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邊街

位於太原市文瀛公園之東,與公園僅是一牆之隔的那條街巷,就是海子邊東街。“海子”,是太原的方言,相當於國語中的水潭、水池、湖。早年,太原的海子不少,有“海子堰”、“南海子”、“西海子”、“新南海”等。所謂海子堰,指今文瀛湖,而新南海則是民國期間對今迎澤湖的稱謂。海子邊東街的得名,正是因其在海子堰的東邊而得。追溯此街的形成和發展,也還需費點筆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子邊街
  • 位於:文瀛公園之東
  • 海子的由來:是太原的方言
  • 相當於:國語中的水潭、水池、湖
歷史沿革,相關傳說,

歷史沿革

海子邊東街一帶,最早叫做金雞嶺,是瀕臨海子堰的一個土崗。今海子邊東街,就是當年這丘土崗與這汪積水之間的一條緩衝銜連地帶。宋代之前,這裡屬於陽曲縣唐明古鎮東畔的郊野。趙光義滅北漢,焚晉陽之後,北宋名將潘美在唐明鎮的基礎上新建了太原城,而太原城的東門——朝曦門,就位於這個土崗積水的西邊,那條由東城門護城河橋作為起點的橋頭街,就一直延伸到土崗和積水北側。明初,先在太原城東郊興建晉王府,繼而擴展太原城,將晉王府與這丘土崗並這汪積水同時圈入城內。於是,這土崗便成為太原城中的高地,每逢晴日,它最先接受朝陽的沐浴,又最後與夕陽告別。終日間金色的陽光普照在黃漫漫的土丘上,金光燦燦,仿佛一隻金色雄雞側臥水旁,所以得名金雞嶺。

相關傳說

在民間則有這樣一個傳說。很古時候,一隻巨鱉潛藏於長海子和圓海子(即今文瀛湖南北兩湖的俗稱)底,長年累月進行修煉。一日張天師途經這裡,發現這個怪孽已快修煉成精,遂將一道金符貼于海子東邊的土崗上,這個土崗化為一隻金雞,降壓巨鱉於水底,使其永世不得翻身。於是這個土崗得名金雞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