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白血病

混合性白血病是一組本質有相當大區別的急性白血病,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細胞系和淋巴細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組疾病。

分類,發病機制,飲食原則,

分類

其細胞形態按FAB診斷標準很難歸類。採用單克隆抗體及分子遺傳學技術可將混合性白血病分為二種類型:
(1)雙表型 白血病細胞同時表達粒、淋兩系細胞抗原;
(2)雙系列型 患者具有兩群白血病細胞,分別表達粒系及淋巴系抗原。如果先為某一系列的細胞,經或未經治療後轉化成另一系列的細胞,稱為系列轉換;
(3)雙克隆型 十分少見,用細胞遺傳學方法可見白血病細胞為完全不同的兩個克隆組成。混合性白血病的類型判斷在制訂該白血病的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後上有著重要意義。

發病機制

在造血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可分化為淋系和髓系細胞。在急性白血病發生過程中,轉化的造血幹細胞在克隆擴增過程中常伴有生長和分化異常,使某些患者的白血病細胞具有一系以上的表現型和基因型。形態學是診斷白血病的基礎,但由於白血病細胞的異質性大,很容易造成分型誤診,尤其對急性混合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有困難。根據細胞形態學和組化染色檢查,本組6例中的3例根本無法定型,而其餘幾例的診斷也是欠妥的,而免疫學分型則對診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免疫學分型可區分98%以上的白血病,尤其可以發現混合性白血病,為形態學極好的補充,逐漸普及的流式細胞分析技術為白血病的分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為準確反映白血病細胞來源和生物學特性,避免抗原多系列表達引起的混亂,近年歐美國家提倡採用抗體積分系列作為免疫分型判斷標準。一般文獻報導多為B系和髓系抗原共同表達。
本組病例除具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表現外,其較為突出的臨床特點為外周血白細胞數高,高循環原始細胞,髓外浸潤多,包括肝、脾、淋巴結、皮膚、縱隔及漿膜腔等,易發生腦膜白血病,本組6例中有4例中樞浸潤。由於急性混合細胞性白血病起源早,來勢兇險,廣泛浸潤,高腫瘤負荷導致其治療困難,預後不良。
急性混合細胞性白血病診斷率的提高需要較全面的免疫表型(尤其是系列特異性較強的標誌)檢查,而準確的診斷為有效治療方案。在治療方面,有人認為兼顧淋、髓兩系細胞的初始誘導緩解方案其緩解率高,但Killick-S等認為聯合淋、髓誘導化療方案易導致較高的早期死亡率(25%),總的2年存活率為39.4%,總之,急性混合細胞性白血病屬於難治性白血病,臨床尚需更多病例資料積累,預後的改善有待於有效治療方案的進一步探討。
主要發生骨髓及其造血組織中也可出現全身其它組織中致使正常紅系細胞、巨核系細胞顯著減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而呈灰紅色或黃綠色. 

飲食原則

白血病是一種很嚴重的血液疾病,最為嚴重的時候會使患者的生命消失,給家人帶來極大的悲痛,而白血病除了要進行治療外,日常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們要對生活中的飲食引起注意,那么白血病的飲食有什麼原則性呢?
白血病患者的飲食要從多方面考慮,因為治療的關係,所以日常飲食也是有所改變的,白血病患者的飲食最好是要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尤其在化療過程中,患者往往會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現象,此時可採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體積小、營養豐富的食品,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證充足的影響,並且要注意營養的搭配要均勻。
由於白血病患者在進行治療時會導致體內的營養物質流失,所以人們要注意多進食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這也是白血病患者治療時的飲食原則之一,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能阻止癌細胞生成擴散。攝人大量維生素C,還能增強機體的局部基質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對於白血病患者來說是有幫助的。
總之,白血病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飲食可以輔助治療疾病,讓患者朋友們更早的擁有健康,所以人們要對此引起重視。對於白血病,中醫認為白血病發生髮展與痰、疲密切相關,多同時出現,常相互影響。因此,臨床治療白血病常須配伍套用化痰散結、活血化癖的藥物,比如白雪扶正散,方可取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