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海帶

涵江海帶

涵江海帶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帶紫菜海蠣名揚海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涵江海帶
  • 地理環境:依山伴水,風景秀麗的葛洪山下
  • 特點:寬廣的胸懷,
  • 海帶品質:不分枝,植株健壯,
地理環境,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涵江海帶,

地理環境

涵江,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麗村莊。她依山伴水,鑲嵌在風景秀麗的葛洪山下,碧海益彩的東吾洋畔。這位慈祥、美麗的母親用她那樸實、寬廣的胸懷,養育了這裡的代代鄉親。。
涵江村
風景秀麗的葛洪山是涵江的一大景觀。在我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列為我國道教第九名山。曾有新加坡道教人士到山尋根問祖;中國道教協會也到此勘查葛洪仙洞;更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到山考察。它是村東之屏障,蓋縣東南之最高峰,其主峰海拔693.8米,山勢巍峨,東西走向,山上怪石嶙峋,碧潭清澗,登之遠眺,溫台如在目前,亦能見東海日出之奇景。在山頂上放眼四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蔥綠,樹木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側耳傾聽,它們好象正在盡情絮絮低語,向人們訴說著山上神奇的、令人嚮往的一切,低語著勤勞儉樸的涵江人紅火的生活。宋朝的刺史韓伯修為葛洪山題詩:壁立東南第一峰,聞名知道葛仙峰。丹砂灶逼雲頭近,玉井泉流海眼通。  另一個景點臥龍潭:臥龍潭距村約三里余,在葛洪山主峰的西側。清鹹豐三年八月(公元1824年六月)颶風、洪水經旬不休,山崩地裂,為百年之罕見。相傳有龍至此,越宿乃去,把懸崖峭壁斜撞幾十米深,據說連線十三條牛索,仍探不到底。潭面五米見方,水色清碧,沿崖直瀉,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不愧是懸崖百尺掛龍潭,飛瀑千珠雲水間。曉日凝煙籠碧透,和風帶雨倍怡顏。此外還有鳳凰尾、雙牛石、圓石美人鏡等景觀名勝數不勝數。

歷史悠久

涵江有著五百多年悠久的文化積澱,它記載了歷史的風采。  先說說保鄉寺,又叫保鄉閣。劇村只有一華里之餘的龍頭山翠微間,風景秀麗,沿曲徑登其上,只見海天無際,遠眺華峰山,下滸的雙石人歷歷在目。李植庭曾到此賦詩一首:保鄉高閣偶留連,遙望江潮接碧天。徑曲羊腸千級峻,山幽人語數聲傳。好詩、美景,多令人陶醉。文革中佛堂被拆,1988年重建,易名保鄉寺。後幾經重建,整修。且每年春節前後,村民們自發組織植樹、綠化,沿九曲石階拾徑而上,路旁花茶樹木鬱鬱蔥蔥,樹影婆娑,紅綠相映,美不勝哉。  下了保鄉寺,來到聞昌井。此井亦稱下路宮井,系海邊歧壑。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先祖自青皎遷徙至蚶澳時,時常到灘涂下小海,回來常在此地洗腳。  有一天忽聞公雞鳴叫。當時此地乃荒灘海域,今聞雞叫,以為必可人居昌盛,便把此歧壑開鑿成井取名文昌井,意為子孫繁榮昌盛的福音。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願望,它記載著人們那種渴望擁有溫暖幸福家園,渴望安居樂發奮圖強的美好心愿。此外還有海峰寺、下路宮、上路宮……

人文景觀

涵江座落於閩東唯一有歷史記載的道教名山——葛洪山下,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帶名揚海內外。這裡山海風光秀麗、自然條件優越,每當4-5月海帶豐收時節,滿目儘是晾曬海帶的竹桿和勞作場景,尤其最精彩的是晚間海帶分苗(12月份)和收割海帶時候,一望無邊的海面上,千艘漁船萬火齊明,匯聚成金光燦爛的光海。幽靜的水面,船影、人影和燈影綽約其中,留下一個又一個綺麗的剪影,如詩如畫,給人一種恬靜美和對稱美的享受。  涵江灘涂的魅力源於大自然賜予她的千變萬化,是以泥沙為主的海灘質地,由於潮汐流動的沖刷,在灘涂的表面刻劃出婀娜多姿的虎皮紋路,這些紋路隨著潮汐的洗禮,每天都在變換著新裝。潮水漸退,露出水面的灘涂倒映著天空中變幻的雲彩,其魅力叫人驚嘆;而東升的朝霞和西下的晚霞則又將灘涂塗抹上夢幻的色彩,給予了攝影人無限的創作激情和想像空間。  灘涂上豐富的海產,為當地漁民提供了討海資源,朝霞、夕陽、海浪、灘涂加上討海人勞作的宏大場面,宛如一幅天然的風景畫,讓攝影人盡情地發揮才智,攝而不盡。海上漁排、紫菜養殖、海帶養殖又為原本豐富多彩的涵江淺海、灘涂添加了壯觀的大場景,為攝影人增添了更多的攝影素材。

涵江海帶

2009年6月5日,霞浦縣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稱號。這是訖今全國唯一被授予此稱號的縣份。據霞浦縣誌記載,霞浦縣沿海水域在低潮線下2-3米深度岩石上分布有野生海帶。20世紀40年代,三沙鎮沿海和海島鄉農(漁)民開始零星採收養殖,使霞浦成為南方最早采養海帶的縣份。1957年,霞浦縣開始在三沙鎮三澳和溪南東安開展試驗性養殖,1958年,試養5畝海帶獲得成功,同年根據國家水產部《關於大力開展海帶養殖的指示》,將養殖海帶列為“大躍進”主要項目。1960年,閩東海帶育苗室(後稱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利用自然光進行室內種海帶培育和采苗試驗,至1961年10月成功後,開始批量向海帶養殖區供應秋苗。1972年,縣養殖場與水產技術部門合作進行海帶夾苗繩材料改革,採用聚乙烯繩包棕絲取代傳統馬乾草夾苗繩,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獲得省水產局表彰,並在全省推廣。1983年,縣養殖場利用海帶浮架套養貽貝獲得成功。1984年,三沙漁業公司育苗室海帶夏苗在自然海區渡成功,提高了提供高產優質海帶生產的能力。經過50多年的不斷發展壯大、技術革新和苗種選育培養,霞浦海帶已經形成了獨有的品質特色。霞浦海帶產區已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霞浦海帶品質及特點:其葉片狹長呈帶狀,不分枝,植株健壯,鮮海帶呈橄欖褐色,富有光澤,長度1.5—2m,厚度1—4毫米;受獨具特色的湖泊型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養殖周期縮短,藻體幼嫩,粗纖維含量少;乾品呈黑褐色,質嫩柔軟;加工成品的鹽漬海帶結呈翠綠色,蒸煮易爛,粘滑爽口,香醇。  
海帶之於涵江村正如淡菜之於枸杞島,蔚成規模,當地人操持這一生計年逾數十載。每年5—6月是霞浦海帶收穫的季節,在霞浦縣沿海的許多村子,都忙著收海帶,通常的流程是這樣的:當地人利用漲潮,把成熟的海帶從海上養殖地用竹排運載到岸邊,之後進行晾曬,曬乾後打包堆起,塑膠布仔細蓋實,伺機出售。沒有懸念,涵江村,除了天、山、海和建築物,滿眼都是海帶和在海帶中勞動的人們。換一種說法,在涵江,村莊裡的空地、山腳下的坡地、海塗和淺灘都被海帶占領,海帶在5月的涵江村,是不可爭議的主角,幾乎人人都圍著它轉,為它流汗,為它奔波,當然也包括象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