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海獺的別稱)

海獺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動物,其個體不大,頭腳較小,全身長有厚而密的毛,尾部有一條占體長四分之一以上的尾巴。一般成體的雄性海獺體長1.47米左右,重45公斤,雌性體長僅1.39米,重約33公斤,它屬於海洋哺乳動物中最小的一個種類。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情況,繁殖,

簡介

外形似水獺,但兩者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有不少差別。體長約1米,尾長30厘米,體重25-30千克;後肢寬厚,第1-5趾依次延長,5趾連成鰭狀;尾扁平狀,尾與後肢均特化成專供游水的器官;牙齒寬大,齒尖短鈍,適於咬碎獵物的硬殼。海獺棲息在海洋,分布於白令海、蘇聯亞洲部分海岸、日本沿岸以及加拿大美國的西海岸。常見於多岩石的海邊。比水獺更適應水棲生活,在水底搜尋海膽、貝類和蟹類為食。在水面進食時常採取仰泳姿態。有時以同樣姿式攜帶幼仔出遊。每胎生1仔。海獺上岸後行動遲鈍,憑藉靈敏的聽覺察覺異常聲響,以便及時潛入水中逃逸。
海獺毛皮茶褐色,質量極佳,價亦昂貴。海獺是國際條約保護動物之一。海獺不但是動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獸, 同時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動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體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鮮。換句話說,成熟海獺的體重大約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一頭一天就要吃十幾磅甚至二十幾磅的海鮮。

形態特徵

海獺與海象海豹等身體碩大的海洋哺乳動物相比,海獺算得上是小個子了。海獺屬於鼬科動物,跟陸地上的黃鼠狼是親戚,但它們可比黃鼠狼大多了。成年海獺體長1.3-1.5米,體重在30-45千克左右。為了在水中生活,它們長著小小的腦袋,小小的耳殼,滾圓的軀體。最突出的變化是後肢,長且寬扁,趾間有蹼,像鰭。在游泳時,它們用後肢交替地扒水,產生向前的力。尾巴很長,約占身體的四分之一,游泳時可以當舵用。
海獺身上對人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用海獺皮製成的衣服是禦寒的極品。海水的傳熱比空氣要快4倍,而海獺沒有像鯨那樣厚厚的皮下脂肪層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僅占體重的1.8%,但是海獺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萬5千根,同時皮毛上還有一層脂肪,即使在深水裡也能滴水不透。

生活習性

海獺擅長潛水,經常潛到3-10米處活動,有時潛到50米深的海底尋找食物,它們幾乎不到陸地上活動,也從不遠離海岸。夜晚,它們能在海面上過夜睡覺。與其它海獸相比,海獺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較慢的,每小時僅10-15千米。 海獺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長的貝類鮑魚海膽螃蟹等,有時也吃一些海藻魚類。它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海膽,但海膽的殼很堅硬,靠牙齒是絕對咬不開的,海獺就想出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水下揀起海膽把它們夾在前肢下邊鬆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條腿朝上仰游著,把從海底揀來的拳頭大小的石塊放在胸前當砧石,用前肢夾著海膽在石塊上撞擊,一旦發現殼敲破了,海獺便馬上將裡面的肉質部分吸食出來。吃飽之後,它們會將石頭保存下來,反覆使用。這一點海獺勝過類人猿。
海獺並非純肉食性動物,其基本食物是鮑魚、牡蠣章魚以及其他一些魚類和藻類。它性喜群棲,白天常常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在海里嘻鬧、覓食,到了晚上,有時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時間是躺在漂浮於海面的海藻上。遇到海面颳大風暴時,它們就成群地跑到岸邊躲起來。海獺不像其他海獸那樣,一般不作大範圍的回遊,喜歡過定居生活。
海獺平時特別愛“打扮”。它的一生除了覓食和休息以外,總是用相當多的時間來梳理、舔擦自己,皮毛、頭尾和四肢都不放過,連胸腹部這個“餐桌”也都洗得一乾二淨,它的這種“梳妝”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海獺全靠身上的皮毛起保護作用,如果皮毛亂蓬蓬的,或者沾上了污穢,海水就會直接浸透皮膚,把身體的熱量散失掉,因而會被凍死。

分布情況

海獺是稀有動物,只產於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海獺的身上長有動物界中最緊密的毛髮(每平方寸有一百萬根)。 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海獺是由棲息於河川中的水獺,在大約五百萬年前才移居海邊而進化成海獸。 因此,海獺並不像生存在於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萬年的老前輩─-海狗─那樣善於潛水,同時也缺乏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

繁殖

海獺的繁殖比較緩慢,5年才有一胎,通常一胎只有一隻,雙胞胎和三胞胎是極為罕見的。海獺的懷孕時間長達1年,剛生下來的海獺在頭一年裡,幾乎是毫無抵抗力的,無論媽媽到哪裡,都只能掛在胸前,據統計,每10隻小海獺中只有1隻小海獺在將來的時間裡才有本領擴展它的領地。再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以謀取它珍貴的皮毛,海獺在過去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現在重視了它們的保育活動,海獺才增加到了幾萬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