浿水

一作浿江,又名王城江。即今朝鮮大同江。《史記·朝鮮列傳》:漢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漢書·地理志》 樂浪郡浿水縣:“(浿)水西至增地入海。”即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浿水(樂浪縣)
  • 又名:王城江
  • 地處:朝鮮大同江
介紹,歷史事件,

介紹

《史記·朝鮮列傳》:漢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漢書·地理志》 樂浪郡浿水縣:“(浿)水西至增地入海。”即此。朝鮮金富軾《三國史記》:高麗王談德(392—413)“陣於浿水之上”。此水在古百濟國北部。《隋書·高麗傳》:高麗“都於平壤城,亦曰長安城,東西六里,隨山屈曲,南臨浿水。”此浿水,即今朝鮮之大同江。
古水名,一作浿江。所指因時而異,兩漢時,按《史記·朝鮮列傳》所記衛滿出塞所渡之浿水,和《漢書》所載“漢興,為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應是指今朝鮮境內之大同江。漢以後至唐,按《新唐書·高麗傳》所記高麗王居平壤城,“南涯浿水”,即指今大同江。

歷史事件

公元395年,高句麗與百濟在浿水發生大規模戰鬥,對5世紀初朝鮮半島政局產生深刻影響。首先,高句麗徹底占領漢江以北地區,有利於高句麗南進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也為遷都平壤創造了條件;其次,百濟對高句麗的政策從以一國對抗高句麗轉變為與他國結盟共同對抗,並與覬覦朝鮮半島的倭結盟,共同對抗高句麗。此外,新羅面對嚴峻形勢,實行依附高句麗政策。因此,朝鮮半島成為高句麗、新羅與百濟、倭兩大集團軍事對抗的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