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系列反艦飛彈

1965年4月,開始正在仿製中的上游-1為基礎,研製開發海鷹-1岸艦飛彈。以後幾十年,以這型飛彈為原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鷹系列反艦飛彈
  • 型號:海鷹-1號反艦飛彈(HY-1)等
  • 研發時間:1965年4月
  • 出口型:飛龍-3(FL-3)等
所有型號,HY-1,HY-2,HY-3,HY-4,

所有型號

1965年4月,開始正在仿製中的上游-1為基礎,研製開發海鷹-1岸艦飛彈。以後幾十年,以這型飛彈為原型,衍生出包括岸艦、艦艦和空艦飛彈在內的龐大的“海鷹”家族。
海鷹-1號反艦飛彈(HY-1):出口型稱為飛龍-3(FL-3)。
海鷹-2號反艦飛彈(HY-2):出口型稱C-201。
海鷹-2改系列:海鷹-2甲系列:包括海鷹-2甲Ⅰ/Ⅱ/Ⅲ等型號.C-201W為海鷹-2甲II的增程改型,為大型遠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飛彈。
海鷹-2乙型系列:包括海鷹-2乙I/II等
海鷹-3號反艦飛彈(HY-3):出口型號為C-30l
海鷹-4號反艦飛彈(HY-4)

HY-1

1965年4月,航空部320廠(今南昌飛機公司)開始正在仿製中的上游-1為基礎,研製開發海鷹-1岸艦飛彈。以後幾十年,以這型飛彈為原型,衍生出包括岸艦、艦艦和空艦飛彈在內的龐大的“海鷹”家族。
海鷹-1的彈體外形、制導方式基本上與上游-1相同,但為增大射程將彈體圓柱段增加了760毫米,增加了液體火箭主發動機推進劑量,使最大動力航程增大了1倍。同時重新研製了推力更大的發射助推器,使射程由上游-1的40千米增加到70千米。為了保證射程提高后的射擊精度,海鷹-1的自動駕駛儀進行了改進設計,另外,還對彈翼位置稍作調整,研製了地面發射和制導設備。
1966年12月26日海鷹-1首次試射,1970年10月完成實驗,1973年12月設計定型。1972年後開始批量生產裝備海軍岸防飛彈部隊。出口型稱為飛龍-3(FL-3)。
海鷹-1號飛彈全長6.6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起飛重量為2658千克。彈頭重513千克,裝藥380千克。
1967年3月,海軍決定將其改形為海鷹-1號艦艦飛彈(HY-1J),裝備051飛彈驅逐艦,以解決上游-1號艦艦飛彈射程不足的缺點。提高海軍中型水面艦艇的作戰能力。重新研製的艦面火控系統除保留搜尋雷達外,採用積體電路。雙機運算、自動切換和“診斷”故障等新技術研製了5A-1型指揮儀。同時研製了三聯裝迴轉式發射裝置。
1973年9月21-22日051驅逐艦首艦223號對海鷹-1艦艦飛彈武器系統進行了首次射擊試驗,四發四中。1975年12月,海鷹-1艦艦飛彈定型。1968年至1978年間,海鷹-1試射19枚,命中14枚,1983年6月,海鷹-1艦艦飛彈與艦載武器系統定型。
在051艦上海鷹-1艦載武器系統與354對海搜尋雷達和352甲火控跟蹤雷達配合工作。352甲雷達脈衝功率可達200千瓦,作用距離可達55至77千米。若352甲雷達出故障,還可使用343炮瞄雷達做備份引導工作。
為提高海鷹-1飛彈的戰術性能,用於裝備051G(旅大Ⅲ級)驅逐艦。從1983年起,中國又為海鷹-1換裝了旨在提高抗電子干擾、抗海浪干擾和提高突防能力的LM-1A型頻率捷變雷達;換裝了降低飛彈平飛高度的263C無線電高度表,飛彈平飛高度降至20米以下;換裝具有30°扇面發射射界的新式自動駕駛儀。
1985年7月至9月新飛彈由109號開封艦首次試射,獲得4發4中的成績,1986年投入生產。1986年12月,改進後的飛彈通過技術鑑定,被命名為海鷹-1甲(海鷹-1A)艦艦飛彈。其標準的飛彈武器系統配置包括——海鷹-1甲飛彈(每艦6枚),352甲攻擊雷達,347S/347C雷達(兼用),991型作戰指揮系統(即ZKJ-4A)及ZJ-7A指揮儀。
後來,又用海鷹-1甲艦艦飛彈技術改進為海鷹-1甲岸艦飛彈,與864型岸炮校射雷達配合工作。使海鷹-1A成為岸、艦通用型飛彈。可實現15米高度的巡航,8米高度的末段飛行。
海鷹-1B(B-靶彈)與海鷹-1YB(YB-有源靶彈)均為海鷹-1基礎上改進的靶彈,前者供紅旗-2A地空飛彈打靶,後者供紅旗-61艦空飛彈打靶。

HY-2

幾乎在發展海鷹-1的同時,由七機部三院發展了海鷹-2岸艦飛彈,該型飛彈1967年9月26日實現首飛並命中目標。至1970年3月,海鷹-2飛彈設計定型,在實驗中取得了7發7中的好成績。
海鷹系列反艦飛彈
海鷹-2岸艦飛彈是在海鷹-1的基礎上,增加推進劑箱容積,換裝大功率發動機,以增大飛彈射程。由於體積太大只能用作岸艦飛彈。1980年開始裝備岸防部隊。出口型稱C-201。
海鷹-2全長7.48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全重2998千克。彈頭513千克,速度0.9馬赫,射程範圍20-95千米。
海鷹-2反艦飛彈的制導系統提高了無線電測高儀、主動導引頭以及航向控制裝置的性能。在彈道發射,海鷹-2反艦飛彈可爬升到1000米高度。當轉入巡航工作狀態後,飛彈便開始逐漸下降到100-300米的巡航高度。在飛行末段導引雷達開始工作,飛彈將下降到8米高度掠海攻擊目標,對目標的自導命中機率為90%。
在海鷹-2反艦飛彈基礎上,研製出了海鷹-2改(HY-2G)、海鷹-2甲(HY-2A)和海鷹-2乙(HY-2B)三個系列改進型反艦飛彈。自動制導系統的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這些具有高戰術技術性能的海鷹-2反艦飛彈家族大量出口伊朗、朝鮮等多個國家。
海鷹-2改系列:仍然是主動雷達導引,採用LM2型導引頭,主要改進採用了高精度低空型無線電高度表,為降低飛行高度進行驗證。其平飛高度為30-50米。
海鷹-2甲系列:包括海鷹-2甲Ⅰ/Ⅱ/Ⅲ等型號,均採用國產DH系列銻化銦被動紅外導引頭。海鷹-2甲於1982年定型,1984年35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亮相。
從1985年6月定型的海鷹-2甲Ⅱ型開始,採用第二代紅外導引頭,提高捕獲靈敏度,擴大了有源攻擊目標範圍,具有了全向攻擊能力。平飛高度降低到20米以下。現在已發展出海鷹-2甲Ⅲ型。
C-201W為海鷹-2甲II的增程改型,為大型遠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飛彈。以噴氣發動機作為動力,彈體後部仍並聯固體火箭助推器。制導體制為慣性加雷達制導。其戰鬥部可穿透堅固的裝甲,消滅大型水面艦船。射程達200千米。
海鷹-2乙型系列:包括海鷹-2乙I/II等,均採用單脈衝主動雷達導引頭,提高抗干擾能力,採用新的高度表降低飛行高度,實行超低空飛行。2乙I上用的是DM-650型,而1989年試射成功的乙II則採用了具有捷變頻能力的新型雷達導引頭。

HY-3

80年代中期,C-101飛彈研製中的大部分技術難題解決後,中國以海鷹-2飛彈為基礎,移植C-101技術,開發了海鷹-3(出口型號為C-30l)岸艦飛彈。主要用於摧毀距海岸線較遠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艦隻。
海鷹-3與C-l0l反艦飛彈一樣,為鴨式氣動布局,在飛行中用鴨式前舵控制飛彈俯仰,用尾翼控制飛彈傾斜和航向。海鷹-3飛彈的尾部兩側裝有兩台衝壓噴氣發動機,並捆有4台固體助推器,每個助推器安裝了一個穩定翼。彈體長9.46米,連助推器的總長為9.85米,彈體直徑0.76米,發射重量3400千克。
海鷹-3的射程為130千米,其發展型海鷹-3A的射程可達180千米。如果海鷹-3A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地形跟蹤雷達,將可以大大提高飛彈的精度,用以攻擊陸上目標。
海鷹-3飛彈的工作方式與C-101類似,目標的坐標和飛彈飛行參數在發射前存入飛彈。起飛後爬升,四個固體燃料助推器在將飛彈加速至1.8馬赫後與彈體分離,以普通航空煤油為燃料的兩台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接替工作,將飛彈加速至馬赫2.0,並保持飛行速度,進入高度在100米-300米之間的巡航飛行,飛彈在自動駕駛儀及雷達高度表控制下完成自主控制段飛行後,俯衝到30米高度,抗海浪、抗多種電子干擾的未制導雷達開機捕捉到目標,飛彈轉入自動導引段飛行,在即將擊中目標時再一次降高,直到命中。
海鷹-3飛彈具備末段彈道快速掠海飛行的特點,大大縮短了敵艦的反應時間,降低了敵艦對
抗和攔截的效能。海鷹-3飛彈僅靠自身動能即可穿透目標艦的殼體,重513千克備有延時引信的高能裝藥破片殺傷彈頭在艦體內爆炸。另外,還裝有主動雷射近炸引信,即使飛彈沒有命中目標,該引信可引爆戰鬥部在目標附近爆炸,產生相應的破壞效果。
一套帶有海鷹-3反艦飛彈的移動式反艦飛彈系統包括:4台牽引式發射裝置(每台牽引式發射裝置可裝一枚反艦飛彈);1部警戒和目標指示雷達車;1部火控系統車;l台電源車以及8-12部飛彈運輸裝填車(各攜載一枚)。

HY-4

海鷹-4反艦飛彈是在海鷹-2反艦飛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其動力裝置採用了一台重量為300千克的輕型固體助推器和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由於渦輪噴氣發動機使用的是普通航空煤油,從而使飛彈的發射重量減少到2000千克, 並將最大射程增加到150千米。
海鷹-4飛彈長7.36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飛彈起飛重量岸艦型為2000千克,空艦型為1740千克;有效作戰範圍為35-135千米,巡航飛行高度為70-200米,單發命中機率為70%。
海鷹-4反艦飛彈制導系統與海鷹-2完全相同,即巡航段慣性制導和末段雷達導引頭制導。海鷹-4反艦飛彈在初始階段的飛行高度為200米,在巡航段的飛行度高為70米,而在末段的飛行高度為8-15米。
海鷹-4是一種多用途飛彈,除作岸艦飛彈使用外,也能作空艦飛彈使用。1989年4月的《現代軍事》雜誌還披露了一種海鷹-4的增程型號XW-41(巡航渦噴-41),射程增加到200-300千米,可在陸地或空中發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