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朱耷行書題畫詩軸

清朱耷行書題畫詩軸

《清朱耷行書題畫詩軸》是清代朱耷創作的行書題畫詩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朱耷行書題畫詩軸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中國書法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77.9cm,橫166.8cm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詩軸釋文,作品介紹,書法賞析,作者簡介,

詩軸釋文

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翺翔。下者命雋匹,樂天歸草堂。北風歲已晏,秋水人何方。迢遞巢雲子,漁歌楚竹傍。八大山人題畫。
清朱耷行書題畫詩軸

作品介紹

此軸錄五言題畫詩一首,計10行,行字不等。末款“八大山人題畫”,下鈐“八大山人”印。具體書寫時間不詳。本幅無藏印。
此作錄五言題畫詩一首,該作品書法純用中鋒揮就,行筆沉實,筆劃圓勁而流暢。結字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結構舒張。從書法風格看當是朱耷晚期獨特書風形成後的作品,略存明代王寵書風遺意。通幅給人以灑脫飄逸之感。

書法賞析

賞評作品,我們通常要審察書法的“三要素”,其中點畫用筆是重要的一項。從朱耷的這件作品來看,其點畫線條是相當有特點的。事實上,“線條藝術”這一稱呼就來源於書法的“點畫用筆”。“線條”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繪畫時勾的或曲或直、或粗或細的線。”從這個意義上看,書法藝術上的線條與繪畫中的白描用筆有直接關係,我們講的“書畫同源”也許與此有關。
朱耷此作具有典型的線條化特徵:1.從外輪廓看,整個線條的兩個邊緣是近乎平行的,比較平滑、乾淨,不拖泥帶水;2.從線條的走向看,或直或曲,有一定的趨勢和方向感,很少有十分突然的“急轉彎”或“急剎車”現象;3.從基本用筆來看,以中鋒行筆為主,可以推斷,腕力和指法用得比較少甚或基本不用,以用肘、臂和肩膀之力為主,行筆範圍較大,但是靈活性較弱;4.從行筆節奏來看,由於受書寫習慣和生理特徵的影響,長線條與短線條形成較大的對照,即長風飄帶的長線條與短促斬截的短線條在書寫和布局中交錯互現,從而形成整體的韻律美;5.從線條的質感來看,具有一定的韌性,或剛強、或柔順,或堅挺、或婉轉,或長驅直入、或九曲盤桓……無處不體現著自身應有的“骨氣”、“性格”、“精神”;6.從書法藝術本身的規則來看,其線條體現著書法藝術“中和為美”的內涵和生生不息的活力。細賞整幅作品,給人以清新、淡泊、獨特的美感。此作用筆圓勁,筋骨內含,起伏頓挫,變化頗多。在結體上,追求規整中帶有變化,體式靈動。有的偏旁移位,出人意表,給人以怪誕的形象。朱耷常以畫家獨具匠心的構圖意識來經營書法作品的結構乃至線條的走向,不落前人窠臼,達到了自然流暢而又清新脫俗的境地。

作者簡介

朱耷(1624年—1705年),清朝書畫家、詩人:江兩南昌人。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啞巴。出家為僧,後還俗,又作道士,居南昌青雲譜道院,作品多署八大山人。擅畫山水、花鳥、竹木,筆墨簡括、冷峭、凝練,形象變幻多端,有時誇張脫略,如所畫魚鳥,每以“白眼向人”。畫面著墨不多,均生動盡致,無景處也成妙境。所創意境,簡練含蓄,豪放中寓溫雅,自成獨特風格。山水多寫殘山剩水,意境荒寂,多抒鬱憤之氣。山水曾學董其呂,書法得力於鐘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與原濟(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畫僧”。傳世作品有《朱耷書畫合冊》、《上花圖》卷、《荷花圖》軸、《八大山人山水花鳥》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