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筍

海筍

海筍(Pholas dactylus)為軟體動物門雙殼綱海螂目海筍科的一種。貝殼薄,兩殼相等,前後端開口,白色,具淡褐色殼皮,殼面有肋、刺和生長紋

殼頂近前端,前端貝殼邊緣向外卷,成為前閉殼肌原板的附著面。水管極發達。足短,呈柱狀,末端平,呈截形。貝殼的背、腹和後端常具副殼。海筍種類很多,有的在泥沙灘上穴居,有的在木材中穿洞生活,對木質建築有一定危害。也有的在岩石上鑿洞生活。

基本介紹

世界分布,海筍分布,生活習性,吉村馬特海筍,形態特徵,繁殖特性,海筍特長,營養價值,檢測健康,

世界分布

海筍科(Pholadidae)海生雙殼類軟體動物。世界性分布。善於鑽鑿岩石、貝殼泥炭、硬黏土或軟泥。多棲潮間帶,少數在深水中。兩片殼的一端各有數列切割緣,有鋸齒,用於鑽鑿。有幾種鑽入深度僅過殼長,有長水管的種類則鑽入數倍於殼長的深度,其水管有堅板保護。取食水中小生物。分布於大西洋兩岸的大海筍(Zirfaea crispata)長8公分(約3吋),殼長形,灰白或銹色,見於潮間帶到75公尺(250呎)深範圍內,鑽在石灰石和木材中,馬特海筍(Martesia striata)長2.5公分,灰白色,生活在木材中,破壞漁船和海港木材建築。史氏馬特海筍(M. smithi)像灰豌豆,鑽在岩石和貝殼內。北冰洋到下加利福尼亞的平頂海筍(Penitella penita)鑽入硬黏土、沙岩和水泥,有時危害建築物。指海筍(Pholas dactylus)能鑽入片麻岩內,會發光。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智利海筍(Pholas chiloensis)是當地的食用貝。
海筍海筍

海筍分布

中國見到的近似種還有:東方海筍,是印度太平洋熱帶種,在中國僅分布於廣東東部和海南島;大沽全海筍,僅分布於浙江以北沿海;馬特海筍,是世界熱帶種,中國僅在廣東沿海和南海諸島發現,生活於木材中,對木質建築有一定危害;吉村馬特海筍,僅分布於日本和中國沿海,在岩石中穿孔生活。

生活習性

海筍的種類很多,有的是在泥沙灘上掘洞穴居的,有的是在木材中穿洞生活的,也有的能把岩石鑿成洞,在裡面居住的,後—類型的種類對港灣中岩石的建築物有一定的害處。它們的為害情況雖然不像船蛆那樣普遍,但是有時候也是很嚴重的。
海筍海筍

吉村馬特海筍

有一種名叫吉村馬特海筍(Martesia yoshimurai (Kuroda et Teramachi),它能把防波堤的石頭鑿成很多很深的洞穴,從石頭的外表就可以看到許多蜂窩狀的洞穴口;如果把石頭擊開,便能看到被它們挖掘的很多密集的橢圓形洞穴的全貌了。在一塊長約30厘米、厚約22厘米、寬約29厘來的石頭塊中,就曾找到過43個活的海筍,空貝殼還有40個。表面上看起來,像這樣一種小動物似乎是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它的破壞力卻實是不小。

形態特徵

海筍的身體呈長卵形。貝殼表面的中部,由背面向腹面有一條稍微向後方傾斜的線溝,把貝殼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稍稍凸出,表面生有很顯明的齒紋;後部平滑,表面沒有齒紋而生有環形的生長線
海筍和船蛆一樣,在它身體的末端也有兩個水管,不過它的這兩個水管,除了末端很小的部分分開以外,其餘的部分都是彼此癒合在一起的,所以從外表看好像只有一個水管。它的水水管很長,在伸展的時候大約與貝殼的長度相仿。在平時,海筍把水管伸到岩石洞口,從入水管吸收新鮮海水和食料,從排水管排出排泄物或生殖細胞。它的水管末端生有恰好與岩石顏色相同的色素斑點,所以別的動物不容易發現它。這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色。
海筍海筍
很多種海筍的幼年個體和成年個體的形狀很不一樣,乍一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如果觀察一下它的生長情形,就會了解不同的形狀是生長階段不同的結果。例如吉村馬特海筍幼年的個體,貝殼稍微短些,兩殼在前端腹面不關閉,所以足是露在外面的。貝殼前端邊緣有鋒利的小齒,背面具有一個馬鞍狀的軟片,叫做原板。成年的個體,貝殼稍微長些,兩殼前端腹面用石灰質的胼胝關閉,足萎縮,包在胼胝之內。貝殼背面,在原板的後方又生出一個梭形的後板。同時在腹面後段兩殼之間也生出一個棱形的腹板。這樣它的整個身體除了水管以外,便完全包被在貝殼之中了。
因為海筍除了原有的兩個貝殼之外,還有原板、後板、腹板等石灰質的附屬物,所以從前人們都認為它們屬於多殼類。

繁殖特性

海筍有雌雄性的分別。它的繁殖時期隨種類不同,例如吉村馬特海筍是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中。到這個時期,它的生殖腺非常肥大,雄體的精子和雌體的卵都成熟了,成熟的精子和卵順著水流從排水孔排到海水裡。卵和精子在海水裡相遇而受精,受精卵開始發育,並很快地變成擔輪幼蟲,然後再變成面盤幼蟲,在海里游泳一個時期以後,遇到岩石就開始鑽入。在實驗室里,卵發育成幼蟲以後,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給它放入石塊,便可以鑽入。如果不放石塊,經過40多天,它還能繼續游泳生活。這說明它鑿石塊的早晚是和遇到石塊的早晚有關係的。不過如果它始終遇不到石塊,就不能發育成長了。幼蟲在鑽進石塊以後,變化很快,短期內便變成成蟲的樣子,並且加緊挖鑿岩石,隨著身體的生長,逐漸深入岩石。面且它一鑽進岩石,便從此不能再從岩石里出來了。
海筍海筍

海筍特長

海筍是怎樣鑽鑿岩石的昵?從很早時候起人們就注意這個問題了。可是因為這種動物是長在岩石裡面的,它的活動情形很不容易觀察,所以很難肯定它到底是怎樣鑽鑿岩石的。有人認為它是用機械的方法,也就是用足和貝殼鑽磨岩石的;也有人認為它是用化學的方法,也就是由足部分泌一種酸性液體侵蝕岩石的;還有人認為它是同時並用達兩種方法來鑽鑿岩石的。大多數學者同意第一種說法,承認海筍是用機械的方法挖鑿岩石的。這可以從它的生長過程得到證明。
海筍海筍
由於幼年的吉村馬特海筍貝殼前端腹面不封閉,有鋒利的小齒,足露在外面;而成年的個體則是足部萎縮,並且為石灰質的薄片所包蓋,貝殼前端鋒利的小齒也完全與新生的石灰質薄片相癒合。幼年個體與成年個體有這些不同,正好說明它在幼年時一邊生長,一邊用齒和足配合著鑿石,而達到成年以後不再生長了,齒不鋒利了,足給包了起來,便不再鑿石了。
從岩石里剝出來的個體,培養在海水裡面,因為它們已經脫離了岩石,根本得不到鑽石的機會,所以即使是很小的還沒有達到成年的個體,足也會漸漸的萎縮,貝殼前端腹面也會逐漸封閉起來。達就可以說明足和貝殼對海筍挖鑿岩石的功用了。
實際上,它也和船蛆相仿,是用足吸附在岩石表面,旋轉貝殼,利用貝殼前端的小齒把岩石逐漸銼掉的。
海筍是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鑽入而給以毀壞呢?根據調查,這種動物都是生活在石灰石裡面的,在花崗岩中從來沒有發現過。在塘沽新港的防波堤上,也只是石灰石才遭到破壞。可能因為花崗岩此較硬,它鑽鑿不進去。
防治海筍危害,在大海中巨大的建築物上施用藥品,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我們就必須多從其他方面想些辦法。我們已經知道它只能侵害石灰石而不能侵害花崗岩,那么在海中建築碼頭或防波堤時,避免用石灰石,而採用花崗石,就可以防止它的為害了。此外,像防止船蛆為害一樣,我們也可以用減低港口海水含鹽量的辦法來防治它。例如吉村馬特海筍,雖然它的成體對低鹽度的海水抵抗力很大,可是,它的幼蟲,對低鹽度海水的適應能力卻很差。所以如果使港口的海水含鹽量低到能使它的幼蟲致死的程度,也可以防止為害。
有的海筍如廣東沿岸的馬特海筍,不鑽岩石而鑽木材,對海中的木材有一定危害。但它和船蛆不同,它不吃木材,只是鑽木為家,所以用防船蛆的方法防除它不一定有效。
還有些生活在泥沙灘的海筍,如海筍、全海筍,個體常很大,肉很鮮嫩,是很好的海產食品。

營養價值

海筍,又名象拔蚌,個體有大有小,棲息地因種類而異。通常其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為觸鬚),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形狀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其食用部分主要取其拔(水管),其拔肉色潔白,肉質細嫩,口感清鮮甜美,被視為名貴滋陰海鮮美味品種之一。海筍的出肉率高,達60% -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為水管肌,占總食用量的30% -35%,每100克含熱量81千卡、蛋白質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營養價值。

檢測健康

(圖)檢測健康(圖)檢測健康
英國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海筍具有一種神奇的功能,它可以檢測出一個人是否生病或者處於疲勞狀態。
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夫婦羅伯特?奈特(Robert Knight)博士和簡?奈特(Jan Knight)博士在研究中卻發現,海筍體內有一種很神奇的化學物質,它可以監測人體白細胞活動狀況,從而預測運動員身體處於什麼狀態。
羅伯特博士介紹說,這種化學物質實際上是一種發光蛋白(pholasin),當它遇到人體白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自由基”(free radicals)時,就會發出藍綠色的光芒。這是因為白細胞是機體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禦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而白細胞在抵禦疾病入侵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不僅會殺死病菌,也會讓海筍體內的發光蛋白發出亮光。發出的光線越亮,表明人的健康狀態也越差。此外,它不光能檢測出人是否生病,當人處於疲勞或者亞健康狀態時,它也能通過光亮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