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蘇六朋東山報捷圖

清蘇六朋東山報捷圖

《清蘇六朋東山報捷圖》是清代蘇六朋所創作一幅中國畫,此圖取材於東晉淝水之戰的故事。丞相謝安在東山松樹下與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侯捷報,遠處山間一騎兵急馳前來報捷。收藏於博物館廣州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蘇六朋東山報捷圖
  • 類別 : 中國古畫
  • 創作年代 : 清代
  • 文物原屬 : 民間收藏
  • 位置:博物館廣州美術館
  • 尺寸:238X117厘米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此圖取材於南北朝時“淝水之戰”的故事。東晉丞相謝安部署好戰鬥後,在東山松樹下與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侯捷報,遠處山間一騎兵急馳前來報捷。人物刻劃精細,神態生動。章法嚴謹,墨色濃淡錯綜,顯得清麗明淨。

作品賞析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與寧靜。山間一隅,樹木蔥蘢,一道清泉逶迤婉轉,自山石之間緩緩流下,水聲淙淙,使畫中環境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對弈的二人神情專注,仿佛心無旁騖。畫家通過對人物形體、姿態與服飾的具體描繪區分出二入主與客的關係。主人謝安的身體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神態高雅,氣度雍容,衣冠線條宛如行雲流水,簡潔酣暢。客人的身體有一半被掩映在樹後,他給觀者的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採用了這樣一種對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畫中主人的地位,從而使謝安的形象不言自明,雖是少許變化,卻是別具匠心。
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畫面的右上方,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戰馬風馳電掣般飛奔而來。這一處微小的安排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關鍵,戰馬上的特使是剛剛從戰場上歸來向謝安捷報的,這正是這幅《東山捷報圖》的主題所在。作者有意把這—人一騎安排在這樣的—個角落,是為了避免縱馬狂奔的強烈動感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與寧靜。觀者在看至撻匹奔馬的時候,仿佛能夠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使畫面在舒緩與寂靜之中平添了一種緊張與躁動,能夠在—幅作品中處理好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結構嚴謹,造型生動,筆法細緻,設色淡雅。在山崖的暈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套用,使崖石顯得滋潤透亮,如同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氣,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華滋的韻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樹木的勾勒皴擦細膩精到,法度森嚴,頗有唐寅與仇英的遺韻。
西晉末年,由於上層貴族階級的貪婪與腐敗,全國各地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了東晉,並且先後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在北方,由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之後,又攻占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逐步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堅遂決意蕩平偏安於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堅親率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這支聲勢浩大的軍隊“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苻堅稱他的軍隊就是把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使長江斷流,這就是成語“投鞭斷流”的出處。危急的形勢震動了東晉朝廷,晉孝武帝任命謝安為大將軍,與侄子謝玄一起率眾迎敵。謝安曾官居丞相,後來一度辭官,在浙江會稽的東山隱居,此次受命復出主持全局,這也是“東山再起”典故的由來。當時,晉軍只有8萬人馬,雙方實力懸殊。謝安受命之後從容調度,沉著應對,最終突出奇兵,把苻堅的百萬大軍徹底打垮。這場以少勝多的戰爭就是軍事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據史料記載,戰爭勝利後,前方派特使向在後方坐鎮指揮的謝安報捷,當時,謝安正在和朋友下棋,他看過捷報之後,神情如故,隨手把捷報在一邊,依舊專注在棋盤上。對弈的朋友問他前方的戰事如何,他只是漫不經心地說了句:“沒什麼,小孩子們已經把敵人打敗了。”這樣的沉著與鎮定,確實令人折服。蘇六朋的《東山報捷圖》,就是對這場重大戰爭的一個側面描述。

作者簡介

蘇六朋,生卒不詳,基本的活動時間大致是在清嘉慶至光緒初年。字枕琴,號怎道人、羅浮道人、南水村老等,廣東順德縣南水人。他是近代嶺南著名的畫家,平生以賣畫自給。善畫人物以及風俗畫,早年作品以宋、元畫法為主,工整細緻,所作山水多為青綠重彩。晚年專攻意筆人物,逸筆草草,神完氣足,頗有黃慎遺風。他的一些帶有諷刺意味的風俗畫作品,開創了近代漫畫創作的先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