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兔

海南兔

海南兔(學名:Lepus hainanus Swinhoe),俗稱野兔草兔等,為兔科兔屬的哺乳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沒有亞種分化,是中國野兔中體型最小、毛色最艷麗的一種,體長不到40厘米,體重1.5千克。其外部形態特徵與草兔大體相似,尾毛上黑下白;、腹和四肢後面的毛均為白色;耳殼有明顯的白色邊緣,腳掌具暗棕色毛。

海南兔是一個獨居的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以黃昏或黎明時活動最頻繁。該種既不冬眠,也不夏蟄。分布於海南西部丘陵平野的灌叢低草坡和濱海地區的旱生性草原中。

海南兔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易危,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列為漸危。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兔
  • 拉丁學名:Lepus hainanus
  • 別稱:野兔、草兔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獸亞綱
  • 兔形目
  • 兔科
  • 兔屬
  • 亞屬:印度兔亞屬
  • 海南兔
  • 亞種:無
  • 分布區域:中國海南的陵水、東方、白沙、儋縣、樂東、昌江等地
  • 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70
  • 英文名:Hainan Hare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活動,食性,排泄,避敵,繁殖方式,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保護方法,瀕危因素,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其外部形態特徵與草兔大體相似,體形較小,頭小而圓。耳朵向前折時能超過鼻端,通常比後足長,與雪兔塔里木兔不同。體長35~39厘米,尾長4~7厘米,後足長9~12厘米,體重1.1~1.8千克。
體背毛色調比華南兔鮮艷,毛較柔軟,頭頂和體背毛棕黑色,腹毛多為乳白色,體側棕黑成分減少,由棕黃和棕白相混雜。背毛毛尖一般為棕黃色,接著為黑褐色,毛乾淡棕色,毛基以及絨毛則多為灰棕色。冬毛比夏毛更鮮明。眼先和眼眶周圍白色。耳上緣毛長,棕黃色,下緣毛短,白色,形成一白邊。頦部純白色,頸下棕黃色,前肢棕褐色,後肢內側棕黃,外側白色。 四肢趾掌為烏棕色。 尾的上面黑色,下面純白色。
頭骨較華南兔短,顱全長一般不超過80毫米。後頭較圓,傾斜向後,而鼻骨向前向下斜伸,因此頭骨輪廓比華南兔的圓,眶上突前後枝分別向前後伸出頗長,顴弓粗壯,弓體的側面有骨溝,於前端較深。聽泡小,呈三角形。下頜短而高。
齒式=28,第一對上門齒大,前齒面各具一條縱溝,並向齒中凹入,從橫斷面上看,溝底向左右兩邊延伸,成倒置的“Y”形,其間幾乎填滿粘膠質。第二對門齒呈圓柱形,極小,緊隱於第一對門齒之後。上頜第一前臼齒較第二、三前臼齒稍小,最後一個臼齒特小,呈柱狀。下頜第一前臼齒較其餘臼齒為大。

生活習性

活動

海南兔是一個獨居的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以黃昏或黎明時活動最頻繁。既不冬眠,又不夏蟄。由於終生在地面生活,遇到天敵時,海南海南兔首先利用臆蔽物儘量隱蔽,一動也不動,及至快被天敵發現時。則驟然躥起,無定向急速奔跑,最快時速可達70km。但是,海南兔並不在奔跑中消耗盡體力,而是在短距離猛衝後,突然停頓不再奔跑,然後急劇轉換方向奔賻,設法逃脫。一旦難於逃脫時,海南兔或用後腳猛蹋,或者躥起後用前腳扑打,或用牙咬。幾隻海南兔在一起活動時,遇到驚擾時,為報警則用後腳敲地,發出響聲。
海南兔海南兔

食性

海南兔是草食動物,但也吃昆蟲和螺類。通常以草本植物為食,無存草習性。食物缺乏時,它們便啃咬樹皮或嫩植。海南兔不會反芻,但有雙重消化的功能。

排泄

海南兔排泄兩種糞便,一種是正常的糞便,圓球形,排泄後不再吃下去;另一種則不是真正的糞便,而是一種潮濕的,為黏膜所包著的小圓球狀的軟糞,叫做胃囊,是由盲腸排出的。海南兔的盲腸較大,在盲腸里富積了大量維生素。這種軟糞排出肛門後,立即被海南兔吞掉。不咀嚼或略咀嚼,再通過消化道進行第二次的雙重消化,充分吸收濃縮後的維生素。由於具備這種特殊的雙重消化功能,可以使海南兔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長時期地不吃東西,而能維持生存。海南兔這種雙重消化的功能,在草食獸類中是罕見的。
海南兔

避敵

海南兔性情溫馴怯弱,禦敵能力差,通常以逃跑、跳躍和藏匿等方法躲避敵害,晚上在電火把照耀下,會呆立不動,極易射擊。

繁殖方式

每年多次繁殖,懷孕期約30天,幼仔約1年性成熟,壽命約7~8年。海南兔的繁殖力較強。性成熟後,海南兔春季末開始交配,每年產仔3窩以上。每窩產仔2~10隻,平均3~5隻。海南兔之所以在春末開始交配,是要將幼兔在全年最溫暖的季節中生出。海南兔繁殖季發情時,追逐,搖尾,遺尿,舔。雌兔多次發情。雄兔互鬥爭偶。
海南兔

棲息環境

海南兔棲息在海南島西部丘陵平野的灌叢低草坡和濱海地區的旱生性草原中,在地勢較為平坦、乾爽、草木叢堆間雜的地帶較多,而從不到高山地區活動。

分布範圍

海南兔是海南島的特產,分布在南俸、海口陵水、東方、白沙儋縣樂東昌江等地。

種群現狀

20世紀50~60年代海南島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廣大郊野,幾乎到處都有海南兔,是該島各地的常見種。海南兔的肉可以食用,許多地方晚上出獵,無論是用槍還是用棍,一陣功夫就能打得3、5隻,數量之多估計當在萬隻以上。由於荒地開墾和長期捕殺,20世紀70年代之後海南兔越來越少,那種用木棍也敲得到的絕大部分地區,是滅跡最快、最早的地區。截止到2009年,只在西南部等個別尚未完全開墾的荒野角落,以及少數保護區里尚有蹤跡。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生效年代: 1996;
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China Red Data Book)漸危(Vulnerable)。

保護方法

瀕危因素

毛皮價值
海南兔為當地有產業價值的毛皮獸之一,皮鞣製後可作衣帽、手套和皮褥等,但質量並不高。20世紀70年代以前年產量可達10000張,大大超過家兔的皮張。但從70年代開始產量明顯下降,每年甚至已不足1000張。
棲息地破壞
由於濱海地區大面積墾殖,棲息地破壞,棲息環境縮小,數量銳減。

保護措施

已被列為國家 II 級重點保護動物,但缺乏具體保護措施,本種的生存仍然處在威脅之中。 海南兔列入了國家保護動物名單,更應有具體禁獵保護措施;僅依靠海南島現有的東方大田、白沙邦溪、陵水南灣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是難以實現保護的目標的。首先應該考慮作為地方一級給予絕對的保護,在全省範圍內禁獵若干年,確保其種群的恢復。儘快開展種群數量的現狀調查工作,並加強民眾保護意識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其次,考慮到海南兔的分類尚不一致,應進一步研究本種的分類,澄清它的種或亞種地位,這對瀕危物種保護來說,也是必要的前提。最後,海南兔繁殖力強,棲居於野地荒丘,而且往往是農經作物業不易利用的貧瘠之地,那裡極少天敵,具備海南兔繁衍的良好條件,是挖掘土地潛力,合理利用荒野生產財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