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派

清華學派

清華學派,也稱青檬畫派,清華畫派·是一個主要由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藝術家自發形成的藝術團體·區別於以往畫派的單一主題,多種表現手法的舊畫派模式,清華學派團隊首次主張以個人為藝術單位,保護並發展每一個個體的藝術主張,讓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擁有獨立的藝術收藏價值·學派採取開放的態度吸納有才華且堅持創作的美院優秀畢業生,不斷聯合舉辦展覽,成為廣大畫廊,藝術機構,藏家發現優秀藝術家的高端理想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學派
  • 別稱:青檬畫派
  • 性質:藝術團體
  • 行業: 美術
清華畫派(藝術),緣起背景,學派目標,學派宣言,學派展覽,學派成員,清華學派,簡介,緣起,涵蓋的層面,特徵,歷程,

清華畫派(藝術)

緣起背景

清華學派組織起源於清華大學李睦教授的工作室.最初,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們經常回校在李老師的工作室互相交流從藝心得.逐漸形成一股藝術力量,為了更加壯大清華學子的藝術勢力,並幫助更多的畢業生們堅持正確的藝術道路.2011年春天,大家開始商議建立一個自己的類似於畫派的藝術團體.為了能順利的邀請藝術名人參與研討互動,同年9月,由李睦教授發起組建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青年藝術家發展論壇暨創作研討班正式啟動.依託於清華美院培訓中心教室,邀請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圈中堅力量和重要藝術界工作人員.開展藝術討論活動.參與討論活動的嘉賓有:清華美院原院長劉巨德教授,還有包林和袁左教授,史論學部島子杭間教授,北大彭鋒教授,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孟海東秘書長.藝術北京總策劃董夢陽先生,知名策展人馮博一,清華美院校友張大力,中央美院教授喻紅等.
研討班首批受邀參與的藝術家有:徐帆,墨田,黃明,黃捷,陳露,賴巍,鮑琴,熊堅,蔣西堯,馬欣,徐赫,戰金娟,劉文杰,劉鑫源,鄭博,陳昱,李瑩,孫倩,劉上,會然等.清華史論學部畢業的批評家兼策展人蒲鴻.高登科以及愛藝客總監趙子龍也參與了討論.經過長達大半年與嘉賓們的藝術交流,以及藝術家們互相的磨合,最終明確了清華學派的藝術發展方向.規劃了以後的發展目標,為學派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派目標

清華學派期待通過持續地接收關懷清華美院畢業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創造一個像雅典學派一樣的大師雲集的清華藝術時代.所以倡導每一個成員都能根據自己的藝術特色,在當代藝術各個領域的前沿上研究工作,最終使每一個個體成員都能成為自己研究領域的代表,實現自己作品的獨立價值.所以學派並不像其他畫派那樣倡導類似統一的風格,或者同一的主題.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有希望能夠獨樹一幟.

學派宣言

“我們聚在一起,要用自己先天的價值與優勢,堅定我們的自信與榮耀,以集體的凝聚力,堅實而長久地存在下去。我們以整體的面貌出現,要讓全社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清華藝術;我們保持每一個個體的獨立,要讓學派里每一位藝術家都成為自己研究領域的代表.我們熱愛藝術,積極活動,要讓清華畢業藝術家的作品驚艷於全球。我們要讓清華美院這筆龐大的財富,以嶄新的姿態公諸世人。”

學派展覽

清華學派計畫每一年或者兩年不定期舉辦一次成員作品聯展,向社會展示他們的創作成果.
第一展
“當藝術作為一種職業”首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作品邀請展(2013年3月10日-21日)
2013年3月10日下午三點,清華學派第一次公開展覽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1,2和3號廳舉行, 李睦教授擔當學術主持並主持開幕式,策展人高登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蘇丹等校方領導、教師以及藝術家王玉良、繪畫系主任文中言.當代藝術家張大力、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楊玲等藝術界的朋友作為嘉賓參加了開幕式。展覽共展出了14位青年藝術家的近80件作品,參展的青年藝術家包括:戰金娟、馬欣、黃明、鮑琴、熊堅、劉文杰、徐帆、墨田(田楊)、劉鑫源、蔣熙堯、徐赫、劉上、會然、陳露等。展覽反響強烈,關於展覽的研討會”集體發聲”在3月20日舉行,參與的嘉賓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趙萌,李睦教授,包林教授,袁佐教授.
第二展
“藝述的雲層”清華學派青年藝術家聯展(2013年11月22日-12月11日)
2013年11月22日下午15:00,由中華世紀壇管理中心、流動藝術共同主辦的的“藝 述的雲層—清華學派·青年藝術家計畫”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二層東方廳)開幕。參與的嘉賓有:藝術家李天元老師.北京大學美學教授、國際策展人彭鋒應邀擔任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策展人為鮑禹,清華學派負責人高登科任策展助理,與流動藝術李典臨女士一起負責實際的策展工作。參展的26位“清華學派”藝術家攜近年創作的精品力作參與本次活動。他們包括: 鮑琴,程晉華,陳露,陳昱,黃明,蔣熙堯,李華琪,林金福,呂靜,劉上,劉文杰,劉鑫源,李瑩,墨田,毛肖晶,孫墨青,孫倩,唐詩,魏達,徐帆,許金山,趙桓,戰金娟,張文娟,朱泳思等.展覽的研討會”藝何所述”11月30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行,參與嘉賓有清華美院李睦教授,陳岸瑛教授等。

學派成員

學術支持
高登科: 清華美院史論系碩士.清華學派學術支持, .青年批評家,策展人.工作生活於北京.
趙子龍: 清華美院史論系碩士,青年批評家,《證券日報》藝術編輯,愛藝客網站負責人。
蒲 鴻: 清華美院史論系碩士,知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首批藝術家
徐帆:男,1983年生,北京人,當代職業藝術家,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師從陳丹青老師,石沖老師,獲學士學位,作品被重要藏家、藝術機構收藏。主要作品有《不言而“寓”系列》、 《我們的界系列》、《空間系列》等。徐帆的繪畫帶有著觀念色彩,試圖以“情節”讓繪畫中呈現一種時間的流動性。他藉助了古典形式,去掉了古典色彩,而代之以一種泛白的、簡化的、充滿實驗氣息的色彩,表現出一種複雜的情緒:時空錯亂、荒誕,卻又真實。他以這種情緒當做繪畫的風格載體,以此來表現當代現實社會中人們的多樣心境。
墨田:男,1982年生,湖南長沙人,職業藝術家,清華學派成員之一,原名田楊。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師從劉巨德, 杜大愷等多位老師.現居北京宋莊藝術區,藝術創作以水墨為主,作品有《彼岸系列》、 《駐停系列》、《紅壤系列》等。其創作手法主要延續兩宋院體山水的脈絡,並融合進當下人們生活的多種元素,來反映時下人們常常關心、思考的現實問題。其水墨作品不流於簡單的形式主義,在具有當代性的同時,又具有很獨特的民族特色,是當代新水墨群體裡非常重要的藝術家
黃明:男,1978年生,江西上饒人,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壁畫專業,獲學士學位。藝術作品多以不規則的外形來描繪所欲表達的事物,內容和形式的特定結合形成有趣的視覺效果。藝術是傳遞精神的產物,但在他的作品裡卻被物化了,直面觀者的是一件件物品,繪畫本身卻隱退到圖像後面。他對裝置和繪畫的結合嘗試是史無前例的,也是極其具有藝術價值的.
陳露,女, 1983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戴順智教授。2006作品入選第六屆中國工筆畫大展,2011年獲得今日美術館舉辦的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銅獎,2013年參加青年藝術100項目。主要作品有《無人之境》系列、《Nothing anymore》系列、《月亮之下》、《Loving strangers》系列等。其作品關注時間流逝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以工筆設色的繪畫方式,將顏色一遍一遍地疊加於畫面之上,使得這個城市的喧譁與陰鬱隱喻在靜謐之中,觸摸人們內心的安靜與溫暖。
賴巍,女。1981年12月出生於重慶。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2004年——2006年任教於蘇州工藝美院。現居北京,職業畫家。賴巍的作品一直以多材質多形式的情形出現。作品有《夢工坊》系列,《世界模型研究所》系列,《氣球》系列等。材質多以紙上綜合水性材料、染料和桑蠶絲為主。是當代極具探索和試驗精神的女藝術家.
鮑琴:女,1983年生於湖北嘉魚,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繪畫系,擅長工筆畫、漆畫。主要作品有《小雪》、《夢》、《隱》、《2007的回憶》、《庭院深深》等。其創作注重對現代都市年輕一代內心世界的塑造和微妙的人物情感表達 ,是工筆畫界不可多得的新秀.
熊堅,男,1981年生於江西宜豐,現工作生活於北京,職業藝術家。200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2007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藝術碩士,導師石沖教授。2013年10月在798季節畫廊舉辦個展。作品以繪畫,裝置,影像為主,這階段主要探尋物和物,物和人,藝術語言與精神情感世界構成藝術作品的種種可能性,試圖引發當代人的精神覺醒。
蔣西堯:男,1981年生,天津人,職業藝術家, 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主要作品有<地震組畫>等,蔣一直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並用他獨有的觀看角度向觀眾解讀世界.
馬欣:女,1985年生,河北人,職業藝術家,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1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碩士學位。主要作品有《“網”系列》、 《流年系列》、《尋找存在系列》等。馬欣的繪畫形式多樣,致力於材料研究,經常在寫實作品中呈現出抽象形態,游離於具象與抽象之間,表達對生命情態的真實感知與體驗。《流年》、《尋找存在》系列作品通過對身邊所熟悉人物的真實模寫,呈現當代都市青年的生存狀態。馬欣善於運用單純的材料本身通過具象的形態呈現出的畫面中斑駁的痕跡,展示生命存在與逝去的美,以其女性細膩的心境傳達出生命深層的嘆惋與熱愛。
徐赫, 男,1982年生於吉林延邊,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室內設計專業,現居吉林長春,擔任萬朗藝術中心總經理兼藝術總監。他有多重複雜的職業角色,設計、策劃、繪畫、但在他看來都是在做藝術,那是對於美的探索、對於美的顛覆、一直在他的想像中做“實驗”。他創作的空間不局限於牆面,而要把理性的、情感的、想像的一切“搭建”在空間中,就像搭積木遊戲一樣搭建出一個精神的遊樂場,逐漸營造出一個異樣的氛圍和陣地。
戰金娟,女,1983年生於大連,現生活於北京,職業藝術家。 2002年全國第二名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版畫系本科;2009年全國第一名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東西方當代藝術研究。曾於紐約、巴黎舉辦聯展,北京舉辦個展。作品通過多變的視覺圖像呈現自我的直覺,有一種當下普遍的精神狀態滲透其中,藝術語言新穎震撼、耐人尋味。創作自述:希望能找到一條隱匿直覺的通道,但願所有行進中的直覺以及直覺的後生物像能有一個好去處。
劉文杰,男,1982年生於湖南,2005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版畫專業,2010年畢業於法國國立美術學院造型專業碩士。現居住北京。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法國國家街頭藝術中心(法國)個展;第十七屆全國美展, (中國)等, 並被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劉文杰的作品涉及私密空間的角落,傷害,時尚,戲劇化和無理性,這是一種精神物象。 他的作品創造出一種陌生感。既體現了對當下的存在方式和價值的理解。也對當代文明進行了一種普世價值的精神性的追問。
劉鑫源:男,1978生於山西,壺關,崇賢。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現居北京,圓明園自由藝術家。他在藝術創作上是一個精力旺盛的藝術家,他能夠不知疲倦的花樣翻新,隨心所欲地找到他的童年,他對一切藝術形式都懷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在他的情感世界裡波瀾壯闊,並物化為作品。他寫書法出入晉魏自成模樣;他做版畫入選《首屆北京國際版畫展》,版畫作品《高西店村民組畫》入選《首屆工美杯作品展》並獲銅獎;他畫油畫,一幅《舟》就告訴你:即將到來的世界經濟危機;他崇尚:直覺繪畫,代表作《明窗淨几》一次展覽賣掉20幅之多。你問他:“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會告訴你:“我童心未泯”.
陳昱:女,漢族,1988年生於南京,長於北京。1996年作品《和平的使者》被聯合國選中,印製成“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在全球發行。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1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保送本校研究生,師從李睦老師。 2013年畢業,入職聯合大學。畢業創作《讚美詩》及論文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評為優秀畢業作品。研究生期間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版畫專業進修。現居北京,作品材料多樣,以油畫為主。主要作品有《夜記》系列、《讚美詩》系列、《本子計畫》系列、《山海》等,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獎。作品獨立,寧靜,以自由奔放的筆法和飽滿的顏色,探索在現代文明時代下潛藏的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李瑩:女,1987年生,河北保定人。201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並推研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研室攻讀碩士學位,導師為李睦教授。分別於2010年和2012年兩次赴美考察美國當代藝術和文化。2012年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生部以訪問學者身份跟隨John Walker教授學習,並考察美國中部和東部著名的美術館和畫廊區。多張色粉畫被私人畫廊及私人收藏。油畫丙烯畫多次參展。纖維裝置作品入選 "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 ,併到巴西巡展。
孫倩:女,1988年生於北京,2006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1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獲學士學位。同年保送本校研究生。2013年畢業。多幅作品被藝術機構收藏,畢業創作《驚夢》系列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評為優秀畢業作品。主要作品有《逍遙遊》系列、《驚夢》系列,《冥境》系列等。孫倩的作品給人帶來某種無法言說的情感體驗,力圖用圖像表達生活中此在瞬間卻又永恆的生命感悟。畫面中交融著人與自然的諧與矛盾。視覺形式給人平和、冷靜、空靈的意韻,畫面以單純的、平面化的空間,及某些寓意性的圖像片段,表達人類直覺中某種真實與荒誕之間、無意識與有意識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混沌之境。
劉上:男,1982年生,北京人,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汽車畫報》藝術總監、中國國家地理影賽評審;畢業於英國諾森比亞大學服裝設計專業;中國出版傳媒人才專業委員會會員、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尼康NPS會員;寶馬中國客座教授、原時尚傳媒集團首席攝影師;IPA 2011年度十傑攝影師、2012時尚傳媒集團“年度人物”;Jeep 品牌書《Jeep 凌駕自由》作者,並參與拍攝賓利畫冊、三菱帕傑羅畫冊、甲殼蟲品牌畫冊、路虎品牌畫冊、北汽品牌畫冊、MINI品牌畫冊等等。劉上的作品擅以畫面呈現要講的故事,每次影展,他亦以視覺衝擊代替繁冗的文字介紹。
二批藝術家
程晉華:清華學派成員之一,1977年生於山西 。2001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11年清華美院研究生畢業,師從李睦老師。作品《有形的翅膀》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暗潮》系列獲得清華美院優秀畢業作品獎,《從來》入選第四屆杭州國際動漫展,主要作品有《蘋果的味道》《偷時間的人》《角色問題》《關於預言》《琥珀日記》《缺席》《病人系列》等,多幅作品被個人及機構收藏。程晉華的繪畫很感性,從她的繪畫中你可以體會到情緒、可以看到夢境、可以讀到詩句。她關注潛意識層面和繪畫之間的蛛絲馬跡、關注文學和繪畫的交融、研究材料不可控制的偶然性。她的作品呈現出來的自我審視的過程,有對自我的肯定、懷疑、發現、追問甚至安慰,構建的世界內斂而沉靜,真誠而羞澀。
李華琪 :男,1981年生於廣西,現居北京,職業藝術家。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當代寫實主義實力派畫家。中國書畫藝術家創作中心顧問、吳道子藝術館研究員、清華學派成員。作品被中南海、北京大學、水立方、北京天文館等重要機構以及美術館、藝術機構、畫廊、海內外藏家所收藏。其作品注重意境的創造,情景交融是他作品努力表現和追求的東西,用技術和思想再現繪畫的高度。
林金福:男 1978年生,福建龍巖人,1999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校雕塑系,2006年畢業於清華美院油畫專業,師從陳丹青、石沖、忻東旺等老師,代表作品為《眸》《琴》《燭》作品曾經多次在瑞典、台灣、以及中國美術館等國內外展出,並被世界各地的藏家和美術館收藏,其作品主要以人體和肖像為主,運用寫實古典手法,傳遞出古典的氣質以及對人性的關懷!
呂靜:女,漢族,1980年12月生,北京人。清華學派成員之一。1996年畢業於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師從王常道,衲子,卜希暘等多位老先生,進行傳統中國畫及書法的學習。
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版畫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創作《生命》系列被留校。2013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版畫年展,中國畫藝術家邀請展,高端藝術品鑑賞展等。
毛肖晶:女,1983年8月出生於山東。2004年以全國第三的成績考入中國美院版畫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9年考入清華美院繪畫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10年任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版畫系講師,2012年任職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至今。同時擔任北京藏書票研究會常務理事。作品曾參加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大展、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雲南國際版畫展、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全國高校版畫創作與教學年會展、北京第一屆藏書票及小版畫巡迴展覽、“弗閒齋”第四屆藏書票邀請展等 ,並舉辦“四季物語_毛肖晶版畫作品個展”。其作品從中國傳統的水印版畫入手,以傳統的水印工具為媒介,探索水印版畫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發展。
孫墨青:男,生於中國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同年攻讀碩士。2013年入選巴黎國際藝術城駐留項目,同年策劃發起“本子計畫(Notebook Project)”(開放藝術項目),現工作生活於北京。主要作品有《雲中卷》;《雲屋》;《山水演》;《巨木寫作》等,曾於巴黎、北京、邁阿密等地舉辦個展、聯展。孫墨青的繪畫探討二維與三維世界在同一畫面中存在的衝突與和解。他使單一的空間變得模稜兩可,藉此來為未知尋找新的棲身之所。另有文字著述《偉大之所以偉大——人類文明傳承密碼》(華夏出版社,2012年版)
唐詩:男,漢族,1984年1月生,湖南長沙人。2002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陳丹青老師,石沖老師,李天元老師。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畢業創作《漢堡包》選送今日美術館“2006全國美術院校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提名展”,獲得油畫金獎,並被今日美術館收藏。現居北京,職業藝術家。於2013年加入清華學派,作品主要以繪畫、裝置、影像等形式,展現出當代人在社會生活里,無知無覺中正常或不正常,理智或過理智的現實狀態,從而引發觀者思考。
魏達:男,1983年生,湖南長沙人,當代雕塑藝術家,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雕塑專業,獲碩士學位。現居北京黑橋藝術區,藝術創作以青銅雕塑為主,主要作品有《亦山亦水系列》、 《生命系列》、《生音系列》等。雕塑作品利用雕塑語言來表現中國傳統哲學對自然和對生命的認知。利用當代雕塑靈活的表現手法將具象的人體與意象的自然相融合,通過人的心靈與自然的照映體現出生命的博大與純粹。
許金山:男,漢族,1981年出生於山東臨淄,當代藝術家,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壁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6年執教於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至今。現居濟南,目前藝術創作以鏡面刻畫與聲光電的結合為主,主要作品有《洛麗塔系列》、《鏡花水月之繽紛洛麗塔系列》等,是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有兩種不同的畫面效果:背光開啟,作品是集合繪畫和光的綜合作品,有著強烈的視覺效果;背光關閉,作品是一面鏡子,你可以看到你自己,還有一些淡淡的劃痕。
趙桓 女,1984年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清華學派成員之一。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版畫專業,獲學士學位,隨後公派俄羅斯聖彼得堡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0年回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藝術創作以版畫,油畫為主,主要作品有銅版作品《盛宴》,《我的世界》,版畫實驗裝置作品《迷離的牆》,油畫作品《風中的額吉》、《祥雲》。作品帶有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不限於材料工具的表現手法,並吸取中西審美形式上的共通與差異,尋求自己與萬物的聯繫。
張文娟 :女,1982年生於天津,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居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教師。其作品畫面直接利用真實的植物的自然形狀作為不斷重複的形,再用手繪的筆觸將其連線,彼此發生接觸,整個製作與繪畫過程中都是在觀察與學習自然界的”柔順”相處-----各自完整獨立,又無不相連線成一個整體.
朱泳思:女,生於深圳,200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獲學士學位,2008年研究生畢業於同所院校,獲碩士學位.其作品常描述人們潛意識或苦心虛構世界裡看似遙遠無邊,實則近在眼前的隱而未現的現實,是整體世界的另一面.也是自我意識中不可留存之片段事物的虛構與敘事.她希望將觀看和解讀的權利交給觀眾,實現作者與觀眾的共謀.

清華學派

簡介

清華學派始於1925年清華學校研究院的創立。當時由吳宓負責籌備,並先後聘請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四人為導師,李濟為講師,趙萬里和浦江清為助理教授。同年,朱自清也從浙江兩級師範來到清華中文系任教。
1928到1935年,陸續從外校延攬了大批著名教授,包括文學方面的楊振聲劉文典俞平伯黃節聞一多等;歷史學的蔣廷黻顧頡剛雷海宗等;哲學方面的張申府馮友蘭等;社會學方面的潘光旦陳達吳景超等。他們構成了清華學派的二代中堅。
第三代以清華自身尤其是研究院培養的王力趙元任弟子)、吳其昌蔣天樞、劉節(以上為陳寅恪弟子)、賀麟陳銓(以上為吳宓弟子)、高亨、羅根澤、姜亮夫等為代表。
第四代以30年代清華學生為主力,如文學院“四才子”錢鐘書夏鼐吳晗朱湘,“清華四劍客”李長之林庚季羨林吳組緗,以及曹禺楊絳楊聯升費孝通王瑤馮契何炳棣等。
第五代多為聯大時期的學生,包括殷海光王浩季鎮淮任繼愈朱德熙李賦寧許國璋楊周翰王佐良卞之琳汪曾祺穆旦鄭敏等。

緣起

自二十世紀末以降,隨著“聯大熱”的興起,對晚近大學教育的研究漸成顯學;加之對知識分子的研究的繼續升溫,“清華學派”亦漸為人所關注。陳平原、趙敦恆、黃延復、齊家瑩、徐葆耕諸先生在其大作中均已提及此點,且都強調了其重要性,但大多是一筆帶過,未及深究。究其緣由,也可理解:一是時間跨度大,史料太多;二是人物譜系龐雜多變,牽涉到的院校甚多,不易把握;此二點為直接的、學理上的原因,而第三點則為隱在的學理之外的原因,特別是涉及到某些政治歷史的因素(如“清華學派”的最後嬗變就很難從文化層面獲得完全合理的解釋)。但是,要研究晚近學術史和教育史,這又確實繞不過這一重要的歷史存在。因為這是大學教育的變遷、政治文化嬗變的一個特寫和縮影,這不僅與清華有關,而且涉及到幾乎所有的一流名校和一流文人學者。而沒有相當的史料爬梳、史實考辨,要知其大略已屬不易,要有所創穫更是難上加難。

涵蓋的層面

有學者認為,所謂“清華學派”是指清華文科的教學和學術風格,此一說法自有其道理;但若質言之,它可能有著更豐富多義的內涵。筆者以為,所謂“清華學派”,至少涵蓋了如下層面:
1)一個特定的學術(文化)流派;
2)一種治學為文的風格(取向)和文化氣質;
3)一種教育模式和辦學理念。
在“老清華”中,許多理工科學者亦有相當的人文素養(如華羅庚之擅詩文、顧毓秀之精文理),善文科、有人文精神者絕不限於文科專業者,那么,所謂“文科”也就不是一個專業意義上的範疇,而是一種素養、識見意義上的標尺。因此“清華學派”確以文科為主,但又不絕然限於文科。就此而言,“清華學派”也就隱然標示了一種新的辦學模式(通才教育)和教育理念(精英培養)。

特徵

王瑤所提出的“清華學派”三特徵為:
第一,既有國學根底又深切了解西方文化;
第二,既不是衛道士,又不是西方文化的搬運夫;
第三,有一大批中西會通的著作。

歷程

1925年,清華學校研究院創立,吳宓親主其事,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四大導師先後登台,清華研究院開始運作;同年,朱自清離浙北上,落戶清華。朱於五四前後(1920年)在北大畢業,僅有本科學歷,且主事新文學創作,而無突出學術成果。朱以中學教員身份出任清華教授(年僅二十七),足見清華不以門戶、學歷為限,勇於吸收新鮮血液,接受新文化的薰陶。自此,“儒林”與“文苑”開始攜手,並存於清華。
1928年,羅家倫出長清華,力行“四化”(學術化、民主化、紀律化、軍事化),清華脫離外交部而直屬國府管轄,擴大了辦學自主權。至此,清華初具現代綜合性大學的格局,其文科建制日臻完善。此後,大批文科名師持續湧入清華,並保持了長期穩定的教職,如楊振聲蔣廷黻潘光旦黃節等等。其中多數是甫入清華便徑評為教授。而按慣例,教授受聘他校後最初只能是副教授。其氣魄之大,冠居全國。
1937年,日寇橫行,抗日軍興,眾校西遷,清華與北大、南開三強合一,組成西南聯大。
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地處天子腳下的清華首當其衝,由一個綜合性大學改造成一個多科性工業大學。學科建制的根本性嬗變,極大地紊亂了其文化生態;失去學科支撐的“清華學派”元氣大傷,頹勢日顯。
“文革”期間,“清華學派”不僅學科建制蕩然無存,且一大批“老清華”大受衝擊,離開文化崗位,或老死或病逝,或被邊緣化或被捲入政治,如陳夢家自殺(1966年)、李廣田去世(1968年)、吳晗自盡、陳寅恪逝世(皆在1969年);馮友蘭、周一良等加入“梁效”,等等。
1990年代前後,大批“老清華”年事漸高,政界、文界的“老清華”大都漸漸淡出歷史舞台,如政界之姚依林蔣南翔和文界之王瑤俞平伯吳祖緗曹禺季鎮淮錢鐘書韋君宜等均告去世,“清華學派”走向終結。
大致而言,“清華學派”始於1920年代中葉,終於1990年代末葉,時間跨度達七十餘年。其最主要的載體乃是清華國學院和清華文學院;文學院中,尤以文史哲諸係為最。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清華學派”形成了相當完整的譜系,而這一譜系又以特定的學思傳承而形成了精密的網路。只是,在既有的研究中,對這一譜系的代際界分尚不明朗;而沒有對基本譜系的把握,就無法對其脈絡有基本的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