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成侵入體

淺成侵入活動接近地表,岩漿冷凝較快,礦物結品顆粒細小,岩石常為中一細料結構或斑狀結構。岩石類型從酸性到基性都有。淺成侵入體的規模一般較小,可見兩側或頂底邊界,常見的有岩床、岩牆、岩盆、岩蓋等。

岩床(sill) 又稱岩席,是厚度較小而面積較大的層間侵人體,與其頂、底板圍岩平行,接觸面平坦,中部稍厚,向邊部逐漸變薄以至尖滅。岩床的厚度差別很大,大的可達1000 m,小的僅幾十厘米。如果岩漿黏度小、流動快,就可形成面積很大的岩床。岩床以基性岩常見。

岩牆(dike)厚度比較穩定且近於直立的板狀侵入體,長度為厚度的幾十倍甚至幾千倍,厚度一般幾十厘米至幾兒十米,長几十米甚至幾千米。在一個較大區域內,岩牆很少單一產出,常常是幾十條、幾百條有規律地分布,形成岩牆群。岩牆又可稱岩脈。也有人把規模小、形狀不規則或貫人在岩體之中的脈狀岩體稱為岩脈(vein)。
岩盆(lopolith)中央部分厚度大,邊緣厚度小,中間微向下凹的盆狀侵入體稱岩盆。岩盆是岩漿侵人到岩層之間,其底部因受岩漿的重力而下沉,故中央凹陷:或岩漿侵入到構造盆地中而形成的。岩盆的岩性多為基性,平面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規模一般較大,直徑數千米到數百千米,厚度最大者可達1000m以上。
岩蓋(acolith)又稱岩盤,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狀侵入體。由岩蓋中部到邊部,其厚度迅速變小而尖滅。岩蓋規模一般不大,底部直徑約3~6km,最厚處通常小於1km,地表出露形態常為圓形、橢圓形。岩蓋的岩性以中酸性岩為常見,由於中酸性岩漿黏度大,延伸不遠,將上覆岩層拱起而成蓋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