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消毒法

液氯消毒法(chlorine disinfection)指的是將液氯汽化後通過加氯機投入水中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液氯消毒法
  • 外文名:chlorine disinfection
  • 特點:液氯成本低、工藝成熟等
  • 地位:現今水處理行業里比較常用的工藝
液氯消毒法,加氯消毒原理,加氯消毒方法,

液氯消毒法

液氯是迄今為止最常用的方法,其特點是液氯成本低、工藝成熟、效果穩定可靠。由於加氯法一般要求不少於30 min的接觸時間,接觸池容積較大;氯氣是劇毒危險品,存儲氯氣的鋼瓶屬高壓容器,有潛在威脅,需要按安全規定興建氯庫和加氯間;液氯消毒將生成有害的有機氯化物,但是他的持續滅菌能力,讓他成為現今水處理行業里比較常用的工藝.

加氯消毒原理

氯在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具強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強。在6、7個大氣壓下,可變成液態氯,體積縮小457倍。液態氯灌入鋼瓶,有利於貯存和運輸。
除氯外,漂白粉[Ca(clO)Cl)和漂粉精][Ca(ClO)2]等也能用於消毒。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價數大於負一者,稱為有效氯,具有殺菌作用。漂白粉含有效氯約為30%,漂粉精約含60-70%。
氯消毒原理:氯溶於水後起下列反應:
Cl2+H20=HCl+HClO
HClO=H+ +OCL-
漂白粉在水中也能水解成次氯酸,氯的殺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體積小,不荷電,易穿過細胞壁;同時,它又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損害細胞膜,使蛋白質、RNA和DNA等物質釋出,並影響多種酶系統(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巰基被氧化破壞),從而使細菌死亡。氯對病毒的作用,在於對核酸的致死性損害。上述反應是可逆反應,因而一氯胺和二氯胺的殺菌原理仍是次氯酸的作用,只是在次氯酸被消耗後,反應才向左進行;氯胺本身也有殺菌作用,但需較高的濃度和接觸時間。
HCIO(次氯酸)或CIO-(次氯酸根)形態的氯被稱之為游離性殘餘氯。對細菌的殺滅能力而
言在較低的PH值條件下存在的HCIO更有效。

加氯消毒方法

①普通氯化消毒:是指水的需氯量較低,且基本無氨,用少量氯即可達到消毒目的的一種消毒法。此法產生的主要是游離性余氯,所需接觸時間短,效果可靠。但要求原水污染較輕,且基本無酚類物質(否則會產生氯酚臭);原水為地面水時,往往會使飲用水具有致突變性,以及含有三鹵甲烷
氯胺消毒法:本法相當於前述加氯量控制在C點前的消毒,不同的只是人為地加氨(液氨硫酸銨或氯化銨)。氨與氯的比例應通過試驗確定,其範圍一般為1:3-1:6。與普通氯化消毒法相比,本法產生的三鹵甲烷明顯較低;消毒後的飲水,在Ames試驗中其致突變性亦較弱;如先加氨後加氯,則可防止氯酚臭;如先加氯,消毒後再加氨,則可使管網末梢余氯得到保證。但本法的消毒作用較弱,故要求的接觸時間較長,余氯濃度較高;費用較貴:一氯胺在大腸桿菌回變試驗中呈陽性反應。
③折點消毒法:本法的優點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顯降低錳、鐵、酚和有機物含量;並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點是耗氯多,並因而有可能產生較多的氯化副產物;需事先求出折點加氯量,且有時折點不明顯;會使水的pH過低,故必要時尚需加鹼調整。
④過量氯消毒法:當有機污染嚴重,或需在短時間內達到消毒目的時,可加過量氯於水中,使余氯達到1-5mg/L。消毒後的水,需用S02、亞硫酸鈉或活性炭脫氯。
氯消毒法還可根據加氯點不同而分為預氯化法,後氯化法和中途加氯法。預氯化法是指在混凝沉澱前加氯,其主要目的在於改良混凝沉澱和防止藻類生長。但易生成大量氯化副產物。後氯化法即在濾後水中加氯,它是最常用的氯消毒法。中途加氯又稱二次加氯,是在管網中途的加壓泵站或貯水池泵站的補充加氯。管道很長時,採用此法既能保證末梢余氯,又不致使水廠附近的管網水含余氯過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