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猿說

海猿說

海猿說是一種人類起源學說,學說中指出人類的真正祖先應當是海猿。海猿 說是在質疑進化論中,年代斷層的前提下進行研究而得出的。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問世,並逐漸戰勝腐朽的宗教觀念以來,進化論思想已深入人心,而海猿說對進化論提出了“挑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猿說
  • 屬於:一種人類起源學說
  • 提出學說: 1960年
  • 依據論點:人類具有光滑的皮膚
研究背景,提出學說,依據論點,其他論點,專家疑點,引發學說,最新研究,

研究背景

人們普遍相信,我們的祖先是由猿類逐漸進化而來的。根據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和當代考古成果,我們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時間表,即:古猿,生活於800萬至700萬年前;南猿,生活於420萬至100萬年前;猿人,生活於170萬至20萬年前。不幸的是,在這條漫長的時間鏈上,有段化石空白期:古猿與南方古猿之間空缺280萬年。在這段空缺時間裡,沒有找到任何有關人類起源的過渡性生物的化石,這就給傳統的人類起源理論“人是從靈長類生物進化而來的”留下了疑團。
進化論進化論

提出學說

南方古猿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類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史上,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指出:地質史表明,400萬至8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從而進化成了海猿。幾百萬年之後,海水退卻,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陸地。它們才是人類的真正祖先。這就是震世駭俗的“海猿說”。
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進化出了後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領,這就為再次登入後的直立行走、解放雙手、乃至於發展語言準備了條件。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得以超越其他猿類,進化成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說”進一步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徵,同其他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迥然不同,而與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倒是十分相似。

依據論點

1、人類具有光滑的皮膚。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生長有濃密的體毛,唯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
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也明顯地不同於陸生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生哺乳動物相近。”
水生起源說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假設,但至少不是這一條。人類,特別是白種人的脂肪,更可能是因為寒冷和飲食習慣造成的。
原文誤解了“真皮層脂肪”與“筋膜層脂肪”,這兩種脂肪合稱“皮下脂肪”。
現代科學家為了反擊“水生學說”,將“皮下脂肪”這個概念錯誤引導。人類是否起源於水生,暫時不清楚,但人類確實擁有特異於靈長類的“真皮層脂肪”。某些學者為了反擊“水生學說”,將“筋膜層脂肪”與“真皮層脂肪”混淆進去,決意混為一談。事實上人類也擁有廣泛的陸生特徵,我們正是生活在陸地上。在真皮層以下,筋膜層之上,人類擁有大量的“筋膜層脂肪”,人體脂肪大概有三分二貯存於此。但該類脂肪呈現固態,而“真皮層脂肪”則以近似於液態的存在,在真皮層內相成一道周密的保護,部分女性在游泳時,皮膚會出現“滲壓”,“真皮層脂肪”會滲出體表,形成一層“凝脂”。包括所有女性在內,雖然該特性表達得不太明顯,但只要經過浸浴,即使不用任何的洗滌用品,皮膚也會呈現光澤與滑膩。
在所有的靈長類當中,均找不到人類的這一層“真皮層脂肪”。
3、人類通過淚腺分泌淚液以排出鹽分,控制體內的鹽分平衡,這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徵,而在靈長類動物中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4、人類所具有的正面性行為,通過出汗散發體熱的現象,也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大相逕庭。
5、婦女在水中分娩痛苦減少,而嬰兒也喜歡水,並有游泳的本能,這也說明人類與水的關係非同尋常。
6、除人類外的靈長類動物對鹽類有著精準的攝入把握,而且在缺少鹽時會表現出焦躁的行為。這一點人類與他們不同,而和海豚海豹等海生哺乳動物相同。
7、海豚在出生時,也是由一個充當“接生婆”的海豚來迎接小海豚。
8、人喜歡吃魚,貝類等水生生物,而猿猴則不。魚類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大腦發育有益。國外一位著名營養生物化學權威曾指出,人之所以進化到現在的程度,食用魚是很重要的原因。
9、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鐘的時間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
10、人在懷抱別人時,會把被抱者的頭抱到懷抱者頭部相平行,而靈長類動物則是懷抱在胸部

其他論點

1983年英國科學家愛爾默等人在非洲直立猿人化石的發現地考察後也指出,這裡“貝冢”中的貝殼,大都是深海貝類,沒有高超的屏息潛水技術,是不可能的。很明顯,生活在這裡的古代猿人,正好具有這種潛水本領。而這一點,是任何其他陸生動物都不可能實現的。

專家疑點

海洋生物化石 1、古猿在下海生活的400萬年里,獲得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徵,但當它們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只適應于海洋生活而不適應於陸地生活的特徵;重返陸地已經幾百萬年了,為什麼這些特徵還沒有丟失?
2、對於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釋。因為,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卻仍然沒有發現海猿的化石。因此,時至今日,化石缺環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3、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400萬至5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引發學說

人體基因放大圖片 有一些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了“海陸雙祖先複合說”。即人類可能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他們認為,對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的較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在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因為重組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也許只用了幾代或者十幾代人的時間,這對於地質年代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難發現的。這一假說,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類為什麼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徵的原因,至於參與重組的是哪一種海洋生物,卻沒有找到充分的證據。

最新研究

國際線上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3日報導,美國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近日公布的研究理論認為,海洋中可能確實存在類似“美人魚”的生物,它們的真身是古猿在進化成為人類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分支——“海猿”。
“美人魚”可能不僅僅是神話中的生物“美人魚”可能不僅僅是神話中的生物
根據這一理論,在古猿進化成早期人類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古猿進入了水中生活,成為“海猿”,它們可能在進化過程中逐漸消失並被人類遺忘了,卻以“美人魚”的神話形式在人類記憶中流傳下來。  動物星球頻道的查理·福利(Charlie Foley)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進化史的非常激進的理論,但是我們正在接近這個古老謎團的真相。這促使我們思考,美人魚可能不僅僅是神話中的生物。”  儘管類似“海猿”的理論經常被視為偽科學,但諸多證據顯示早期人類的確生活在海洋附近,而且他們在非常早的時候就具備了驚人的航海能力。在希臘主陸與附近海島上都發現了10萬年前穴居人使用的工具,證明他們那時候已經能夠乘船旅行。  福利還說:“人類與其它靈長類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卻有許多與海洋哺乳動物相似的特徵,比如手指之間的蹼狀結構以及皮下脂肪等。此外,我們還有游泳、控制呼吸的本能。人類最長可屏住呼吸20分鐘,遠比其它陸地生物更長。”(沈姝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