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同澤中學

海城同澤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海城同澤中學位於海城市區東南部,是張學良為造福桑梓,振興教育,於1928年投資40萬銀元興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城市同澤中學
  • 創建時間::1928年
  • 類別::中學
  • 學生人數::1200
  • 所屬地區::中國 海城市
  • 創立人:張學良
簡介,歷史沿革,概述,地圖信息,

簡介

海城同澤中學位於海城市區東南部,北依玉皇山,南臨楊柳河,環境優美,風景宜人,是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為造福桑梓,振興教育,於1928年投資40萬銀元興建的。以“同澤”為校名,取自《詩經》無衣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旨在互相幫助,發奮圖強。
創辦至今,已八十餘年。其間,同澤經歷了抗日戰爭的烽火,經歷了解放戰爭的硝煙,經歷了建國以來的曲折,但始終牢記“乃文乃武,興學圖強”的宗旨;始終秉承“愛國尊師,勵學崇實”的校訓;始終堅持“公平教育、平民教育”的方向。屢克時艱,傳道授業,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出類拔萃,經世致用的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
與此同時,經過80餘年風雨歷練,經過歷代同澤人的不懈努力,同澤中學正以深厚的歷史積澱、優美的校園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教學管理、豐碩的教研成果,發展成為鞍山地區獨一無二的歷史名校;發展成為學生嚮往社會認可的地方名校;發展成為高中職業綜合發展的特色名校。現在,共設教學班55個,在校學生2200人,其中職教部762人,高中部1438人(海城每4名高中生其中就有一名是同澤學生)。教職工235人,其中研究生學歷42人,碩士學位7人,首席教師2人,高級教師66人,鞍山市級骨幹教師18人。職業藝術類考生專業測試合格率連續幾年實現100%,高考升學率達90%以上,被上級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花園式學校、省級綜合辦學示範高中。堪稱百年文運、底蘊深厚、名師薈萃、學風日盛。
地理位置:海城市同澤中學位於海城市區東南,坐南朝北,地理坐標北緯40°23′,東經122°40′。
同澤中學南臨海城河,北依玉皇山,呈依山傍水之勢,風景優美宜人。同澤中學建校以來,一直從事教育事業,從未變更,因此校園學風氣氛很濃,由於學樣領導分期實施校園環境整治,因此校園環境十分優美,春夏鮮花浪漫,秋冬蒼柏翠松,被評為省重點中學,遼寧省花園式學校。
由於歷史原因,校園的周邊環境較為惡劣,學校的保護範圍和建設轉制地帶低矮的瓦居亂占,現在也沒有改變。

歷史沿革

(1)1928年,張學良在瀋陽召集海城的知名人士,辭行備建設。
(2)1929年4月,同澤中學破土動工。
(3)1930年6月,召開竣工典禮。
(4)1931年正式驗收使用。
(5)抗日戰爭時期,同澤中學為“師道學校”。
(6)國民黨統治時期,國民黨強遷省第三師範學校在同澤中學。
(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同澤中學為開辦高中至今,曾用名海城聯合中學和海城一中。1984年恢復同澤中學名稱。

概述

總體狀況描述:同澤中學位於海城市玉皇山下,座南朝北,南臨海城河,現有紅磚樓七棟,總建築面積15186平方米,占地面積75375平方米,原有的建築有辦公樓,建築面積2892平方米,二棟宿舍樓建築面積1855平方米,職業樓(教學樓)建築面積2320平方米。校園內的四幢二層主樓均為主字頂式現代建築。磚木結構,水泥瓦,水泥沙灰罩面。校內還有食堂、廚房、鍋爐房、車庫、警衛室等附屬建築,其中一部分為解放後新增建。
詳細狀況描述:同澤中學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推行新政、培養人才,投資四十萬銀之所興建。以“同澤”為校名,取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旨在培養桑梓子弟,同仇敵愾,共報家仇國狠。
1928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子張學良為紀念父親,培養家鄉子弟,從家產中撥出銀洋500萬元,作為教育基金,補助東北大學。另提40萬元在原籍海城創立同澤中學。同年8月張學良聘請同邑人陳興亞(東北憲兵司令)、范郎青(遼寧省議會議長)、姜雨田(邊業銀行總裁)、劉鳴九(遼寧事業廳廳長)、陳蔭堂(海城縣教育局長)等人組成籌備海城同澤中學董會,張學良自任董事長,並由學校董事會推舉孫恩元為校長,負責籌備選擇校址、修建校舍、備置儀器、延聘教師、招考學生等事宜。縣長孫文敷協助購得城東南玉皇山南麓的原畝產菜田320畝,由基泰公司設計繪圖監工,省內招標以18萬元交由華商義川公司承建。1929年4月15日破土動工,1931年初正式驗收使用。

地圖信息

位置:同澤路文化街7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