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艦空飛彈

海軍艦空飛彈

五六十年代,水面艦艇的主要威脅是攜帶炸彈的各種飛機。這些飛機受當時技術的限制,飛行高度較高,通常採用中、高空投彈攻擊戰術。而到了七八十年代,由於航空技術的發展,飛機低空、超低空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其最小作戰高度可達40米。與此同時,飛行高度非常低的各型反艦飛彈也已經裝備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海軍,成為水面艦艇的重要威脅。低空、超低空突防,高、中、低空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方向同時飽和攻擊是通常採用的戰術。面對如此複雜的空中威脅,水面艦艇如何發展艦空飛彈武器系統,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是世界各國海軍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從空襲目標、空襲的基本戰術及主要特徵出發,分析海上艦艇編隊防空的作戰需求,並提出艦載防空飛彈系統的發展對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軍艦空飛彈
  • 概述 :五六十年代,水面艦艇
  • 空襲目標:對艦艇實施空襲的目標主
  • 空襲基本戰術:航空兵空襲水面艦艇編隊
水面艦艇編隊面臨的空中威脅,空襲目標,空襲基本戰術,空中威脅的主要特徵,水面艦艇防空作戰能力需求,海軍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發展對策,

水面艦艇編隊面臨的空中威脅

空襲目標

對艦艇實施空襲的目標主要有三種。一是作戰飛機,如AT-3、F-5E/F、IDF、F-1、FS-X、F/A-18、蘇27、JSF等攻擊機、殲擊轟炸機,RF-5E、RF-14、E-2C、E-2T等偵察、預警飛機,EAT-3、圖1英國的海標槍飛彈發射裝置EA-6B、F/A-18CW等電子干擾機,以及海鷹、海妖、先鋒、JT-UAV等直升機和無人駕駛飛機;二是機載反艦武器,如幼畜、捕鯨叉、雄風2、ASM-1、ASM-2、AS-7等機載空艦飛彈,哈姆、默虹、Kh-31等機載反輻射飛彈,以及GBU-12、白星眼、GBU-23、聯合防區外攻擊武器(JSOW)等機載航空制導炸彈;三是捕鯨叉、戰斧、雄風2、SSM-1B、SS-N-2B、新一代反艦飛彈(ANNG)、蚊子、寶石(雅克紅)等艦(岸、潛)反艦飛彈。

空襲基本戰術

⑴航空兵空襲水面艦艇編隊的基本戰術
1)強調多機種空中契約作戰
二戰後的局部戰爭空襲表明,以單一機種(兵力)對具有較強防空火力的艦艇編隊實施空襲,往往難以取得預期戰果,甚至可能遭受嚴重的損失。同時由於大量高技術套用於航空裝備,各種用途的專業飛機應運而生,充分發揮各機種(兵力)的特長,採用多種技術、戰術手段和使用多種武器,有利於形成整體威脅,有效地實施突防,提高突擊效果。因而,強調以多機種空中契約作戰對水面艦艇實施空襲,已成為航空兵空襲作戰中的一個顯著的基本觀點。
2)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
隨著高技術的廣泛套用,空艦飛彈、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的性能將不斷提高。為提高對水面艦艇編隊的突擊效果,航空兵空襲越來越強調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
3)實施防區外作戰
防區外作戰主要指攜帶空艦武器的作戰飛機不進入水面艦艇的對空殺傷區,使用空艦飛彈或投擲制導炸彈,在艦艇防空火力範圍外實施突擊,以大大降低受到對方抗擊的可能性,提高作戰飛機的生存能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水面艦艇裝載的中、遠程防空飛彈武器性能越來越好,對空襲飛機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加之中遠射程空艦飛彈武器的迅速發展,為實施防區外攻擊創造了條件。因此,儘可能實施防區外作戰將成為航空兵空襲作戰中一個新的基本觀點。
4)高度重視電子戰
美軍認為:“電子戰是現代戰爭,特別是空軍進行現代戰爭的絕對必要條件”。“探測、阻止、分析和阻撓敵人使用電磁頻譜,是整個作戰區內不受限制地使用航空航天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從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1982年以色列襲擊貝卡谷地,1986年美軍襲擊利比亞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看,整個戰場的廣闊空間都處於極其複雜的電磁環境中,電子戰對空襲作戰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電子壓制(主要是指阻止和阻撓對方使用電磁頻譜)是電子戰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見,作為攻擊一方的航空兵在對水面艦艇編隊實施空襲時,將很可能以有效的電子壓制,即以“軟”、“硬”殺傷來迷盲和摧毀艦艇編隊情報保障和通信系統,使其指揮失靈,武器失控,從而有效地保障其突擊機群突破水面艦艇的對空防禦實施空襲。
5)以隱身戰突破艦艇編隊的對空防禦體系
隱身戰是隨著隱身飛機的出現而產生的,其作戰樣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隱身”飛機獨立活動,即在無掩護和保障下獨立進行突防並對目標進行攻擊;二是在少量電子干擾機和戰鬥機的掩護下活動。
到21世紀初,類似美國海軍的F/A-18E/F艦載戰鬥/攻擊機、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這類具有一定隱身功能的飛機實施隱身突防,進行攻擊,有可能成為航空兵對水面艦艇編隊實施攻擊的一種重要戰法。
6)廣泛使用無人機配合作戰
外軍認為,對水面艦艇編隊實施空襲,必須進行直接偵察、識別和查明目標情況,以便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作戰方案或對作戰方案進行調整。而實施直接偵察往往要進入艦載防空火力範圍。無人機以其使用靈活、造價低廉及能減少傷亡等優點成為實施航空偵察的最佳兵器。同時,無人機可以模擬航空兵空襲行動,用它作“誘餌”誘使艦載對空警戒雷達和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制導雷達提前開機,為空襲兵力的攻擊創造條件,大量消耗防空一方的彈
藥,疲憊其人員。隨著無人機的不斷發展,無人機不僅可以用於對水面艦艇的直接偵,為反艦飛彈、飛機等其它攻擊性武器導航或指示目標,作“誘餌”欺騙迷惑對方,而且還可直接擔負對水面艦艇的攻擊任務。
因此,在航空兵實施對水面艦艇編隊空襲時,無人機的採用將是一個重要手段。
7)小編隊、多方向、不同高度、多批次飽和攻擊
所謂小編隊,就是在現代海戰條件下突擊飛機編隊已由過去的大編隊(8機以上)改為1~4架編隊,更多的是雙機編隊。之所以強調在突襲水面艦艇編隊作戰中採用小編隊、多方向、不同高度、多批次攻擊,一方面是由於機載反艦武器的命中率大大提高,全天候、全空域、多方向作戰能力增強;另一方面是為了給水面艦艇編隊的防空造成極其複雜的空中態勢(有主有次、有攻有佯),飽和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從而保證其主攻機群順利實施攻擊。
從戰術和技術水平看,10秒鐘時間內發射6~8枚反艦飛彈同時到達水面艦艇編隊將是空襲方最有可能採用的戰術。
⑵艦艇攻擊水面艦艇編隊的基本戰術
海上艦艇的反艦作戰一般由艦載或岸載偵察、預警飛機負責監視海面的情況,一旦發現所要攻擊的水面艦艇編隊,迅速引導其艦艇向目標接近,首先由艦載的如戰斧類遠程反艦飛彈直接對目標進行突擊行動,之後,載有捕鯨叉、雄風2類中、近程艦艦飛彈的艦艇視情況編成突擊群進行機動,向目標接近到飛彈的有效射程,發射艦艦飛彈,發射完畢後返航。通常情況下,艦艇一般後於航空兵實施攻擊行動。

空中威脅的主要特徵

根據以上空襲目標和實施反艦作戰基本戰術的分析,2000年前後和2010年前空中威脅的主要特徵分別如下:
⑴2000年前後空中威脅的主要特徵
1)海上艦艇編隊的主要威脅是各種平台發射的反艦飛彈,除類似美國的戰斧遠程反艦飛彈外,絕大多數反艦飛彈為中近程類。中程反艦飛彈的射程一般在100公里左右,近程反艦飛彈的射程一般在10~50公里的範圍。和近程反艦武器相比較,中遠程反艦飛彈存在著選擇打擊目標能力和抗電子干擾能力相對較弱的不足,因此,2000年前後,近程反艦飛彈武器的使用戰術仍將存在,經常是和中遠程反艦飛彈協同使用,即先中、遠程攻擊,再近程攻
擊。
2)絕大多數反艦飛彈採用超低空掠海巡航飛行,掠海飛行高度通常在3~20米之間。部分反艦飛彈末段降高飛行,飛行高度視海情而定,一般為5~7米範圍。只有少數近程反艦飛彈採用中、高空俯衝彈道。
3)大多數反艦飛彈的飛行速度為亞音速,一般為0.8~0.95馬赫,機動過載小於5g。而俄羅斯現役的、並準備向國際市場推銷的幾種超音速反艦飛彈,速度則大於2馬赫,最大機動過載達10~15g。
4)大多數反艦飛彈的雷達反射面積均大於0.1平方米,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雷達反射面積還要大一些。
5)目標的攻擊過程通常是由電子支援兵力協同進行的。主動式有源壓制性干擾、欺騙式干擾以及各種無源干擾將貫穿作戰的全過程。
⑵2010年前空中威脅的主要特徵
和2000年前後空中威脅相比較,2010年前空中威脅的主要區別在以下三個方面:
1)隨著噴氣發動機技術、複合制導技術的廣泛使用,特別是成像制導技術的套用以及數字處理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中遠程反艦飛彈將大量裝備。這類飛彈選擇打擊目標的能力和抗電子干擾的能力將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中遠程反艦飛彈將是2010年前的主要威脅。敵方的攻擊戰術也主要是在艦艇編隊防區外實施攻擊。
2)超音速類反艦飛彈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一種反艦飛彈武器。一些國家正準備研製和裝備,特別是俄羅斯法國等研製的超音速飛彈投入國際市場,必將使反艦飛彈的威脅出現新的變化。
3)隱身技術的發展和套用,將使反艦飛彈的雷達反射面積進一步減小,一般都在0.01~0.05平方米之間,而隱身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也小於0.1平方米,突防機率高,突然性大,難以防範。

水面艦艇防空作戰能力需求

根據空中威脅環境的分析看出,隨著對艦攻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反艦飛彈在戰術上的大量使用,對水面艦艇防空作戰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
⒈海上機動編隊具有依靠航空兵力在距編隊150~500公里的範圍內進行防空作戰的能力,應能有效地打擊空中和水面各種反艦飛彈的攻擊平台。
⒉艦艇編隊具有中、遠程區域防空作戰能力,以保證對距編隊100公里以內,高度25~18000米左右範圍內的空域實施有效控制,能攔截敵電子干擾機、偵察機、部分中程反艦飛彈的載機以及攜帶各種近程反艦武器的載機。
⒊艦艇編隊具有在中、近程範圍內抗擊反艦飛彈武器飽和攻擊的能力,即縮短中、近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反應時間和火力周期,增加火力通道數,以提高中、近程防空飛彈武器的反導火力密度,對付10秒鐘內同時來襲的6~8枚反艦飛彈的典型攻擊。
⒋艦艇編隊具有對付超音速、大機動和隱身類反艦飛彈目標的能力。
超音速類反艦飛彈的飛行馬赫數達2~3,機動過載能力超過10g。因此,防空飛彈的飛行速度、機動過載和制導精度必須相應提高以滿足作戰需求。而隱身類反艦飛彈目標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01~0.05平方米之間,因此,水面艦艇傳統的雷達探測器探測手段已滿足不了作戰需求,必須充分利用目標的雷達反射面積、射頻特性、紅外輻射特性甚至是環境效應特性等綜合探測手段來提高對這類目標的發現距離和發現機率。
⒌要具有電子對抗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防空飛彈武器系統要具有良好的抗電子干擾能力,能在強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作戰。

海軍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發展對策

⒈艦艇編隊防空必須依靠有效的對空防禦體系
未來海上編隊要想生存,不可能指望通過一兩型武器來完成防空作戰任務,必須依靠有效的由不同兵力、不同武器形成的對空防禦體系。
在防禦體系中,艦載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主要使命是:實現距編隊100公里以內有效的局部空域控制,攔截進入該空域的威脅目標,與航空兵力、電子戰裝備、艦炮共同完成對空防禦和水面艦艇編隊防區的空域控制任務。
⒉艦載防空飛彈武器系統應有三個空域的層次構成
⑴遠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作戰高度25~18000米,主要攔截中高空、中遠程各種飛機目標,兼顧對低空目標的攔截,能有效地對100公里以內的空域實施控制,屬制空型武器。
⑵中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射程45公里以內,作戰高度5~15000米,主要攔截中低空、中近程飛機目標,兼顧對反艦飛彈目標的攔截,屬主戰型武器。
⑶近程和末段防禦的艦空飛彈武器系統:射程10公里以內,作戰高度4~6000米,主要攔截低空、超低空、近程飛機和掠海反艦飛彈目標,屬點防禦型和自衛型武器。至於艦艇編隊中不同層次的艦載防空飛彈武器的配置結構,則因編隊的具體情況而異。
⒊提高中近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火力密度是實現艦艇有效防空的當務之急隨著艦艇防空能力的不斷提高,特別是中、遠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作戰使用,空襲一方想從中、高空空域突防則很難獲得優勢,而在超低空、掠海空域,由於存在地球曲率和複雜的海洋環境,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該空域自然環境的影響更有利於空襲一方。通常艦上雷達探測到採用超低空突防戰術的飛機在40公里左右,而艦空飛彈武器系統對其最大攔截距離也只有25~30公里。特別是大多數反艦飛彈的雷達反射截面較小,巡航高度非常低,即使艦上探測系統發現目標,艦空飛彈武器攔截該類目標的次數一般只有1~2次。如果是類似俄蚊子類超音速反艦飛彈,則一般對其只有1次攔截機會。加上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戰術,使得現有的艦空飛彈武器系統已很難有效防禦。因此,提高中、近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火力密度是抗擊反艦飛彈飽和攻擊的有效途徑。
主要的技術手段有:
——系統採用相控陣跟蹤制導或多通道配置的總體技術。
——飛彈採用垂直發射技術。
——飛彈採用主動雷達/被動雷達或被動紅外尋的制導和複合制導技術,實現發射後不管。
⒋利用空中探測、跟蹤、制導等手段,充分發揮中遠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潛力,實現超視距攔截由於掠海反艦飛彈的威脅日益嚴重,未來海上艦艇對空防禦作戰,除了在視距範圍內實施對該類目標的攔截外,反導縱深還要向超視距範圍擴展。而中、遠程艦空飛彈無論在有效射程、飛行速度、可用過載等方面均有優勢,主要的問題是必須解決對目標的探測跟蹤和飛彈的制導。美國為了實現中程艦空飛彈武器的超視距作戰,正致力於採用協同作戰能力技術的研究,以實現對目標的超視距跟蹤/照射,將標準2飛彈的反導距離提高到40~50公里。因此,綜合利用編隊多探測器探測技術、複合制導技術等手段,實現中、遠程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超視距攔截,加大作戰縱深,提高有效攔截目標次數,對抗擊隱身目標和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