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老王將軍

《清江引·老王將軍》是元朝散曲家張可久所著的一首小令。小令描寫了一位飽經風霜、久經沙場的老將軍的晚年,曲中前二句正面寫人,後三句寫戰馬兵器,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色調對比鮮明,烘托人物悵惘心情。曲辭蒼勁悲涼,凝鍊傳神地寫出了英雄暮年鬱勃難平的情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江引·老王將軍
  • 創作年代:元
  • 作品體裁:曲
  • 作者:張可久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清江引1·老王將軍
綸巾紫髯風滿把2,老向轅門下3。霜明寶劍花,塵暗銀鞍帕4,江邊草青閒戰馬。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雙調:宮調名。清江引:曲牌名。
2.綸(guān)巾:絲帶做的頭巾。髯(rán):兩腮的鬍子,亦泛指鬍子。把:束,量詞。
3.轅門:將帥領兵作戰時的營門。
4.帕:巾,這裡指馬鞍上的墊子。

白話譯文

頭戴青絲頭巾,長須里滿是清爽的風兒,王將軍風栗斐然老了卻只能靠在軍營門邊,寒霜照亮了寶劍劍身的花紋,塵土蒙住了銀制馬鞍上的墊子。江邊的草青綠青綠的,戰馬在那兒悠閒地踱步。

創作背景

張可久一生仕途不順,多次做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後以路吏轉首領官,一生懷才不遇,時官時隱。這其間有作者自己不被見用、強顏事人的不滿和牢騷,便在這篇作品中以委婉之筆表達出他對老將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同情、關切。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曲寫了一位飽經風霜、久戰沙場卻被閒置無用的老將軍。開頭兩句便寫營門下有一位老將軍,他戴著絲帶做的頭巾,紫色的鬍鬚風一吹滿滿的一束,此言其蒼老。第二層“霜明寶劍花,塵暗銀鞍帕”兩句,對仗工整。霜意謂寶劍已久置不用;而他的坐騎也由於長期不用,鞍墊上積滿了灰塵。這兩句從將軍的裝束、坐騎來渲染他被閒置之久。最後結尾一句“江邊草青閒戰馬”尤有力。在江畔綠油油的青草地上,一匹戰馬正在那裡悠閒地啃著青草。戰馬閒歇,不去馳騁疆場,作者以戰馬的悠閒暗寫戰馬主人長期被棄置不用,外松內緊,老將軍內心之悲盡在言外。
曲中正面寫人僅前二句,後三句都寫戰馬兵器,色調對比鮮明,烘托人物悵惘心情。曲辭蒼勁悲涼,凝鍊傳神地寫出了英雄暮年鬱勃難平的情態。張可久自己並沒有參加過戰爭,更不是什麼將軍。也許他在生活中遇見了這樣一位老將,很同情他;也許完全出於虛構,求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也許,這支曲子是為自己畫像吧。

名家點評

民國隋樹森:這是一幅戰將的生動畫像。描寫一位風中站立的將軍。小令透出一股英武壯美的氣息,在元曲中屬於難見的題材。(《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後)元曲作家。一說名久可,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人。多年任下級官吏,時官時隱,足跡遍及江、漸、皖、閩、湘、贛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麗派的代表作家,與喬吉並稱為元散曲兩大家。現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數九套,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為欣賞山光水色,抒寫個人情懷和應酬懷古之作。作品講究格律音韻;著力於鍊字鍊句,對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運用詩、詞作法,講究蘊藉工麗,而且常常熔鑄詩詞名句,藉以入於典雅。明清以來頗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譜》譽之為“詞林之宗匠”。有《小山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