現在更加強調高風險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減災工作建設。白皮書特彆強調,我國近年來實施了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工程、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和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同時注重提高農村居民住房的抗災能力建設。
亮點二:基層減災能力建設貼近百姓
中國的減災行動》是一份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白皮書,最突出的一個亮點是提出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
白皮書指出,完善城鄉社區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社區居民演練。完善城鄉社區減災基礎設施,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面開展城鄉民居減災安居工程建設。在多災易災的城鄉社區建設避難場所。建立災害信息員隊伍。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家庭防災減災準備,建立應急狀態下社區弱勢群體保護機制。
亮點三:防災減災強調聯動機制
白皮書指出,在長期的減災救災實踐中,中國建立了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中央政府構建了災害應急回響機制、災害信息發布機制、救災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災情預警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重大災害搶險救災聯動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社會動員機制。
面對自然災害,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性顯得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的綜合減災行動分為四部分:第一是安全建設,安監部門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第二是覆蓋全國的救災救濟工作,也就是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門監督;第三是應急管理工作體系;第四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巨災風險轉移機制”,也就是建立巨災保險體系,分散巨災風險。
與這幾項工作相配套的是三個“軟工作”:首先是教育科研體系的初步形成和完善,其次是信息傳播體系的建立,最後是建立災害的應急動員體系。只有每個部門分工明確又環環相扣,在災害來臨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而隨著中國國力的顯著提高,在防災減災的道路上,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得更遠。

意義

《中國的減災行動》是中國第一部減災白皮書,由國家減災委辦公室聯合中央外宣辦共同編寫。鄒銘表示,設立防災減災日和頒布減災白皮書,旨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2004年,國務院提出了中國防震減災工作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基本具備綜合抗禦6級左右、相當於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據透露,未來中國的減災行動將進一步完善防震減災規劃,強化地震監測預報,加強地震災害預防。與此同時,國家將完善地震應急救援,明確各級、各類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主體、程式和內容,強化緊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和國際救援的組織協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