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江戰役

清川江戰役

清川江戰役(The Battle of the Ch'ongch'on River),又稱為第二次戰役西線(Western half of the Second Phase Campaign),或者清川戰役,是韓戰當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該戰役於1950年11月25日開始,至同年12月2日結束。戰役的地點在朝鮮東北部的清川江河谷,亦因此而得名。作為在第一次戰役中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擊退的應對,聯合國軍(United Nations forces)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發起聖誕節前回家攻勢(Home-by-Christmas Offensive),意在將志願軍逐出朝鮮進而結束戰爭。對此早有預見的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策劃了一個針對聯合國軍的反攻計畫,命名為第二次戰役

志願軍第13兵團於1950年11月25日沿著清川江河谷向美國第8集團軍(Eighth United States Army)發起了一系列突然襲擊。經過七晝夜激戰,受到重創的美國第8集團軍被迫退往北緯38度線。

基本介紹

  • 名稱:清川江戰役
  • 地點:清川江河谷
  • 時間: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
  • 參戰方: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包括美國、韓國、英國、土耳其等國部隊)
  • 結果: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 參戰方兵力:志願軍:230,000,聯合國軍:254,571
  • 傷亡情況:志願軍:30,000;聯合國軍:11,000+
  • 主要指揮官:志願軍:毛澤東,彭德懷,韓先楚
  • 主要指揮官:聯合國軍:麥克阿瑟,沃克,白善燁
背景,戰場位置、地形和氣候,參戰部隊和戰略,聯合國軍參戰部隊序列,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部隊序列,戰役經過,在德川和寧遠的戰鬥,在球場洞的戰鬥,在立石的戰鬥,在龍山洞的戰鬥,在軍隅里的戰鬥,對美軍第2師的圍殲戰,傷亡統計,後續影響,

背景

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發起的第一次戰役示意圖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發起的第一次戰役示意圖
1950年9月成功在仁川登入以後,美國第8集團軍擊潰了包圍釜山的朝鮮人民軍並越過三八線,隨後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出於對局勢發展的擔憂,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進入朝鮮,並對聯合國部隊發起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在溫井和雲山等地通過一系列突襲打敗了韓國陸軍第2軍(Republic of Korea Army (ROK) II Corps )和美國第1騎兵師(US 1st Cavalry Division ),一舉摧毀了美國第8集團軍的右翼,從而迫使其退回至清川江。雖然志願軍能夠突破聯合國軍的防線,但後勤補給困難迫使志願軍在1950年11月5日撤退。
儘管志願軍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聯合國的決策者們仍然認為中國並沒有大規模介入韓戰,而志願軍取得勝利後卻突然後撤這一情況使得這種信念得到增強。基於只有30,000名志願軍士兵隱藏在山區的假設,麥克阿瑟下令轟炸橫跨鴨綠江的橋樑從而切斷來自中國的增援。麥克阿瑟確信聯合國軍的空軍可以偵查到並且對任何渡過鴨綠江的部隊進行干預,因此他於11月25日發起了聖誕節前回家攻勢,意圖擊潰餘下的志願軍和北韓軍隊,以期結束韓戰。
但聯合國的決策者們所不知道的是,當時已經有180,000名志願軍士兵駐紮在朝鮮,更多的增援部隊正在滲透過邊境。志願軍被命令在北韓採取守勢直到1951年春蘇聯的武器運抵為止,因為中國決策層相信到那時候志願軍更加容易有扭轉局勢的能力。受聯合國軍不明志願軍真實兵力這一事實的激勵,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策劃了第二次戰役,意在發起反攻,將聯合國軍擊退回清川江與平壤之間的地區。作為欺騙計畫、以進一步製造出志願軍在潰敗的假像,彭德懷下令各單位迅速向北撤退,同時沿途釋放戰俘。彭德懷將親自指揮230,000兵力,另將150,000人派往長津湖,彭授權在1950年11月22日發起第二次戰役。

戰場位置、地形和氣候

戰役大約是沿著位於中朝邊境以南50英里(80千米)的清川江及其支流的聯合國軍戰線展開的。聯合國軍戰線橫向延伸,從朝鮮西海岸到朝鮮中部的太白山脈,而清川江在球場洞(Kujang-dong)鎮向北穿越聯合國軍戰線。從西到東的一系列城鎮,如清州(Chongju)、龍山洞(Yongsan-dong)、立石(Ipsok)、球場洞、德川(Tokchon)以及寧遠(Yongwon)散布在前線,連線這些城鎮的是一系列設在新安州(Sinanju)、安州(Anju),軍隅里(Kunu-ri)和北倉里(Pukchang-ni)的公路及其樞紐。一條公路由軍隅里開始向南經順川(Sunchon)至平壤,它後來成為駐紮在前線中心的聯合國軍的主要後撤路線。清川江北岸的山區地形構成防守屏障,使志願軍能匿藏其中,並以此為依託擊退聯合國軍的攻勢。這場戰役發生在朝鮮一百年以來最的冷的冬天裡,當時氣溫驟降至零下34攝氏度。

參戰部隊和戰略

根據麥克阿瑟的指示,沃爾頓·沃克將軍(General Walton Walker)麾下的美國第8軍集團軍在發起在1950年11月24日上午10時了聖誕節前回家攻勢。重新組建的韓國第2軍被部署在美國第8集團軍右翼(位於東側),由西側的美國第1軍(US I Corps)負責領路,美國第9軍(US IX Corps)在中間。這3個聯合國軍級部隊起初謹慎地以一條連續的戰線前進,以防止更多類似第一次戰役時的伏擊,但聯合國軍兵員缺乏使這條戰線拉到了極限。除了韓國第2軍遭遇到志願軍激烈抵抗外,美國第8集團軍沒有遇到什麼阻力,聯合國軍於在11月25日晚占領清州(Chongju)至寧遠(Yongwon)一線。
儘管缺乏兵力,美國第8軍集團軍(認為己方)擁有相當於對面的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三倍半的兵力。美國第5航空隊(US Fifth Air Force)負責提供空中支援,美軍飛機只遇到了少許抵抗,因為志願軍和人民軍都缺乏防空武器。聯合國軍在進攻發起前夜享受了感恩節的火雞大餐後,士氣高昂,每個人腦子都想著聖誕節前回家以及來年春節派往德國。但是士氣(過度的)高昂,造成了軍紀的崩壞,大部分士兵在參戰前都卸下了自己的裝備和彈藥補給。拿美國第9軍的一個步兵連來舉例子,士兵們在開始進攻的時候把他們大部分的頭盔和刺刀都扔掉了,平均每個人只帶了不到50發子彈和1枚手雷。因為聯合國軍的決策者們沒有預見到戰爭會被拖入冬季,所以聯合國軍所有的官兵在開始進攻時都缺乏冬裝。
“作為一個主要目的,其中一部分兵力要快速穿插到敵人後方並切斷敵人的退路...攻擊的路線必須避開公路和平坦的地形,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敵人的坦克和炮兵對攻擊的遲滯...在山區夜戰必須有一個明確計畫,排長之間必須保持聯繫。小股巡邏隊發動進攻後吹衝鋒號,隨後大部隊會排成戰鬥隊形跟上。”----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當中的行動準則。
當美國第8軍集團軍正向前進攻時,志願軍第13兵團正隱藏在山區,其下屬的第50和第66軍在西面,第39和第40軍在中路,第38和第42軍在東面。預計到聯合國軍的進攻,志願軍計畫對沒有防備的美國第8軍集團軍發起一系列的反擊。由於希望能再取得一次第一次戰役時那樣的勝利,第38和第42軍首先攻擊韓國第2軍並摧毀聯合國軍的右翼,然後切入聯合國軍戰線背後。同時,第39和第40軍將牽制美國第9軍,同時阻止它增援韓國第2軍。而第50和第66軍會留下來阻擊美國第1軍的進攻。
儘管志願軍第13兵團正常情況下應該有230,000人,但參加此次戰役的僅有150,000人。舉例來說,志願軍第66軍在戰役開始時其下轄的每個師僅有6,600人,而不是預想的100,00人。每3個志願軍士兵當中只有1人使用火器,其餘2人專門負責投擲手榴彈。因為志願軍的野戰炮都留在中國東三省,所以志願軍只能用迫擊炮作炮火支援。在反擊作戰當中,每名志願軍士兵僅僅攜帶了5天的給養和彈藥,而且也只能通過在戰場上拾取的方式來補充。為了彌補己方火力不足的缺陷,志願軍一般通過夜襲和滲透來等方式來免受聯合國軍的火力打擊。原始的後勤系統也能讓志願軍在山地之間機動和繞過聯合國軍的防禦陣地,隨後將該陣地包圍或者孤立起來。因為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大量繳獲了國民黨軍隊的武器,所以大部分志願軍裝備有美制輕武器,比如湯普森衝鋒鎗M1加蘭德步槍、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巴祖卡火箭筒和M2迫擊炮。

聯合國軍參戰部隊序列

美國第8集團軍,下轄各軍番號如下:
美國第1軍,下轄美國第1騎兵師,韓國第1步兵師,美國第24步兵師。
美國第9軍,下轄美國第2步兵師,美國第25步兵師,大英國協第27旅,土耳其旅。
韓國第2軍,下轄韓國第6步兵師,韓國第7步兵師,韓國第8步兵師。
另由美國第5航空隊負責提供空中支援。
聯合國軍參戰部隊總兵力為254,571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部隊序列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下轄各軍番號如下:
第38軍,下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
第39軍,下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
第40軍,下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
第42軍,下轄第124師,第125師,第126師。
第50軍,下轄第148師,第149師,第150師。
第66軍,下轄第196師,第197師,第198師。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總兵力為230,000人,但實際參戰兵力為150,000人。

戰役經過

隨著美國第8集團軍在1950年11月25日的下午停止了攻勢,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展開了第二次戰役的攻勢。志願軍對從龍山洞至寧遠的整個聯合國軍防線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在西面,美國第1軍中的韓軍第1步兵師(ROK 1st Infantry Division )在寧遠遭到志願軍第66軍襲擊。在中路,志願軍第39和第40軍對在立石和球場洞的美國第9軍展開大規模的偵察行動。在東面,志願軍第38和第42軍攻破了韓國第2軍在德川和龍洞裡的防線。聖誕節回家前攻勢在11月26日上午完全停頓。

在德川和寧遠的戰鬥

在溫井(Onjong)戰鬥之後,志願軍司令部發現韓國第2軍是第8集團軍中最脆弱的單位。除了缺少和美軍一樣的火力支援外,韓國第2軍還控制著聯合國軍右翼最難以支撐的地形。11月24日上午10時,在韓國第2軍左翼的韓第7步兵師(7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從德川向北進攻。同時,
在第2軍右翼的韓國第8步兵師(8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從龍洞裡向北推進。志願軍第38和第42軍的頑強防守使得韓國軍隊很快就停止推進,並在未來2天持續的戰鬥中令韓軍未能越雷池半步。在進攻時,志願軍防守部隊在韓國第7師的中心打入一個楔子,迫使該師將其大部分後備兵力投入最前線。與此同時,在韓國第2軍後方的韓國第6步兵師(6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因較早前在溫井損失過大,只能提供其第2步兵團(2nd Infantry Regiment)作為該軍之預備隊。
志願軍士兵正在設伏以對付撤退中的聯合國軍志願軍士兵正在設伏以對付撤退中的聯合國軍
當韓國人在11月25日黃昏準備防禦陣地時,志願軍第13兵團調動左翼的2個軍對美國第8集團軍的右翼發起決定性的反擊。志願軍第38軍計畫全力進攻韓國第7師的中路和右路。志願軍第42軍的2個師徒步穿越山區,繞過了韓國第8師的右翼。因為這次攻擊的重要性,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在戰役里親自指揮第38和第42軍。
志願軍第38軍在11月25日下午5時對韓國第2軍發起進攻。得益於進攻的突然性,志願軍第38軍第113師先擊潰了韓國第7師右翼的偵察連,在韓國第7師和第8師之間撕出了一條0.5英里(800米)的空隙。同時,志願軍第38軍第114師攻擊韓國第7師中間偏右的陣地,迫使韓國第5和第8團節節後退。當韓國第7師的中路和右路陷入完全混亂時,志願軍第38軍第112和113師悄悄溜過聯合國軍的防線並向德川發起進攻。由於韓國第7師預備隊只有1個營,11月26日凌晨4時,德川的韓軍和韓軍第7師師部被志願軍第112和113師圍攻。與此同時,在志願軍第114師的強大壓力下,韓軍第5和第8團(ROK 5th and 8th Infantry Regiment )試圖撤回至德川,但在沒有預見的情況被埋伏在其後方的志願軍擊潰了。11月26日下午,志願軍占領德川,韓國第7師左翼的第3團向西逃跑,與美軍第2步兵師在球場洞會合。
當志願軍第38軍消滅在德川的韓軍第7師時,志願軍第42軍也在寧遠擊潰韓軍第8師。志願軍第125師在寧遠牽制韓軍第10和第21團,第124和第126師則徒步翻過寧遠以東的山區試圖滲透到韓國第8師的後方。11月25日下午1時 ,韓國第16團在第8師的後方,位於寧遠以南20千米(12英里)的孟山(Maengsan)發現了這兩個師的志願軍。由於對這一事態發展感到驚訝,韓國第8師下令韓軍第16團在韓國第10和第21團則從寧遠撤退的時候阻止志願軍前進。但在該命令執行前,志願軍得知自己的意圖被發現,於是搶先發起進攻。在韓國第10和第21團在11月26日早上正從寧遠撤退時,志願軍第125師伏擊韓國這2個團,迫使韓國人放棄重型裝備後逃往山里。與此同時,志願軍第124師沿著韓軍在冬日裡的篝火,殲滅了韓國第16團的1個營,並攻擊了韓國第8師在孟山的指揮所。隨著全師潰散,韓國第8師司令部和韓國第16團在11月27日從孟山突圍,隨後撤出戰場。
在混亂的戰鬥中,韓國第2軍軍長劉載興少將(Major General Yu Jae-hung)直到11月25日午夜,也就是在志願軍已經切入韓國軍隊後方5個小時後才收到前線的訊息。為了挽回局面,劉載興下令韓國第6師第2團擋住志願軍。當第2團在11月26日上午向前線行進時,志願軍第113師摧毀了該團的指揮部,而且擊潰了韓國第2軍的整個預備隊。隨著大部分的韓國第2軍被殲滅,聯合國軍右翼在11月27日被志願軍摧毀。
志願軍攻占聯合國軍陣地志願軍攻占聯合國軍陣地
儘管聯合國的空中偵察在11月27日發現在聯合國右翼的志願軍正迅速切入美第8集團軍的後方,沃克仍然命令美第8集團軍其餘部隊繼續向北進攻。由於深信導致韓國第2軍的崩潰只是來自志願軍的一次小規模反擊,沃克下令美軍第1和第9軍向東轉移,以支援韓國第2軍。然而在這個時刻,美國第1和第9軍已經從志願軍在球場洞、立石和龍山洞發起的反攻中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在球場洞的戰鬥

在韓國第2軍第7師的左邊,美國第9軍第2步兵師部署在志願軍一條重要補給線的路線上。在聖誕節前回家攻勢中,美軍第9步兵團(9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率領該師沿清川江向北前進,而美軍第38步兵團(38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至該師右翼。攻勢開始時美軍第2師只遇到
很微弱的抵抗,但第9團於11月25日在球場洞以北的219號山頭受到了防守的志願軍阻擊而停滯不前。為了在第2天重新展開攻勢,第2師的第23步兵團(23rd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移到第9團的後方。同時,第38團已抵達球場洞與德川之間公路上的索明洞鎮(Somin-dong)。當空中偵察發現志願軍的活動增多後,第38團派出自己的A連去志願軍的區域巡邏。
美國第2步兵師的士兵在1950年11月末的戰鬥中美國第2步兵師的士兵在1950年11月末的戰鬥中
為了確保對韓國第2軍的反擊成功,志願軍第40軍奉命掩護第38軍側翼以對抗美軍第2師。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志願軍第40軍第119師將首先攻擊索明洞,以防止美軍增援韓國第2軍。隨後志願軍第120師將強渡清川江以牽制美軍第2師的兵力。最後,第118師將從西面側擊美軍和從後方攻占球場洞。
志願軍反攻的當晚,志願軍第120師首先意外地在清川江北岸遭遇美軍第9團。在這場突然的戰鬥後,美軍第9團發現自己只剩下3個步兵連的兵力。在不知道美軍第23團第1營已經趕到美軍第61炮兵營陣地的情況下,志願軍第120師第359團的4個尖刀連強渡清川江及攻擊美軍炮兵陣地。雖然美軍第61炮兵營在奇襲下被擊潰,美軍第23團很快便擊敗了志願軍的2個尖刀連。倖存的志願軍尖刀連開始向東轉移並占領了座被美國人稱為為“中國人帽子(Chinaman's Hat,簡稱帽子山)”的小山,使志願軍能俯視整個美第23團的陣地。
當志願軍第120師對美軍第2師中路發起攻擊時,志願軍第119師也試圖在球場洞與德川之間成楔形推進。在志願軍第119師和美軍第38團之間的一系列混亂的戰鬥中,正在巡邏的美軍第38團A連首先遭到分割殲滅。為了使美國守軍進一步混亂,志願軍偵察隊引誘美軍暴露他們的位置,然後發起反擊加以殲滅,這種戰術使得美軍第38團中路的G連被全殲。志願軍還打穿了美軍第38團的左翼並封鎖了該團的退路。在11月26日上午戰鬥停止時,美軍第38團發現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有志願軍在活動。
為了躲避聯合國軍的空襲,志願軍在11月26日白天來到前很快撤退,美軍第38團發起反攻並打通了通向後方的道路。當韓國第7師的第3團突然出現在第38團的地區時,美軍第38團團長的喬治·佩普洛上校( Colonel George B. Peploe)開始意識到美軍第2師和整個第8集團軍的右翼已經崩潰。根據美軍第2師師長勞倫斯·凱澤少將(Major General Laurence B. Keiser)的命令,佩普洛上校立即接手指揮韓國第3團,並且試圖扳回他的右翼。同時,保羅·弗里曼上校(Colonel Paul L. Freeman)帶領第23團試圖攻占帽子山,但沒有成功。
志願軍立即在11月26日晚重新開始進攻,從帽子山發動的反攻很快便攻占了美軍第23團的指揮所。在第23團左面,志願軍的進攻擊潰了美軍第9團G連,迫使查爾斯·小斯隆上校(Colonel Charles C. Sloane Jr.)將其殘部撤回清川江的南岸。埋伏在後方的志願軍接著消滅了美軍第9團的剩餘力量。在美軍第2師的右側,志願軍第40軍軍長溫玉成下令第119師去殲滅美軍第38團以掩護志願軍在聯合國軍右翼的突破。激烈的戰鬥很快迫使第38團邊打邊撤回球場洞並與該師重新會合。
志願軍第40軍軍長溫玉成志願軍第40軍軍長溫玉成
雖然沃克在11月27日沒有取消聖誕節前回家攻勢,美軍第2師師長凱澤下令他的師撤回到球場洞。在凱澤的命令於11月28日完成前,沃克命令約翰·庫爾特將軍(General John B. Coulter)的美軍第9軍在軍隅里,也就是美軍第2師以南20英里(32千米)的地方建立一條新的防線。隨著志願軍在各地攻擊美軍的時候,美軍第2師在11月27日夜間開始全面撤退。當美軍第2師的車隊試圖南下時,他們遭到了志願軍設定在美軍退路上路障上的機槍和迫擊炮的攻擊。當其他的志願軍士兵試圖擁到坦克上並把手榴彈投入艙口時,志願軍的巴祖卡火箭筒隊也打掉了幾輛美軍載具。遭受一些損失後,美軍第2師衝破了志願軍第118師的封鎖,並於11月28日晚上到達軍隅里。

在立石的戰鬥

在聖誕節前回家攻勢中,美國第9軍第25步兵師計畫在美軍第2師左邊沿著位於清川江北面的一條支流九龍江(Kuryong River)向北推進。美軍第25師在11月24日在立石以南的寧邊市(Yongbyon)開始了進攻。為引導這次攻勢,來自美軍第25步兵師5個連的步兵、裝甲部隊和炮兵組成了一支名為“多爾文特遣隊(Task Force Dolvin)”的戰鬥部隊。當多爾文特遣隊在九龍江東岸領頭進攻時,美軍第25師的第24步兵團(24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在該師右翼以保持與美軍第2師的聯繫,而美軍第25師的第35步兵團(3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從河流西岸的龍山洞向雲山(Unsan)進攻。美軍第25師的第27步兵團(27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在該師後方作為預備隊。
志願軍第39軍的士兵正追擊美軍第25步兵師志願軍第39軍的士兵正追擊美軍第25步兵師
由於聯合國軍先前在雲山戰鬥(Battle of Unsan)中戰敗,美軍第25師預期在進攻中將遇到志願軍的頑強阻擊,但志願軍前哨部隊隨著美軍進攻而撤退。除騷擾性的炮擊外,美軍第25師在進攻道路上並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多爾文特遣隊在11月24日攻占立石,和幾個在雲山戰鬥中所俘的美軍戰俘從在該鎮獲釋。當多爾文戰鬥隊在翌日攻占立石以北的山區時,志願軍的阻擊開始變得強頑。在11月25日下午的山區戰鬥中,多爾文特遣隊的第8集團軍遊騎兵連(Eighth Army Ranger Company)在和志願防守部隊的戰鬥中遭受了重大損失,而特遣隊在黃昏時停止了進攻。
當美軍第25師正向前推進時,而正在等待上級的進一步指令的志願軍第39軍則按兵不動。但在11月25日晚上,志願軍仍然發動了一系列針對美軍駐紮位置的偵查行動。大量的志願軍偵察兵喬裝成多爾文特遣隊並滲透進美軍防線,迅速殲滅了第8集團軍遊騎兵連的剩餘力量。由於重山阻隔,信號不佳,駐紮在多爾文右翼的美軍第24步兵團幾乎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當獲悉第8集團軍遊騎兵連覆滅的訊息時, 美軍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少將(Major General William B. Kean)立即派遣第27步兵團第2營馳援多爾文特遣隊。他同時派遣了副師長維納德·威爾遜準將(Brigadier General Vennard Wilson)前往指揮,並將戰鬥隊改名為“威爾遜特遣隊(Task Force Wilson)”。
美軍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美軍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
在對美國第8集團軍右翼的奇襲成功的鼓舞下,志願軍高層下令第39軍乘勝追擊,於26日進攻美軍第25師。志願軍第39軍115師接到命令對威爾遜特遣隊和美軍第24團發動夜襲,同時志願軍第116和第117師移往立石以切斷美軍退路。志願軍排山倒海的攻勢很快對威爾遜特遣隊造成毀滅性打擊。志願軍第115師347團先在威爾遜特遣隊的中路,與特遣隊C連爆發了激烈的遭遇戰,造成了C連大部份人員失蹤。中國官方史料宣稱志願軍成建制地俘虜了威爾遜特遣隊C連的115名黑人士兵,但是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羅伊·艾普曼(Roy Appleman)卻認為這些被俘的士兵來自美軍第24團失蹤的C連。在右翼,志願軍第115師接著對特遣隊B連發動了進攻。在志願軍的自殺爆破隊的瘋狂衝擊下(Met with waves of PVA suicide bombers),B連人數從最初的200人銳減至26人。一些志願軍狙擊手甚至成功滲透到威爾遜特遣隊的指揮所,並且擊斃了特遣隊的副指揮官(executive officer)。隨著特遣隊開始全線崩潰,正在後方休眠的特遣隊E連也被推到前線。雖然E連的坦克炮火阻止了志願軍的瘋狂推進,該連也在戰鬥中被打得只剩一個排。志願軍滲透到美軍後方的部隊也偷襲了特遣隊位於立石的火炮,美軍無法在夜間進行火炮支援。慘烈的夜戰過後,威爾遜特遣隊發現他們被團團包圍,而且志願軍還在四面八方吟唱勸降歌曲。困境中特遣隊指揮官威爾遜將軍嘗試把傷者疏散,但隨著醫務隊在第2營防區以南被志願軍設伏殲滅後,努力終告失敗。
意識到在11月27日清晨只有第2營仍有戰鬥力,威爾遜果斷下令特遣隊後撤到立石。在絕對優勢的空軍掩護下,第2營成功突破了志願軍第348團的阻擊,並於下午到達立石。與此同時,美軍第24團和其下屬的大部份作戰部隊失去了聯繫,團長約翰·科利上校(Colonel John T. Corley)當天僅能聯絡上第24團的1個營。根據羅伊·艾普曼的說法,美軍24團的另外兩個營在遭到志願軍猛烈攻擊後無意中來到美軍第9和第27團所在地,並餘下的戰鬥里各自跟隨一個團行動,至於這兩個營因何與美軍24團失去聯繫,由於相關記錄遺失和當時的通訊中斷,已經無從考證。11月28日,沃克把第25師從美國第9軍轉到美國第1軍編制下,並命令第25師撤退至清川江。重新收編了在龍山洞戰鬥中失蹤的美軍第35團後,美軍第25師完成了往南撤退的任務。同一天,25師師長基恩解散了威爾遜特遣隊。

在龍山洞的戰鬥

韓國第1步兵師在雲山戰鬥之後進行了大規模整編,並於11月20日被部署在龍山洞的美國第1軍右翼。在11月24日聖誕節前回家攻勢開始時,韓國第1師從龍山洞向北前進,以攻占泰川鎮(Taechon),美軍第25師35團也在韓國人的右翼並從龍山洞向北推進,而美國第1軍第24步兵師(24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在韓國第1師的左翼向清州前進。
在1950年11月份向鴨綠江攻擊前進的美軍步兵和坦克在1950年11月份向鴨綠江攻擊前進的美軍步兵和坦克
在11月24日早上,韓國第1師聯同第11和第12團向北往泰川方向推進時,雖然沿路的志願軍試圖用土製炸彈(booby traps)和迫擊炮遲滯韓國人,但韓國人仍在11月24日黃昏設法包圍泰川鎮。但韓國人不知道的是,韓國第1師進入了志願軍的集結區,而韓軍在泰川周圍遇到的抵抗很快就增多了。在11月24日夜晚,防守的志願軍第66軍的步兵和騎兵向韓國第1師發起反擊,中韓兩國軍隊從11月25日至26日很快陷入了拉鋸戰。
隨著泰川周圍戰鬥拖到11月26日晚,位於韓國第1師右翼的韓軍第11團變得混亂,韓國第1師師長白善燁準將(Brigadier General Paik Sun-yup)從預備隊調動第15團,以支援第11團。當接到有關志願軍渡過九龍江攻擊第25師的情報後,白善燁命令他的部隊準備抵禦志願軍即將到來的反攻。11月27日上午來到時,即使在聯合國空軍的沉重打擊下,在泰川周圍的志願軍並沒有停止他們的攻勢,而且一些攻擊波及到美軍第24師的地區。美軍第24師和美軍第35團注意到其側翼被壓垮後,開始朝南撤向清川江。
韓國第2師師長白善燁韓國第2師師長白善燁
11月27日下午1時,彭德懷下令志願軍第66軍在韓國第1師撤退到清川江前將其殲滅。在11月27日晚上,志願軍第66軍對韓國第1師、美軍第24師第5團級戰鬥隊(US 5th Regimental Combat Team of the 24th Infantry Division)和美軍第35團發起大規模進攻。午夜之後,志願軍的進攻突破了韓軍的防線,攻占了龍山洞並占領了韓國第11團,第15團和美軍第35團的指揮所。韓國第11和第15團隨後很快就潰散,而撤退中的美軍第35團也被堵在龍山洞北面,並且志願軍正不斷攻擊其後方。在強大壓力下,美軍第35團衝破了志願軍在龍山洞的阻擊,於11月28日下午與美軍第25師會合。同時,白善燁集合殘餘的韓國團並收復了龍山洞。韓國第1師在志願軍的攻擊下一直堅守該城,直到11月29日退出戰鬥為止。

在軍隅里的戰鬥

軍隅里是一個位於清川江南部的一條支流賈川河北岸的一個交叉路口的村莊。隨著志願軍對美國第8集團軍中路加強反攻,軍隅里已成為美國第9軍退路上的一個主要瓶頸。為了在11月28日穩定戰線,沃克命令美軍第2師從球場洞撤退,到軍隅里設定一條新防線。志願軍也注意到軍隅里的重要性,彭德懷於11月27日命令志願軍第38軍切斷美國第9軍的退路。志願軍第38軍114師在從德川西進的道路上攻占軍隅里,而志願軍第112師則通過在道路北面的山區平行前進。
清川江戰役在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形勢圖清川江戰役在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形勢圖
當第2師仍在球場洞時,美國第9軍軍長約翰·庫爾特(John Coulter)下令作為該軍預備隊的土耳其旅(Turkish Brigade)阻擋志願軍前進。11月27日夜晚,土耳其人接管了從瓦院(Wawon)到軍隅里以東的防禦陣地,他們很快與志願軍第114師342團遭遇。隨後在11月28日的大部分時間裡,志願軍第342團和土耳其旅之間的戰鬥一直在持續,期間造成了400名土耳其土兵的傷亡。11月28日黃昏,土耳其隊試圖向西面的希尼里(Sinim-ri)後撤5千米(3.1英里) 以設定更強的防禦陣地,但志願軍第342團追上土耳其旅並襲擊其後方,最終完全將其包圍。由於該旅和土耳其總部的通訊已經切斷,志願軍第114師的340和342團在夜間戰鬥中將其分割。被困的土耳其旅在11月29日早上成功突圍,隨後與美軍第2師會合。
儘管志願軍削弱了土耳其旅,但該旅對前者的遲滯令美軍第2師在11月28日當晚占領軍隅里。美軍第23團在11月29日上午于軍隅里北部設立防禦陣地時,美軍第38團企圖占據軍隅里東北的山區。但美國人很快發現,志願軍第112師已占領該山區,因此美軍第38團被迫占據離志願軍1英里(1.6千米)的較低位置。同時,土耳其旅殘部負責掩護美軍第38團在賈川河北岸的右翼。
美軍第2步兵師第2工程兵戰鬥營的士兵在軍隅里的後衛戰鬥中美軍第2步兵師第2工程兵戰鬥營的士兵在軍隅里的後衛戰鬥中
在11月28日下午,麥克阿瑟開始認識到朝鮮戰局開始陷入危機。隨著長津湖戰役於11月27日開始,麥克阿瑟召集他的戰地指揮官,包括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在東京召開會議。會議期間,麥克阿瑟了解了第8集團軍右翼的情況,並認為第8集團軍處於極大的危機之中,他命令沃克在志願軍包圍第8集團軍之前將其從戰場撤退。於11月29日的會議後,沃克下令所有第8集團軍部隊撤退到在軍隅里以南30英里(48千米)的順川(Sunchon)並設立一條新防線。
根據沃克將軍的命令,第8集團軍大多數的部隊迅速與志願軍脫離接觸及後撤回,但美軍第2師被迫留在軍隅里以拱衛第8集團軍的右翼。及後,美軍第2師試圖在11月29日夜間後撤,志願軍的2個師攻擊了美軍第38團。志願軍第112師先攻擊了第38團的左翼,但美軍的防線很堅固,迫使志願軍轉入防禦。與此同時,志願軍第114師攻擊土耳其旅和美軍第38團右翼。志願軍通過賈川河南岸來繞過土耳其旅的防線,然後渡河切入聯合國軍的後方。土耳其旅旅長達新·亞澤哲準將(Brigadier General Tahsin Yazıcı)見狀下令所部撤退,此舉使得美軍第38團的右翼完全失去掩護。11月29日黃昏,志願軍切斷了美軍第38團和軍隅里之間的道路,使得美軍不得不通過滲透志願軍防線的方式來進行撤退。11月30日下午4時,美軍第38團在美軍第23團的掩護下渡過賈川河,軍隅里也在此時落入志願軍手中。
土耳其旅旅長達新·亞澤哲準將(中)土耳其旅旅長達新·亞澤哲準將(中)

對美軍第2師的圍殲戰

在韓國第2軍於11月27日崩潰後,彭德懷隨即下令志願軍第38軍切斷位於美國第9軍後方的軍隅里和順川之間的道路,而志願軍第42軍將向南穿過北倉里並攻占順川以包圍整個第8集團軍。在同一天,沃克通過向美國第9軍調遣美軍第1騎兵師和大英國協第27步兵旅(27th Commonwealth Infantry Brigade (United Kingdom))把防線東移。美軍第1騎兵師在北倉里阻止志願軍在右翼的推進,而大英國協第27步兵旅防守軍隅里和順川之間的道路。
美軍第1騎兵師師長霍巴特·蓋伊美軍第1騎兵師師長霍巴特·蓋伊
隨著11月28日新命令的下達,美軍第1騎兵師第5騎兵團(5th Cavalry Regiment)離開軍隅里並在順川東北與該師會合。由於美軍第5騎兵團的缺席及美軍第8騎兵團(8th Cavalry Regiment)在從早前雲山戰鬥中損失慘重,第1騎兵師師長霍巴特·蓋伊少將(Major General Hobart Gay)把第7騎兵團部署在北倉里的南部,韓軍第6師殘部的後面。由於缺乏增援,韓國第6師很快在11月28日當晚遭志願軍第42軍殲滅。逃亡的韓國士兵和難民很快湧進美軍第7騎兵團的防線,而志願軍也藉此為掩護攻擊了美軍第7騎兵團的陣地。在蓋伊的命令下,美軍第7騎兵團在11月29日上午向西南撤退到新昌里(Sinchang-ni),志願軍也恢復向南推進。志願軍第125師和美軍第7騎兵團在11月29日晚間爆發了激烈戰鬥,但到11月30日上午志願軍第42軍的進攻被美軍擋住。
在另一方面,志願軍第38軍幾乎毫無阻擋地撲向軍隅里至順川的公路。11月28日上午7時,志願軍第38軍113師占領了位於軍隅里-順川公路東面的三所里鎮(Samo-ri),以阻擋美軍第5騎兵團的前進。一個半小時後,美軍第5騎兵團的前衛排被設伏殲滅。由於去路受阻,美軍第5騎兵團試圖驅逐志願軍守軍,但在下午就被迫撤回。隨後,志願軍第113師占領了包含軍隅里至順川公路的山谷,並在當晚封鎖了美軍第2師的退路。在11月29日收到情報後,大英國協第27旅的米德爾塞克斯團第1營(1st Battalion, Middlesex Regiment)試圖從南部掃蕩山谷,但由於缺乏重武器而停止了攻擊。
美軍第2師從軍隅里撤退示意圖美軍第2師從軍隅里撤退示意圖
在志願軍設定的新路障面前最先遭殃的是土耳其旅的一支車隊,該車隊在11月28日夜間遭到伏擊,隨後一支憲兵巡邏隊前往調查,但其中大多數成員當天早上之前被殺。當軍隅里的戰鬥仍然激烈,有關志願軍路障的情報在11月29日送達美軍第2師手上。美軍第2師師長凱澤派遣偵察連和美軍第9團的殘部去驅逐志願軍,但在1個坦克排的支援下美軍仍然無法擊破路障。隨著軍隅里的戰役在11月29日晚上結束,志願軍第112師與第113師匯合,那時路障已發展至縱深6英里(9.7千米)長。
美軍第2師師長勞倫斯·凱澤美軍第2師師長勞倫斯·凱澤
美軍第38團1營的威廉·凱勒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William Kelleher)描述被圍殲的慘狀時說道:“這條路再往前500碼(457.2米)的距離暫時無法通行,因為一路上有大量燃燒的載具和成堆的屍體,加上戰壕里的傷員掙扎著爬上任何會動的載具...我們要不被屍體擋路,要不就被這些不顧一切的傷員壓垮...我剛剛把一個韓國傷兵塞進我們的拖車時,其他的傷員也拚命地擠上拖車,結果因為拖車上的人太多,使得拽著拖車的吉普車根本開不動,因此很有必要把他們趕下車去。”
但美軍第2師在11月29日夜間不知道該路障的實力。與此同時,美軍第25師的憲兵錯誤地報告說,從軍隅里至安州(Anju)的後撤道路也被志願軍切斷。隨後,美國第9軍軍長庫爾特下令凱澤聯同大英國協第27旅衝破路障後撤。11月30日清晨,凱澤決定通過山谷撤退。
11月30日上午,美軍第9團攻擊路障以引導撤退。4輛坦克先駛向道路,但志願軍沒有開火。因對這一事態發展感到鼓舞,斯隆上校下令美軍第9團前進,但志願軍的機槍和迫擊炮火迫使進攻在早上9時停止。美軍隸屬第2師的韓國第3團派去增援美軍第9團,但該團竟被美軍火力驅散(it was routed by friendly fire)。由於美軍指揮部和英軍部隊沒有接觸,米德爾塞克斯團前進至山谷南端,但沒有攻擊路障。由於相信路障實力不足及英國人正在向北攻擊前進,凱澤在早上10時下令美軍第2師強行通過路障。
當美軍第2師進入了後來被稱為“交叉射擊谷(原文為Gauntlet,編者註:西方軍隊里有一種叫Run the Gauntlet的體罰,受罰士兵將光著膀子,被逼著從兩列拿著短棍的戰友中間走過,在這過程中該名士兵將邊走邊被戰友用短棍毆打,因此該詞有被夾擊的意思)”的山谷時,遭到志願軍機槍的“懲罰性射擊”(PVA machine guns delivered punishing fire),志願軍還用迫擊炮火對道路進行了飽和覆蓋。路障的長度出乎美軍第2師的意料,道路很快布滿了汽車的殘骸與傷亡的士兵。那些試圖隱蔽在溝里的士兵立即被向南推進的車隊落下,每支部隊都被打散了。在白天,美軍飛機企圖壓制志願軍的陣地,但在晚上沒有空中掩護,志願軍的攻擊力度得以加強。最後,志願軍在殲滅了美軍第2師的第38和第503炮兵營後完全封死了公路,此舉迫使美軍第2師遺棄所有重裝備後徒步從山區撤退。在該師的後方,弗里曼上校試圖撤往軍隅里至安州公路撤退來挽救他的第23團。在這場戰役的最後交戰中,美軍第23團在20分鐘內發射了自己僅剩的3,206發炮彈來掩護撤退。這場大規模的彈幕震憾了志願軍,迫使其停止追擊美軍第23團。美軍第2師最後的掉隊者在12月1日抵達順川,12月2日美國第8集團軍已完全和志願軍脫離了接觸。

傷亡統計

到戰役結束時,美國第8集團軍在第一輪統計時傷亡超過11,000人。聯合國軍的大量檔案,包括美軍第2師和美軍第24團的所有檔案記錄在戰鬥中遺失,這使得後世歷史學家難以得知其中的細節和評估戰鬥傷亡。然而,一份後來的檔案估計美軍第2步兵師在這次戰役中損失了4,037人,大部分的火炮、40%的信號設備、45%的班組武器和30%的車輛。因此,美軍第2師在戰役結束時被認為是已被打殘,師長凱澤亦在戰役結束後被解除了指揮權。據報,其他遭到重大傷亡的美軍部隊是美軍第25師,該師的傷亡為1,313人。土耳其旅的戰損為936人的傷亡、90%的裝備、90%的車輛和50%的火炮,該旅在戰後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韓國軍隊的傷亡無法被估計,因為韓國方面在韓戰前半段根本就沒有相關記錄。但根據白善燁的說法,韓國第2軍的指揮部在戰役結束後被解散。中國官方史料認為聯合國軍在清川江戰役中的總傷亡約為23,000人。根據以上資料,在沒有統計韓國軍隊的傷亡情況下,聯合國軍在清川江戰役中的傷亡不少於11,000人。
至於志願軍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徐焰認為,在整個第二次戰役當中,志願軍的戰鬥傷亡為30,000人,非戰鬥傷亡為50,000人;其中在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役)當中的戰鬥傷亡超過19,000人,非戰鬥傷亡為29,000人;則戰役西線(清川江戰役)的戰鬥傷亡超過10,000人,非戰鬥傷亡為20,000人;造成非戰鬥傷亡的主要原因是參戰部隊缺乏冬裝和糧食。根據以上資料,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清川江戰役中總的傷亡約為30,000人。

後續影響

隨著美軍第2師、土耳其旅和韓國第2軍於此戰中失去了戰鬥能力,美國第8集團軍的兵力驟減至僅有由4個師和2個旅組成的2個軍。同時,被過度拉扯的後勤補給系統志願軍也令得勝的志願軍第13兵團陷於半飢餓狀態,無力發動進一步的攻勢。但當時聯合國軍正處於撤退的混亂之中,沒有對志願軍的狀況進行偵查。結果,沃克在12月3日下令第8集團軍放棄北韓,這令志願軍指揮官感
到驚訝。第8集團向南後撤了120英里(190千米)到達三八線,這次後撤行動通常被稱為“美國軍事史上最長的撤退(thelongest retreat in US military history)”。除了戰後的士氣低迷外,整個第8集團軍在撤退途中還夾雜著“臭蟲熱(bug out fever)”,一首名叫“開小差之舞(Bugout Boogie)”的歌曲亦被創作出來以紀念第8集團軍的這次慘敗。沃克在1950年的聖誕節2天前出車禍去世,由馬修·李奇微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Matthew B. Ridgway)接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聯合國完全放棄了統一朝鮮半島的希望,並在1950年12月11日向中國提出在三八線停火的建議。
美國第8集團軍在1950年12月1日至23日撤退示意圖美國第8集團軍在1950年12月1日至23日撤退示意圖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這場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戰亦扭轉了韓戰的局勢,清川江戰役同時也是志願軍在韓戰中的表現的頂峰。志願軍第38軍因為在此戰中痛殲美軍第2師的戰績被彭德懷在1950年12月1日的電報里譽為“萬歲軍”。然而,毛澤東認為聯合國的停火是示弱,認為志願軍應該乘勝而進。毛澤東不理會彭德懷及其他高級軍事領導人的反對意見,命令志願軍打到三八線以南,但這個任務超出了志願軍的能力,同時也打斷了志願軍脆弱的補給線。李奇微在認識到志願軍困難後,於1951年志願軍攻勢中,他率領第8集團軍造成了後者很大的損失。
繼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繼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