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左河水的七絕詩)

清明日(左河水的七絕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明日又稱鄉村清明日,是左河水寫清明日民間祭祖掃墓的七言絕句。全詩四句28字,描寫了一年一度清明節日裡的天氣及動植物的情形,特別是中國民間祭祖掃墓的情況。該詩先後發表於《江西詩詞》《詩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明日
  • 作品別名:鄉村清明日
  • 創作年代:2005年清明節
  • 作品出處:《江西詩詞》《詩海》
  • 文學體裁:詩詞(七言絕句)
  • 作者:左河水
  • 作品內容: 寫清明日民間掃墓的情形
  • 創作地點:江西南昌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解析,

作品原文

清明日
左河水
歲歡剛盡又清明,雨燕哽聲柳淚橫。
寂靜青山人陡涌,冥錢燭紙祭先陵。

作品注釋

1、歲歡未盡:歲歡即為歡度新年的春節,時間在農曆的正月。春節過後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才算真正意義的過完年。這一天成為歡度春節的第二個高峰,這期間人們都忙於走親訪友,娶親喝酒,之後正式進入春忙時節,農民工過此後才陸續返回城市打工
農曆正月在我國屬於農閒季節,過年的氛圍一般會延續到月底甚至農曆二月初,這時已經與清明節很近了。
2、雨燕:(1)指燕子的一種,生活在南方地區。燕是雀形目燕科的1屬,是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的益鳥。體型小,翅尖長,尾叉形。一般在 4~7月從海島回歸靠近農田(昆蟲)的農家繁殖,清明時節江南正值雨季。
(2)也指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時節,於綿綿細雨中飛行的燕子
3、哽:指聲氣阻塞。這裡一方面指燕子在綿綿細雨中飛行時鳴叫聲音出現低沉、哽咽變異,另一方面是詩人在藝術上的借物抒情之法。
4、柳淚橫:指柳樹在春雨淋漓之下,枝葉的水滴像淚水一般,縱橫於野。是詩人借物抒情,以表達清明節人們掃墓時的心情。
5、寂靜青山:青山,指墳山,即沒有林木與耕種的墓葬之地,此詞引於“青山處處埋忠骨”之句。寂靜是指清明節之外的時間裡墳山的寂寞清靜。
6、人陡涌:指到了清明節的日子處處墳山陡然打破了往日的寂靜,前來掃墓的的人從四面八方的城鄉趕來,形成一片人潮如涌的景象。
7、冥錢:是漢族民間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之一,又稱紙錢冥紙冥鈔冥幣、金紙、銀紙陰司紙等等。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漢族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8、燭紙:泛稱香燭紙錢之類用於掃墓的用品。紙,即冥紙,是漢族民間拜祭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燭,指祭祀時點燃的蠟燭。
9、祭先陵:祭,指祭祀,拜祭。先陵,指先輩的陵墓、墳墓。祭先陵也簡稱為掃墓。

創作背景

20世紀80年代詩人通過高考離開家鄉來到南昌工作,由於工作繁忙每年回鄉較少,特別是21世紀因父母先後離世,每年一般只有在清明節才回鄉祭祖。2005年,詩人左河水參加家鄉政府在春節期間的一項喜慶活動不久,又在清明節回鄉掃墓。這天下午,雨過天晴,泥濘路滑,他在上山祭祖掃墓的路上,看見往日寂靜無人的處處墳山卻陡然人潮四涌,家家戶戶吃過午飯後,由中老年的長者帶著青少年的小輩為各自的先輩修墳排水,焚香祭拜。雖然有些在外工作的人難得在此時偶然相遇,但在這陰雨沉沉,心境沉重的短刻間很難有正常的交流。
詩人在黃昏的陰雨中回到南昌之後,心裡一直在思考琢磨家鄉生產生活的變化,特別是人們思想意識及風俗習慣方面的動態等問題,最後,決定寫一首詩。在以《鄉村清明日》為題在《詩海》發表後,先後被其他報刊及相關網站的文章引用。

作品解析

我國清明祭祖掃墓的習俗在秦代以前就流傳了,但真正到了唐朝才開始全國盛行。由於各朝代、各地區的習慣及不同人的條件不同,祭掃的方式也各有所別。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我國歷代都有寫清明節祭祖掃墓的詩詞,但以唐代杜牧的詩作最著名,但其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情形。左河水的這首詩在於反映了中國民間進入21世紀而祭祖掃墓的狀況,雖然全詩也是四句28字的七言絕句,但青山依舊,天氣如往,人們的心境與行事方式也許有所不同。因此,現代的詩人是這樣描寫的:
第一句“年歡未盡又清明”。歡度新年春節的熱潮,在21世紀的中國農村,經過走親訪友,娶親喝酒,正月十五元宵第二個高峰,農民工陸續返回城市打工,才慢慢降溫。我國農村在驚蟄前還屬於農閒季節,特別是我國的北方更是如此,因此,過年的氛圍一般會延續到農曆二月初,這時已經與清明節很近了。詩人把春節年歡與清明掃墓在此同時點出,一是道出自己兩次回鄉的實際心歷與心境,二是進行襯托對比,為下一句進行著鋪墊。
第二句“雨燕哽聲柳淚橫”。春雨之中飛行的燕子在這時鳴叫聲音出現低沉、哽咽、嗚咽的變異現象;塘邊堤岸的綠柳在陰雨綿綿的環境裡低垂無力,枝葉的雨水隨風飄落,如淚水縱橫。這是詩人以一聲一景,進行襯托性的描寫,用藝術上的借物抒情之法,表達在清明節人們掃墓時的心情。
第三句“寂靜青山人陡涌”,這裡開始寫在鄉村清明日人民掃墓的情形。農村的家族墳山一般不耕種也不植樹,平時一片寂靜,但到了清明節陡然人潮四涌,打破了往日的寂靜,前來掃墓的的人從四面八方的城鄉趕來,有些長期在千里之外工作的人們也在清明日紛紛回鄉掃墓,形成了青山處處一片人潮如涌的景象。
第四句“冥錢燭紙祭先陵”。上山掃墓的人們將剪成銅錢形狀的白紙或打上金錢字元的草紙,或將印有人間通用的美元、人民幣圖案字樣的冥幣拋撒於墓地墳邊,有的進行焚化,意為給死者享用,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能過上好日子。有的掃墓者還點燃蠟燭,手握焚香對著墓碑墳頭進行祭拜,表達對死者敬意與哀思。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在各地的鄉村大致相同,略有區別。古代傳統的做法在20世紀中葉曾經被視為封建迷信行為而一度受到制約,但到80年代又得以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