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刺蝟

海刺蝟

海刺蝟為疣海膽科中現代生存的唯一代表。殼形略扁,稍帶五角形,最大者殼的直徑為8厘米上下,高約4厘米。步帶狹窄,約為間步帶的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刺蝟
  • 拉丁學名:Glyptocidaris crenularis A. Agassiz
  • :動物界
  •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 海膽綱(Echinoidea)
  • :疣海膽目(Phymosomatoida)
  • :疣海膽科(Phymosomatidae)
  • 分布區域:中國
  • 特點:殼形略扁,稍帶五角形
  • 重要特徵:管足孔對和步帶板的排列一致的
  • 分類等級:種
簡介,物種學史,外形特徵,其它部位,

簡介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Echinodermata:棘皮動物門 - Echinoidea:海膽綱 - STIRODONTA:脊齒目 - Phymosomatidae:疣海膽科 -Glyptocidaris:
學名:
Glyptocidaris crenularisA. Agassiz
中文名:
海刺蝟
中文拼音:
HǎiCìWèi
分類等級:
概述:
-
原始屬名
-
模式標本產地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物種學史

在動物園,人們可以見到“刺蝟”,它滿身長著又長又實的硬刺,遭遇到敵害或危險時,它能馬上縮成一團立即豎起根根硬刺,令人望之生畏,使得對方無法下口。而安全脫險。而在我國沿海海域裡,也有一種渾身長滿棘刺的“怪物“被人稱為“海刺蝟”,這就是海洋棘皮動物“海膽”。
海膽體形是圓的,而且呈輻射對稱,有的種類棘刺長得比刺蝟還要長得多,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刺球”、“刺針”和“海刺蝟”,由於它長得與植物中的“仙人球”相似,所以人們也稱它為海洋中的“仙人球”。
海膽和海參、海星同屬海洋中的棘皮動物,大約有700多種。在這繁多的種類中,有些海膽可供人食用,有些是有毒的。一般從外表看來,有毒的海膽長得特別新鮮美麗,刺細小而銳長。
海膽的棘刺看來似固定的,實際上它可以活動,其棘刺從基部起不斷轉動,海膽的棘刺會放出毒素。當被它刺時,該毒素流入傷口,可引起熱痛,傷口處有紅腫並感到灼燒的痛苦,嚴重時會出現肌肉麻痹、心律失常等症狀,海膽聚居在潮間帶水深100米的岩石和海藻茂盛的珊瑚礁附近的海底。有時會在海底布滿密密麻麻一大片,它以海藻植物為食,據漁民說,凡是海膽聚居的地方,魚類較少,在海邊退大潮時可以採到海膽

外形特徵

為疣海阻科中現代生存的代表。殼形略扁,稍帶五角形,最大者殼的直徑為8厘米上下,高約4厘米。步帶狹窄,約為間步帶的1/2。在赤道部以上,沿著各步帶和間步帶的中線,各有一條裸出的間隙。每個步帶板由3個初級板和2個灰級板構成,排列方法是:一個初級板,一個次級板,中間一個初級板,再又是一個次級板接著一個初級板。管足孔對的排列是和步帶板的排列一致的,即由3對管足孔形成的弧和由2對管足孔形成的弧互動排列,這是本種海膽的一個重要特徵。

其它部位

頂系較大,篩板大而隆起,僅第1眼板接觸圍肛部。圍肛部為卵圓形,肛門偏於右後方,接近第1眼板。圍口部稍向內凹陷。鰓裂很顯著。球形叉棘很特殊,它的柄部兩側有一至數個互動排列的小刺,各小刺中間有膜相連(1)。大棘粗壯,表面有光澤,長度約等於殼的半徑;末端鈍扁,下面成鑿刃形。全體為黃綠色。反口面的大棘為灰褐色。口面的棘為灰色,棘的末端帶紅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