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疾病免疫學

消化系疾病免疫學

《消化系疾病免疫學》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地介紹消化系疾病相關免疫學的專著。全書共分29章,包括胃腸道、肝臟、胰腺的免疫學基礎和臨床,以及消化系腫瘤的免疫學診斷、治療新進展,並對目前消化系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熱點如幽門螺桿菌、肝炎病毒等相關疾病的免疫學機制、診斷和治療作了較詳盡的論述;

基本介紹

  • 書名:消化系疾病免疫學
  • 作者:陳文祥
  • ISBN:703008313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消化系疾病免疫學
ISBN:703008313
作者:陳文祥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67
頁數:632
出版日期:2000-9-1
版次: 1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簡介

此外,對國外近來較為關注而國內參考書很少提及的顯微鏡下結腸炎等也作了介紹,一些章節還對目前臨床科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對今後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全書內容豐富,資料較新,收集參考文獻較全。
本書可供醫學院校高年級學生、研究生、臨床醫生及有關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作為消化等科醫生繼續教育的輔助讀物。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免疫學基礎與消化道免疫
第一節 免疫學基礎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細胞
三、免疫分子
第二節 腸道黏膜免疫系統
一、腸壁集合淋巴結
二、腸黏膜中的淋巴細胞
三、腸黏膜中的其他免疫細胞或免疫相關細胞
四、腸道黏膜淋巴細胞的來源與發育
五、腸腔內淋巴細胞再循環
第三節 腸道黏膜免疫的效應及其功能特點
一、胃腸道非特異性防禦功能
二、特異性免疫
三、腸道黏膜免疫的功能特點
第四節 消化系統免疫的調節
一、黏膜IgA產生的調節
二、胃腸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網路調節
第五節 經消化道免疫與口服耐受
一、經消化道免疫
二、口服耐受
第六節 胃腸運動與免疫調節
一、正常胃腸運動功能的意義
二、免疫因素對腸胃運動的影響
三、免疫因素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四、胃腸運動對免疫的影響
第二章 肝臟的免疫學基礎
第一節 肝臟非實質細胞的免疫學功能
一、肝竇內皮細胞
二、庫普弗細胞
三、儲脂細胞
四、肝臟NK細胞
五、T細胞
六、B細胞
七、樹突狀細胞
八、肥大細胞
第二節 細胞因子與肝臟
一、細胞因子與肝纖維化形成
二、細胞因子與肝移植後排異反應
三、細胞因子與肝細胞炎症和壞死
第三節 黏附分子與肝臟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整合素家族
三、選擇素家族
第四節 肝臟在免疫調節中的作用
一、肝臟實質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二、肝臟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的免疫調節作用
三、肝臟對黏膜免疫系統的調控
第三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免疫學基礎和臨床
第一節 幽門螺桿菌的致病因子和抗原結構
一、幽門螺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
二、空泡毒素和毒素相關蛋白
三、cagA致病島
四、尿素酶
五、脂多糖和Lewis抗原
六、其他
第二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時機體的免疫應答
一、胃腸道免疫系統對細菌感染的一些特徵
二、幽門螺桿菌感染時機體免疫反應特徵和意義
第三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結局
第四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
一、胃潰瘍
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第五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腫瘤
一、胃癌
二、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
第六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腸外表現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二、功能性血管病
三、皮膚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
四、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五、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其他疾病
第七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免疫學檢測和免疫學防治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免疫學檢測
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免疫學防治
第八節 幽門螺桿菌研究中的問題與思考
附:目前常用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及評價
第四章 幽門螺桿菌疫苗研製
第一節 幽門螺桿菌疫苗發展背景
第二節 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究現狀
一、幽門螺桿菌死菌疫苗
二、幽門螺桿菌組分疫苗
三、幽門螺桿菌活菌苗
四、幽門螺桿菌DNA疫苗
五、其他類型幽門螺桿菌疫苗
第三節 幽門螺桿菌疫苗研究面臨的挑戰及展望
一、動物模型
二、疫苗的潛在危險
三、預防性疫苗與治療性疫苗
第五章 口服耐受
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一般機制
第二節 胃腸道相關的淋巴組織與口服耐受形成
一、腸道的免疫調節
二、腸道免疫調節喪失的結局
第三節 口服耐受性的調節
一、口服耐受的維持
二、誘發口服耐受的抗原劑量
三、遺傳對口服耐受形成的影響
四、年齡及正常黏膜微生物群對口服耐受的影響
五、網狀內皮系統的活化和口服耐受的形成
第四節 口服耐受療法的套用
一、動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
二、口服耐受和人類疾病的關係
第六章 胃腸過敏性疾病
第一節 一般概念
一、食物異常反應
二、食物不耐受
三、食物中毒
四、藥理樣食物反應
五、代謝性食物反應
六、假性食物過敏
七、食物過敏
第二節 過敏性胃腸炎
一、食物過敏原
二、發病機制
三、病理
四、臨床表現
五、實驗室檢查
六、診斷與鑑別診斷
七、預防和治療
第三節 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病理
三、臨床表現
四、實驗室檢查
五、診斷與鑑別診斷
六、治療
第七章 乳糜瀉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病理學
四、臨床表現
五、實驗室檢查
六、診斷與鑑別診斷
七、治療
八、預後及併發症
第八章 炎症性腸病
第一節 病因與發病機制
一、環境因素
二、免疫因素
三、遺傳因素
四、精神心理因素
第二節 病理解剖
一、潰瘍性結腸炎
二、克羅恩病
第三節 炎症性腸病的診斷
一、潰瘍性結腸炎
二、克羅恩病
第四節 炎症性腸病的治療
一、一般治療
二、氨基水楊酸類製劑
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四、免疫抑制劑
五、抗生素
六、其他藥物
七、手術治療
第五節 病程與預後
一、潰瘍性結腸炎病程與預後
二、克羅恩病病程與預後
第九章 惠普爾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惠普爾病的病理生理
三、臨床特徵和診斷
四、治療和預後
附 中樞神經系統惠普爾病的診斷標準
第十章 細菌感染與腸黏膜免疫
一、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二、細菌對機體的致病性
三、腸道黏膜對細菌的免疫反應
四、腸道細菌感染與黏膜兔疫反應
五、結語
第十一章 有關腸道寄生蟲感染免疫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寄生蟲感染免疫的幾個共性問題
一、寄生蟲抗原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應答
三、寄生蟲感染的變態反應
四、寄生蟲的免疫逃避
五、嗜酸粒細胞增多
六、胃腸道寄生蟲感染中的分泌型IgA
七、腸道蠕蟲感染與細胞因子的關係
第二節 阿米巴感染的免疫
一、抗原
二、免疫應答
三、免疫診斷
四、免疫預防
第三節 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的免疫
一、抗原
二、免疫應答
三、免疫診斷
第四節 鉤蟲感染的免疫
一、抗原
二、免疫應答
三、免疫診斷
第五節 蛔蟲感染的免疫
一、抗原
二、免疫應答
三、免疫診斷
第十二章 胃腸道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
一、胃腸道淋巴組織
二、病因
三、胃腸道淋巴瘤發生的免疫學機制
四、胃腸道原發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
第十三章 顯微鏡下結腸炎
第一節 顯微鏡下結腸炎概念的提出和內涵
第二節 膠原性結腸炎
一、病因
二、病理生理
三、發病機制
四、臨床特點
五、組織病理學和診斷
六、治療
七、預後
第三節 淋巴細胞性結腸炎
一、淋巴細胞性結腸炎和膠原性結腸炎的關係
二、淋巴細胞性結腸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淋巴細胞性結腸炎的病理特徵
四、淋巴細胞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五、淋巴細胞性結腸炎的治療及預後
第四節 自身免疫性腸病簡介
第十四章 B型肝炎病毒感染與T淋巴細胞免疫
一、病原學
二、B型肝炎免疫生物學和免疫病理
三、B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
四、慢性B型肝炎
五、暴發性B型肝炎
六、免疫調節治療
第十五章 肝炎疫苗的研製
第一節 B型肝炎疫苗的研製
一、基因重組疫苗
二、Ig載體疫苗
三、轉基因植物疫苗
四、核酸疫苗
五、展望
第二節 C型肝炎疫苗的研製
一、合成肽疫苗
二、基因疫苗
第三節 A型肝炎疫苗
第十六章 丙型病毒肝炎
一、病原學
二、發病機制
三、臨床表現
四、實驗室診斷
五、治療
六、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
第十七章 病毒性肝炎的標誌物檢測及臨床意義
一、A型肝炎病毒標誌物
二、B型肝炎病毒標誌物
三、C型肝炎病毒標誌物
四、丁型肝炎的病毒標誌物
五、戊型肝炎病毒標誌物
第十八章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療
第一節 慢性B型肝炎
一、慢性B型肝炎的免疫治療基礎
二、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
三、免疫調節治療展望
第二節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一、C型肝炎病毒的特徵和致病機制
二、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療
第三節 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第四節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醫治療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一節 概述
一、定義
二、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學及遺傳學
一、藥物誘發自身免疫性肝炎
二、病毒因素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免疫遺傳學
第三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病機制
一、體液免疫機制
二、細胞免疫機制
第四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學特徵
第五節 自身抗體的檢測
一、抗核抗體
二、抗平滑肌抗體
三、抗肝-腎微粒體抗體
四、無唾液酸糖蛋白受體抗體
五、抗肝-胰抗體
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
七、抗肝臟細胞溶質抗原I型
八、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九、抗腦硫脂抗體
第六節 臨床診斷、分型與預後
一、AIH的臨床診斷標準
二、AIH的分型
三、診斷中的一些問題
四、預後
第七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
一、AIH治療的指征
二、藥物治療
三、肝移植
第八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展望
一、發病機制
二、AIH的臨床診斷
三、AIH的診斷標準與分型
四、AIH的治療
第二十章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二、免疫診斷
三、免疫治療
第二十一章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一、病因
二、病理
三、臨床分類(型)
四、臨床表現
五、實驗室檢查
六、放射線檢查
七、診斷
八、鑑別診斷
九、治療
十、預後
第二十二章 肝移植免疫
第一節 肝移植的類型
第二節 肝移植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肝移植的適應證
二、肝移植的禁忌證
第三節 肝移植排斥反應發生的機制及其特點
一、引起同種移植排斥反應的抗原
二、移植排斥反應的免疫學機制
三、微嵌合狀態與雙向移植排斥
四、肝移植排斥反應的特點
第四節 肝移植排斥反應的類型及其病變的診斷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第五節 肝移植排斥反應的鑑別診斷
第六節 肝移植排斥反應的防治及免疫監測
一、供者的選擇
二、移植物或受者的預處理
三、抑制受者的免疫應答
四、移植後的免疫監測
第七節 肝移植耐受
一、移植耐受實驗研究進展
二、肝移植耐受研究的策略及其原理
第八節 肝移植的併發症
一、細菌和真菌感染
二、病毒感染
三、膽道合併症
四、肝壞死
五、肝癌復發
第二十三章 胰腺炎症性疾病免疫學機制
第一節 急性胰腺炎
一、免疫活性細胞與急性胰腺炎
二、細胞因子與急性胰腺炎
三、急性胰腺炎的預後評價標誌物
四、急性胰腺炎的免疫治療
五、小結與展望
第二節 慢性胰腺炎免疫學機制
一、慢性胰腺炎胰腺免疫細胞浸潤特點
二、慢性胰腺炎免疫病理機制和神經免疫反應
三、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在慢性胰腺炎組織的表達
四、慢性胰腺炎時細胞因子及補體成分的變化
第三節 慢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第二十四章 消化系腫瘤的免疫學診斷進展
第一節 腫瘤免疫學診斷的技術方法
一、腫瘤免疫學診斷的主要技術方法
二、近年套用於臨床的幾項新技術
第二節 消化道腫瘤的免疫學標記及其診斷價值
一、食管癌
二、胃癌
三、大腸癌
四、肝癌
五、膽管癌
六、胰腺癌
第二十五章 消化系腫瘤的免疫治療
第一節 腫瘤免疫治療基礎
一、腫瘤發生的機制
二、機體對腫瘤的免疫防禦機制
三、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
四、免疫治療
第二節 胃腸道腫瘤的免疫治療
一、食管癌
二、胃癌
三、結腸癌和直腸癌
四、胰腺癌
第三節 原發性肝癌的免疫治療
一、原發性肝癌套用免疫治療的理論基礎
二、細胞因子的過繼免疫治療
三、腫瘤殺傷細胞的過繼免疫治療
四、單克隆抗體及其交聯物的靶向性治療
五、肝癌的特異性主動免疫治療
六、肝癌的基因治療
第四節 腫瘤治療新的靶位點
一、腫瘤血管
二、胞外基質
三、信號傳導系統
第二十六章 腸黏膜屏障損害與營養支持
第一節 胃腸道免疫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一、胃腸道免疫在全身免疫系統中的地位
二、胃腸道相關的免疫組織及功能
三、腸道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異常
第二節 腸黏膜屏障損害及其防治
一、腸道黏膜屏障損傷的原因
二、腸道黏膜屏障通透性改變的測定
三、腸道黏膜屏障損傷與腸道細菌移位的防治
第三節 谷氨醯胺與胃腸道免疫
一、谷氨醯胺的生理功能
二、谷氨醯胺與谷氨醯胺雙肽的臨床套用
第四節 其他特殊營養物質套用
一、精氨酸
二、w-3多不飽和脂肪酸
三、牛磺酸
第五節 微生態營養免疫學簡介
第二十七章 器官移植免疫反應引起的消化道損傷
第一節 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免疫學基礎
一、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產生的機制
二、器官移植與免疫效應器機制
第二節 宿主抗移植物反應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的分類及其發生機制
二、宿主抗移植物反應對消化道的影響
第三節 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一、GVHD的病因
二、GVHD的臨床表現
第二十八章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消化系統表現
第一節 人免疫缺陷病毒
一、HIV結構和功能
二、HIV感染的機制
三、HIV感染的建立
四、HIV感染的動力學
第二節 愛滋病的發病機制
一、HIV的致病機制
二、淋巴樣器官在HIV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三、HIV的變化
四、CD4+T細胞的數量變化
五、HIV感染的免疫病理機制
第三節 愛滋病感染時胃腸道黏膜免疫功能缺陷
一、腸免疫系統的特徵
二、消化道HIV感染的機制
三、HIV引起的腸免疫功能異常
第四節 愛滋病的消化系統表現
一、食管表現
二、腹痛
三、腹瀉
四、肝臟表現
五、膽系病變
六、腹水和腹膜疾病
七、消化道出血
八、直腸肛管病變
第二十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消化道損害
第一節 血管炎
一、結節性多動脈炎
二、Churg-Strauss綜合徵
三、Wegener肉芽腫
四、過敏性紫癜
五、冷球蛋白血症
六、抗磷脂綜合徵
七、Kawasaki病
八、Behcet病
第二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三節 皮膚炎或多肌炎
第四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五節 乾燥綜合徵
第六節 系統性硬化
第七節 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第八節 膠原血管病治療常用藥物的胃腸道反應
中文索引
外文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