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紫玉撥寒灰

《浪淘沙·紫玉撥寒灰》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少婦在室內百無聊賴的情景,下片寫少婦所見的室外景象。全詞曲折跌宕,通篇情景渾融,淒迷動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浪淘沙·紫玉撥寒灰》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浪淘沙
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疏簾猶是隔年垂,半卷夕陽紅雨入,燕子來時。
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短長亭外短長堤。百尺遊絲千里夢,無限淒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並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二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淒壯之音。
⑵紫玉:指紫玉釵。寒灰:猶死灰,灰燼。這裡喻指心如死灰。
⑶心字:心字香,古人將盤香製成心字形。
⑷疏簾:指編織稀疏的竹簾。
⑸紅雨:紅色的雨,喻指落花。
⑹心期:心愿、心意。
⑺遊絲:飄蕩的絲。一說柳枝。
⑻淒迷:悵惘,迷惘。

白話譯文

心字香已經燃盡,拔下紫玉釵輕輕撥弄著灰燼,期冀著還有一絲余火能夠燃起,卻最終將灰撥得面目全非。窗上那襲竹簾不知多少時辰再沒捲起,恍如已過了多年。慢慢地將它捲起,一斜夕陽的餘暉灑落了一地,落花飛舞,燕子呢喃,卻原來已是暮春時節。
眼望著西天的雲彩,心中盤算著歸人的歸期,一次次的盼望,一次次的失望,有多少惆悵輾轉於胸。高樓望斷,只看到長亭接著短亭,長堤連著短堤,卻見不到歸來的身影。多想在夢中追隨著遠方的那人,醒來後卻留下無休無盡的思念和低迷。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是以詞人的妻子盧氏為原型創作的。詞人回憶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想像妻子當時思念自己的苦況,動情之下,作下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首詞寫閨怨,採用女子一方的心理感受和視角落筆,抒發了對遠別丈夫的思念,寫少婦於閨中的寂寞無聊,傷眷傷情。
上片寫在室內百無聊賴的情景,“紫玉拔寒灰”,用紫玉釵去撥薰香爐里的寒灰,希望還有一點余火,然而心字香已經完全熄滅,不成形狀。“疏簾猶是隔年垂”,自從丈夫離家,帘子就一直沒有動過。深閨的冷清與寂寞,由此可見一斑。“半卷夕陽紅雨入,燕子來時。”是說微微捲起疏簾,看到了落日、殘花、飛燕,明媚春光,已經是闌珊將盡,為下片的思念作引。
下片寫室外景象。“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回想丈夫如今在碧雲之外,雖然心中盼望他的歸來,卻不能如願。百般無奈,遙望窗外,唯見長亭短亭,長堤短堤,路途遙遠,並為“千里夢”預作伏筆。“百尺遊絲千里夢”,是說因為不可能真的相見,所以托之於夢,希望夢能如百尺遊絲,飄至千里之外。然而夢又不成,留下的只是無限的淒涼與迷惘。
通篇情景渾融,委婉動人,整篇詞的布局,也是脈絡分明。詞情悽苦,卻寫得清拔秀逸,格高韻遠。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聶小晴《最美還是納蘭詞》:“這首詞布局清晰,脈絡順暢,詞意雖苦,但寫法上卻是清秀俊逸,格調高雅,不失為一首可以反覆吟詠的佳篇。”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