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德國納粹反坦克火箭筒)

“浮士德” 反坦克火箭筒實際上叫做“噴氣式空心裝藥反坦克榴彈”(Faustpatrone)。德國人發明了兩種“浮士德”反坦克火箭筒,分別是一次性使用的“鐵拳”和可重複使用的“坦克殺手”,其中,既便宜又使用廣泛的是“鐵拳”。這是第一種真正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它既輕便靈活,又富有實效,於1942年下半年首次發往部隊。它在戰場上的出現,曾經引起了一場小的革命,使得位於狹長塹壕內的單個步兵一下子達到了近乎與坦克勢均力敵的地位。不僅如此,它也是當代拋射武器的先軀,就其簡單性、有效性和低成本這幾方面來說,它和現在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遜色,唯一的缺點是射程太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士德反坦克火箭筒
  • 英文名稱:Panzerfaust
  • 服役時間:1942年
  • 國家:納粹德國
  • 射程:30米、60米
初出戰場,破解死因,相關信息,

初出戰場

1945年蘇聯軍隊進攻柏林並且進行巷戰,越來越多的蘇軍坦克受到不明攻擊並失去聯繫。當救援隊到達現場是發現坦克幾乎完好無損,柴油機還在運行 ,但是無論怎么呼喊都無法使坦克手打開艙門。最後被迫動用工程隊用焊槍燒開艙門,發現坦克手已經死亡,身上嚴重燒傷。

破解死因

為什麼被“浮士德”擊中的坦克裡面坦克手會死?這成了蘇軍工程隊最大的問題。經過仔細的觀察,終於從一個直徑不足一個手指頭粗的彈道得以解開。原來當“浮士德”擊中坦克炮塔時會噴出高溫金屬液體使坦克炮塔燒出一個小孔,於是金屬液體從小孔噴進使坦克手重金屬中毒和燒傷感染。

相關信息

在蘇德戰爭的最後幾個月,蘇軍坦克越來越頻繁地在德國城鎮街頭遭到浮士德的阻擊。肩扛“浮士德”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的老人、婦女及年輕人,取代了經驗豐富並訓練有素的德國士兵。“浮士德”的危險性不亞於敵軍坦克。坦克兵團指揮官明德林中校回憶道:坦克艙門緊閉著,甚至還能聽到艙內移動電台發動機發出的尖銳的聲音,坦克炮塔上被燒出了一個小洞,直徑不足一個手指粗。這就是“浮士德”的威力。我們用焊槍把艙門從裡面燒開,從炮塔口抬出四名坦克手的屍體。一個空心槍彈穿透了坦克裝甲,噴出的金屬液體要了他們的命。
浮士德
有時“浮士德”只會在坦克的裝甲上留下一個小小的熔洞,一些工程師認為,這些加裝的防護網可以在“浮士德”榴彈接觸坦克裝甲前提前將其引爆,從而保護蘇軍坦克。在一個臨時試驗場,空中迴響著“浮士德”炮彈的呼嘯聲。坦克手的一份試驗報告中寫道:格線的表面被撕裂,向裝甲彎去,坦克的側面裝甲板被穿出一個洞。即使有防護屏障,坦克裝甲仍然有可能被穿透,蘇軍必須在城市巷戰中尋找對付“浮士德”的根本方法。
德國人發明了兩種“浮士德”反坦克榴彈,分別是一次性使用的“鐵拳”和可重複使用的“坦克殺手”,其中,既便宜又使用廣泛的是“鐵拳”。這種榴彈對坦克的殺傷距離達到30米,總重量約三公斤,口徑100毫米,發射初速度為每秒28米,能夠穿透140毫米厚的裝甲。蘇聯T-34-85型坦克的前裝甲厚度為45毫米,而“史達林”II型坦克的裝甲厚度為120毫米。
在意識到“浮士德”的射程只有大約三十米後,蘇軍將坦克停在距離防禦大樓150米遠的地方向德軍開火。在這樣的炮火攻擊後,突擊隊在煙霧和塵土的掩護下衝進大樓並攻下了這個據點。
鐵拳實際上就是1門小型無座力炮,它的發射筒是一根薄壁鋼管,筒長800.1mm,口徑接近50.8mm。發射筒內裝有85.1g重的黑藥作為發射藥,發射藥藉助一個簡單的火帽進行點燃,火帽安置於筒壁上的一個孔內,它可由一個由彈簧提供動力的擊發槓桿進行擊發,觸發槓桿用一顆雙頭螺栓連線在發射筒上。雙頭螺栓就是扳機,射手用姆指就可毫不費力地將扳機推開。行軍時,擊發裝置被一塊由薄鋼片製作的扳機護蓋蓋著,護蓋被輕輕彈起後就成了瞄準裝置的照門。照門上排列有一系列小孔,不同的小孔對應著不同的射距所相應的射角。對射手來說,除此之外,出就再沒有別的什麼部件。火箭上有一個結構精巧的戰鬥部和一根短小的尾稈。戰鬥部內裝有重量為1.59kg的炸藥,可以穿透177.8-203.2mm厚的裝甲。火箭彈的尾桿是一根木質的管形桿,桿基周圍環繞著四片柔軟的尾翼。裝彈時,火箭彈的尾部首先被推入發射筒內,裝填到位後,彈尾抵在發射藥上。裝上一發彈後,武器系統的全重為5.22kg,其中火箭彈部分約占近3.18kg。
發射時,首先需拔出保險銷,將扳機護蓋解脫,然後,向上推動扳機護蓋,並使其與發射筒垂直。這同一個保險銷還可用於使火箭彈在發射筒內定位,所以,在發射操作階段,射手不能猛烈晃動或傾倒火箭筒,如果不能保證作到這一點,則任何危險都有可能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退出火箭彈,將其放在地上,然後,再重新進行裝填。這樣,發射時就不會爆炸。然後,將發射筒挾在右臂腋下,並用左手迅速握住筒口後方,再低下頭去進行瞄準。在進行立姿射擊時,完成這套動作頗不輕便。而在進行蹲姿或臥姿射擊時,完成這套動作就更加困難。事實上,在進行臥姿射擊時,完成這套動作最為困難,因為此時為了使自己不致遭受後噴火藥氣體的傷害,射手必須將發射筒的後方指向自己軀體以外的空間。發射筒的準星就是火箭彈彈體最大外徑的外緣曲線,表尺就是處於垂直狀態的扳機護蓋上的某個通孔。這種武器的瞄準基線很短,所以在射擊難度較大時,不易使用,但在非常近的有效射擊距離之內射擊時,還是頗為有效的。這種火箭的初速是44.2m/s,比最好的扳球投擲手的速度稍快一點。由於火箭戰鬥部在爆炸時所產生的破片對射手有破壞作用,因此,為了免遭意外,射手在射擊時,必須戴上頭盔。它的作戰距離為30m,儘管這個射程很近,但它總比派一名士兵跑到坦克跟前,將一枚“圓盤”地雷扔到坦克後甲板上的辦法要好得多。早期型號的“輕型火箭筒”製作非常粗糙,在—些情況下,射擊也不大安全,但這種設計後來有明顯改進,戰鬥部的性能也有所提高。它的最後一種型號的射程已經增大到60.3m,但超過這一距離之後,命中機率急劇降低。它的要害問題在於彈尾在發射筒內的運動距離太短,因此,無論是提高初速還是提高精度的餘地都很小。但即是這樣,它也已能夠滿足作戰要求。
相對其尺寸而言,鐵拳的戰鬥部威力相當高,這主要是因為在戰鬥部內使用了黑索金炸藥。黑索金炸藥,由於其安全性較差,所以,通常都只以少量作為起爆藥使用,現在將好幾磅重的黑索金裝入鐵拳戰鬥部內,確實具有相當的風險。為了防止發射時由於黑索金炸藥分子互相摩擦,從而產生足夠的能量而使炸藥在炮口爆炸,因此,在黑索金內摻上了蜜臘。即是這樣,也不時會發生一些不測事件。曾經使用過這種武器的大多數德國射手,他們都毫不掩飾對這種武器的恐懼心理。它的戰鬥部的破甲威力非常驚人,其空心裝藥戰鬥部所形成的金屬射流長度達1.52-1.83m。1944年,在法國曾經發生過一起有據可查的情況:有一輛謝爾曼坦克在某個小城內沿街行駛時,它的側面被鐵拳所發射的火箭彈命中,金屬射流在穿過乘員艙並將一名炮手殺死以後,又穿過另一側進入大氣中。坦克遭受了巨大破壞,而坦克乘員——除了那位不幸的炮手以外——都只負了點輕傷。在另外一些戰例中,鐵拳的戰鬥部射流曾經很容易地就穿透了謝爾曼坦克的炮塔,但從炮塔一側穿透到另一側的情況,卻還不曾見諸報端。
德軍的鐵拳曾經給盟軍裝甲部隊造成很大傷亡,然而,它對盟軍裝甲部隊所造成的最大破壞,還是心理上的影響。在缺乏強大步兵掩護的情況下,坦克在接近遮蔽物時,就變得極其謹慎小心。即是這樣,一名隱蔽巧妙的火箭筒射手仍然可能從壕溝或大樹背後突然跳出來。有時,雖然只有寥寥幾名射手,但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1945年3月29日,英軍皇家坦克團的一個坦克連,曾被一支用鐵拳裝備起來位於堅固路障後面的德軍小分隊阻擋了4小時。這並不是由於這個英軍坦克連的乘員缺乏勇氣,而是因為,在德軍這些火箭筒手被徹底消滅之前,採用試圖靠近敵人的辦法,並無多大價值。在盟軍穿越法國和歐洲低地國的攻勢中,有不計其數的謝爾曼坦克,就是由於坦克乘員們採取了魯莽的冒險行動,結果遭到了被消滅的命運。
“鐵拳”一直生產到德國投降。它是最早的單兵反坦克武器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