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蘇區反清剿

海陸豐蘇區反清剿,1928年2月,粵、桂軍閥的兩廣戰爭結束。中旬,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等指揮第4軍第11師、第5軍第16師和第7、第13軍各一部及2個保全團隊共7000餘人,在海軍第4艦隊4艘艦船配合下,西從惠陽、北從河源、東從普寧出發,對海陸豐蘇區進行“清剿”,企圖圍殲工農革命軍和農民武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陸豐蘇區反清剿
  • 時間:1928年2月
  • 總指揮:總指揮李濟深
  • 目的:企圖圍殲工農革命軍和農民武裝等
簡介,過程,相關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 海陸豐蘇區反清剿
發生時間: 1928年2~12月
發生地點: 廣東省東部海陸豐地區
事件介紹
事件內容檔案
內容檔案

過程

1928年2月,粵、桂軍閥的兩廣戰爭結束。中旬,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等指揮第4軍第11師、第5軍第16師和第7、第13軍各一部及2個保全團隊共7000餘人,在海軍第4艦隊4艘艦船配合下,西從惠陽、北從河源、東從普寧出發,對海陸豐蘇區進行“清剿”,企圖圍殲工農革命軍和農民武裝。2月29日~3月2日,國民黨軍占領海豐、陸豐兩縣縣城及主要圩鎮。中共東江特委書記彭湃等領導工農革命軍第2、第4師及農民赤衛軍共4000餘人進行反“清剿”作戰,奪回了公平、汕尾等圩鎮。但因工農革命軍力量薄弱、彈藥缺乏而受挫,被迫撤離海陸豐蘇區,轉移到惠來、潮陽、普寧地區。4月中旬,工農革命軍在反“清剿”作戰中再次失利,遂折返海豐、陸豐兩縣山區。下旬至5月上旬,工農革命軍及農民赤衛軍在新成立的海陸豐反攻總指揮部指揮趙自選統一指揮下,對駐守海豐縣城的國民黨軍進行反攻,仍未達目的,遂退回海豐、陸豐兩縣東北部的埔仔洞、白木洋等山區開展游擊活動。6月17日,國民黨軍第16師第48團1000餘人對海豐縣白木洋等山區進行“清剿”。工農革命軍在反“清剿”作戰中遭受嚴重損失,第4師師長葉鏞被俘犧牲,副師長徐向前繼任師長。之後,工農革命軍第2、第4師在長達半年之久的反“清剿”鬥爭中英勇奮戰,犧牲1500餘人。12月底,根據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工農革命軍餘部160多人大部轉移到香港等地,留下的少數骨幹與當地農民赤衛隊合編為蘇維埃赤衛軍,由中共海陸惠紫特委領導,在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邊界地區繼續堅持鬥爭。

相關信息

主題關鍵字: 反"圍剿"作戰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
相關人物: 徐向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