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紹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和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國歷史政治、風土人情,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國圖志
  • 作者:魏源
  • ISBN:9787807615514
  • 定價:180.00元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2011年2月1日
  • 開本:16開
創作背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鑑賞,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中國近代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書名中“海國”的涵義是海外之國。
海國圖志 清刻本海國圖志 清刻本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於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於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於1842年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作者為什麼要編撰此書呢?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講得非常清楚:“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這就是說,寫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夷情”,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禦外侮,振奮國威。這給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頑固派,擊一猛掌。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對付外國侵略者,不能“舍其長,甘其害”,而必須“塞其害,師其長”,只有“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
1847-1848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為60卷本,刊於揚州;到1852年又擴充為百卷本。全書已達500卷之多。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巨著。《海國圖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為基礎外,先後徵引了歷代史志14種,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種,另外,還有各種奏摺十多件和一些親自了解的材料。應當注意的是,其史料來源還有外國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國人馬禮遜的《外國史略》、葡萄牙人馬吉斯的《地理備考》等20種左右的著作。
書中徵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所記各國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係、宗教、曆法、科學技術等,都超過了前書。所以有人譽《海國圖志》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因它不但詳細記載外國情況,還首次從理論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
《海國圖志》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它向人們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國地圖,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詳敘各國史地。這樣,使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國圖志》中,作者不僅重視工商業,並由經濟擴展到政治,由原來對西方“堅船利炮”等奇技的驚嘆,發展到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介紹。至此,魏源的“師夷”思想發展到了他那個時代的高峰。
就拿介紹美國民主政治來說吧,《海國圖志》中,徵引《地球圖說》《地球備考》《外國史略》,《瀛環志略》等書中的材料,詳細地介紹了美國民主政治,涉及到美國的聯邦制度、選舉制度、議會制度等方面。由於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魏源沒有像後來的康有為梁啓超等人那樣,向資產階級轉化,成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此時魏源的“師夷”思想實質,仍屬於封建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思想範疇。
魏源不僅是愛國志士,而且是傑出的軍事思想家。他在戰略防禦的思想指導下,提出了“以守為戰”、“以逸待勞”(《海國圖志·籌海篇三》)的戰略思想,以至“誘其深入”、“堅壁清野”、“出奇設伏”、“水陸夾攻”、“草木皆兵”(《海國圖志·籌海篇一》)等戰術原則。魏源這種以弱勝強的戰略戰術思想,不但適用於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適用於遭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其他國家。當時有個叫鷲津毅堂的日本人,為了尋求“防英夷之術”,讀了魏源的著作後,感慨地說:“海防之策莫善於是篇。”(《聖武記采要序》)
在中國古代,受認識自然水平的限制,人們想像在中國的四周是大海環繞,誤認為中國位於中心,其他的國家都在海外。這種觀念在古代中國人的頭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直到明朝末年,外國傳教士利瑪竇帶來了世界地圖,中國人才知道中國不過處於世界的一隅而非世界的中心。當時,即便認可了利瑪竇世界地圖的人,也對偏於全圖一隅的畫法心理上不能認同,利瑪竇因而也不得不改繪他的世界地圖,將中國置於地圖的中央。魏源雖然了解世界各國的分布,但在他的意識里,世界仍然是以中國為中心的。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使用了“海國”這一概念,其實他已經清楚許多國家在陸地上與中國是連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國”分為“海岸之國”與“海島之國”,將在地域上與中國相連的國家稱為海岸之國,將真正的“海外之國”稱之為海島之國。也就是說,世界各國,不是“海岸之國”就是“海島之國”,惟有中國例外,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可見,作為新思想倡導者的魏源,雖然對中國以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沒有擺脫中國中心觀念的影響。

內容簡介

《海國圖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魏源林則徐囑託而編著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輿地和各國歷史政制、風土人情,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它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不足九萬字的《四洲志》為基礎,將當時蒐集到的其他文獻書刊資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論文進行擴編,初刻於道光二十二年,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補刊刻為六十卷。隨後,又輯錄徐繼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環志略》及其他資料,補成一百卷,於鹹豐二年刊行於世。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對於如何抵抗外國的侵略,有力地打擊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在如何睜眼看世界,他寫出了名著——《海國圖志》。他就是愛國主義者----魏源
1841年8月,魏源在鎮江與被革職的林則徐相遇,兩人徹夜長談。魏源受林則徐囑託,立志編寫一部激勵世人、反對外來侵略的著作。他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為基礎,廣泛蒐集資料,編寫成《海國圖志》50卷。此後,他對《海國圖志》一再增補,1847年刻本擴為60卷,1852年(鹹豐二年),全書達到100卷。該書敘述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並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對當時思想界有很大影響。
《海國圖志》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其“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命題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夷夏之辨的文化價值觀,摒棄了“九州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別種文化樣式、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闢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新風氣。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 名遠達,字默深,漢族,湖南邵陽人,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
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於湖南邵陽縣金潭(今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鹹豐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歿於杭州。
魏源21歲時,父親魏邦魯由地方調往京師做官,他就隨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則徐龔自珍等愛國志士交往甚密,經常議論時政。由於魏源富有朝氣,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場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做幕客和從事寫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國圖志》外,還著有《聖武記》《元史新編》《清夜齋詩稿》《古微堂詩集》和《默觚》等。
鴉片戰爭爆發前,林則徐被任為欽差大臣去廣東禁菸,他為了了解外國的情況,組織了一個班子翻譯外國的報紙和書籍,他主持彙編的《四洲志》一書,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後來,林則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資料送給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寫成《海國圖志》。

作品鑑賞

《海國圖志》在中國近代史學史上,是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開始在中國介紹有關世界歷史的知識。司馬遷以後,歷代正史多立有外國傳,但這些記載大多集中於中國邊境的國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瑩撰成的《康輶紀行》。《四洲志》純是一部譯作,而《康輶紀行》系合日記雜錄而成。而《海國圖志》,它不僅在編纂和內容上彌補了《四洲志》和《康輶紀行》等書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結構和理論方法,被譽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海國圖志》的劃時代意義,還在於給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明末清初,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華,帶來了世界知識的新東西,但卻不被人們所重視。鴉片戰爭爆發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顯官達貴,不知英國在何方,為什麼成為海上霸王。《海國圖志》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它向人們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國地圖,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詳敘各國史地。這樣,使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國圖志》中,作者不僅重視工商業,並由經濟擴展到政治,由原來對西方堅船利炮等奇技的驚嘆,發展到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介紹。至此,魏源的師夷思想發展到了他那個時代的高峰。
所謂“師夷” 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魏源說:“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他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敵制勝。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從反侵略立場出發,以師夷為手段,以制夷為目的,表現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
由於當時學術水平的限制,魏源的《海國圖志》當然不是一部完善的著作,全書除《籌海篇》和各部分的敘文、按語以及《元代北方疆域考》等文字為精心撰述外,其餘大多是輯錄他人著作彙編而成的。這樣,在彙編時其中原有的欠缺和錯誤,他並沒有下大功夫去糾正。比如,百卷本所輯之世界各國分圖,由於原書繪製技術差,致使位置、距離、形狀等亦多偏差,並不準確,魏源卻沒有逐一糾正。再如,魏源在書中認為,“亞墨利加一土,孤懸宇內,亘古未通聲息,英人於前明萬曆年間探得之”(卷五十二)。其實,美洲是義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的,而不是英國人,時間是在1492年,比明萬曆年間要早得多。
《海國圖志》不愧是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史學史上的一部傑作,它對海內外起過深遠的影響。梁啓超讚譽說:“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實為先驅。”(《清代學術概論》)尤其是他在該書中所闡發的“師夷”思想,對中國當時和後世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清朝晚期的洋務運動,就是受魏源“師夷”思想的影響,加以運用和發揮的。當然,應該指出的是,洋務派的思想與魏源的“師夷”思想雖有共同性、繼承性,但二者並不盡相同。魏氏是地主階級改革派,而洋務派則是大地主大官僚。魏氏倡導“師夷”的目的是為了“以彼長技,御彼長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師夷”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民”,“資夷力以助剿濟運”,鎮壓國內農民革命。在洋務派之後,早期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如馮桂芬王韜等人)及後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對“師夷”思想加以發展和豐富。
《海國圖志》在國外,尤其是日本,也有一定的影響。此書出版後傳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60卷本,爭相購讀。它曾在明治維新中起過一定的作用,現代日本學者井上靖說過:“幕府末期日本學者文化人等,……例如,橫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傾向開國主義,其契機是讀了中國的《海國圖志》。”(《日本現代史》)日本維新潮流日趨高漲,倒幕府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在1868年釀成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統治。可見,魏源《海國圖志》在介紹和傳播西洋情形與一般近代文化,在影響日本維新運動的發展上確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正如梁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

作品目錄

海國圖志原敘
海國圖志後敘
卷一
籌海篇一議守上
籌海篇二議守下
卷二
籌海篇三議戰
籌海篇四議款
卷三
海國沿革各圖
海國沿革圖敘
東南洋各國沿革圖
西南洋五印度沿革圖
小西洋利未亞洲沿革圖
大西洋歐羅巴各國沿革圖
漢魏唐西域沿革圖總敘
漢西域沿革圖一
北魏書西域沿革圖
唐西域沿革圖
元代疆域圖敘
元代西北疆域沿革圖
地球正背面全圖
亞細亞州各國圖
亞細亞州全圖
朝鮮國北界圖
朝鮮國中界圖
朝鮮國南界圖
安南國圖
東南洋沿海各國圖
中南兩印度國合圖
東印度圖
五印度國圖
五印度國舊圖
西域各回部圖
西域押安比路治三國圖
百耳西亞國圖
亞拉比亞國圖
土耳其國全圖
南土耳其國圖
俄羅斯國全圖
亞細亞州內俄羅斯國圖
日本國東界圖
日本國西界圖
東南洋各島圖
荷蘭國所屬葛留巴島圖
澳大利亞及各島圖
澳大利[亞]洲專圖
澳大利亞內新瓦里士圖
地面島圖
卷四
利未亞州各國圖
利未亞州全圖
麥西國圖
利未亞北方各國圖
英吉利所屬利未亞州南方各地圖
歐羅巴州各國圖
歐羅巴州全圖
大呂宋葡萄亞兩國合圖
瀛環志略大呂宋葡萄亞合圖
蘭西國全圖
佛蘭西圖
荷蘭北義兩國合圖
意大里國全圖
瑞士國圖
大尼國圖
普魯社國專圖
奧地利國專圖
北土耳其國圖
希臘國圖
瑞丁那威兩國合圖
歐羅巴州屬俄羅斯國圖
瀛環志略俄羅斯西境圖
異域錄俄羅斯國圖
英吉利本國三島國合圖
四州志?吉利國分部圖
瀛環志略英吉利圖
蘇各蘭圖
伊耳蘭島圖
亞墨利加州各國圖
北亞默利加州全圖
英吉利所屬加拿他國東邊各部圖
彌利堅國全圖
麥西哥國全圖
危亞地馬拉國全圖
北默利加內英俄二國屬地圖
亞默利加州各島圖
南亞默利加州全圖
可倫比國全圖
巴悉國圖
北路破利威兩國圖
[亞默]利加州南方五國合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