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法雨寺

涪陵法雨寺

涪陵聚雲山峰頂的法雨寺,是一個傳承佛教文化的處所。寺廟所在的山峰,海拔高度360多米,除南側有狹小呈凹形的山脊與山頂相連外,其餘三面均為懸崖峭壁,人們要到達山頂,只有通過北側坡度很陡的上千級石梯才能到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涪陵法雨寺
  • 地理位置:涪陵聚雲山峰頂
  • 開放時間:07:00 - 16:30
  • 目的:傳承佛教文化
  • 海拔高度:360多米
歷史,景點,重修,傳說,龜門關聚雲山,唐明皇到涪州,康熙大帝,乘車線路,地圖信息,

歷史

根據寺內現存殘碑“唐貞觀十二年始建閻王殿于山巔”的記載可知,聚雲山早在公元639年就開始建有寺廟。在上千年的滄桑歲月里,寺廟數經興廢,先後取名為白雲觀、龜龍寺、東嶽廟、賽豐都、天子殿等。據說,清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巡視涪州,讚嘆法雨寺“香火旺盛,廟宇恢宏,外展博大,內含精深,好一個精緻佛門聖地”,高興之餘賜黃金三千兩,以申供養。此後,寺僧為感皇帝功德,建殿堂一座,命名為“天子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涪州知州、滿洲人國棟將其更名為“聚雲寺”,並以《聚雲山晚歸贈源澈上人》為題賦詩二首,其一:“千峰環古剎,石蹬入雲層。暫作偷閒客,欣逢竹院僧。人隨明月到,心與大江澄。歸路何愁晚,回頭有佛燈。”

景點

聚雲山半山臨江一側的山崖上有一“神仙洞”,相傳為南齊第六位皇帝肖寶卷的衣冠冢。洞深5米左右,內有水井一口。此處崖險壑秀,清涼幽靜。洞右石壁上刻有長寬均在50厘米左右的“福地洞天”四字,還有落款為“民國丁卯年(1927)四川平武人楊燮唐書”的、高寬均在2米左右的“佛”字古蹟。
山門殿前山門殿前
聚雲山山腳臨長江岸邊為原龜門關古蹟,是涪陵古代城周五關之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49年11月28日,解放軍的一個營率先在此突破敵軍防守,從西進軍涪陵城。

重修

抗戰時期,天子殿及其周邊樹木茂密,為涪陵地方政府及居民躲避敵機轟炸的主要場所,後來這裡也曾設立過遊民改造所等。1958年後,聚雲山的林木逐漸被砍伐,寺廟亦毀損跨塌。有關部門已復建了法雨寺的天王殿、神仙洞、天子殿等建築。

傳說

龜門關聚雲山

古時候,相傳涪州城數里外的長江中,有一隻大烏龜修了上千年的道法,沒成正果,卻成了一隻“烏龜精”。“烏龜精”在江里興風作浪,掀翻了無數船隻,吃了不少人畜。故人們把此處稱為“龜門關”。灘急浪險且談龜色變。
釋迦佛祖與觀音菩薩駕著祥雲經過涪州上空,見此地妖氣衝天,飛沙走石。江中的“烏龜精”在使妖法,打翻船隻,正準備吃人。釋迦佛祖大發慈悲,命觀音菩薩作法,移來大山一座,將“烏龜精”壓于山下。從此,船隻過往平安,普眾稱頌不已。時人將此山命名為“聚雲山”,山上又建了一座“法雨寺”,供奉釋迦佛祖和觀音菩薩,法雨寺歷代香火不斷,表達了普眾的感恩之情。

唐明皇到涪州

據說唐明皇和他的文武官員乘座“龍舟”,路經“龜門關”,忽聽山頂有鐘鼓、木魚、念佛、頌經聲音。唐明皇出艙觀看,見天空祥雲升騰,香菸繚繞,便令:“就此靠船”。唐明皇率眾臣步行登山,行至“法雨寺”,擺了香案,獻銀千兩,向佛祖和觀音菩薩叩頭跪拜。祈求“保佑大唐,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拜後,“法雨寺”的長老和尚呈上“涪州荔枝”請皇帝品嘗。唐明皇食後稱讚:“味道好極,真乃果中佳品”。即令近臣將余者帶回長安,賜與貴妃。楊貴妃見“涪州荔枝”色紅可愛,放口餐曰:“肉白汁甜,人間美味”。至此以後,楊貴妃得了涪州荔枝的心病。每逢荔枝成熟季節,她便請皇帝傳旨,差快馬到“涪州荔枝園”選摘荔枝。 “涪州天寶荔枝”由此得名。涪州聚雲山“法雨寺”和“涪州天寶荔枝”在大唐時就譽滿京都,華夏弛名。

康熙大帝

清朝康熙十七年,康熙大帝率眾臣巡視渝州。舟過“龜門關”時,忽聞山中傳來梵唄天樂,康熙聽罷,精神為之一振。 問曰:“此乃何處?”臣回曰:“此乃涪州聚雲山法雨寺。”康熙令停龍舟,率眾拾級登山。康熙闊步山巔,近觀寺院周圍古木參天,祥雲繚繞;遠眺涪陵古城,山巒起伏,浩浩長江悠悠千里。頓感奮曰:“此寺院香火旺盛,廟宇恢宏,外展博大,內含精深,好一個精緻的佛門聖地!”高興之餘,康熙賜法雨寺黃金三千兩,以充寺資。從此,法雨寺香火更盛,名噪一時。
康熙十九年,涪州聚雲山“法雨寺”擴建殿堂一座,寺僧為記述皇帝天子的功德,便將此殿命名為“天子殿”。

乘車線路

在重慶朝天門、龍頭寺交通廣場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抵達涪陵,也可以在重慶坐快艇到涪陵。在涪陵區乘坐公交或打車在涪陵長江大橋南濱江路口下車步行上山即到法雨寺。

地圖信息

地址:渝巴路南200米聚雲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