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前身為化學工程學院、浙江工學院化工系。該院以“團結、勤奮、鑽研、奉獻”為院訓,堅持求真務實,勇於開拓創新,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諸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成為中國化工、材料高等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2014年又改名為化學工程學院,院長佘遠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53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科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 碩士點:4
  • 博士點:1
  • 校訓:團結、勤奮、鑽研、奉獻
  • 主要院系:化學工程及工藝系、製藥工程系、套用化學系
介紹,學院科系設定,師資力量,學院設施,科研成果,交流合作,歷史沿革,

介紹

浙江工業大學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和浙江工業大學等發展階段。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分別於1994年、1999年和2001年併入浙江工業大學。
2009年6月8日,浙江省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定,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學科涵蓋理、工、文、法、農、哲學、經濟、醫藥、管理、教育、藝術十一大門類,可在理、工、文、法、醫、農、哲、經濟、教育、管理、藝術等十一個學科門類授予學術型學位。

學院科系設定

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官網資料,學院設有化學工程、套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材料學、農藥學、化學等7個學科,其中工業催化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套用化學、工業催化、新材料及加工工程為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化學工程、材料學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學院建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有化學工程、工業催化、套用化學、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材料化工、環境化工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套用化學、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等6個工學碩士學位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3個理學碩士學位點、農藥學1個農學碩士學位點,以及化學工程、材料學等2個工程碩士學位點、工業催化高師碩士學位點。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高等教育體系。2006年在國家公布的全國高校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綜合實力排名中學院名列第13位。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學術造詣精深、學術思想活躍、教學經驗豐富、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官網資料,該院有教職工21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69人,副高級職稱教師70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的7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0餘人,博士生導師29人,碩士生導師114人。教師中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5人,浙江省特級專家2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1人,浙江省錢江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6人,其中重點資助人員4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4人,獲“候德榜成就獎”、“候德榜創新獎”各1人。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不同層次的畢業生二萬餘名,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碩士研究生600多人,工程碩士研究生80餘人,博士研究生60餘人,博士後流動科研人員10人。本科生畢業一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學院設施

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官網資料,學院建有綠色化學合成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浙江省化學工程研究生實驗室以及催化劑工程中心、納米科學與技術工程中心、塑膠加工工程中心、化學工程教學中心等。下屬有工業化學(資源與環境催化)、工業催化、催化新材料、催化反應工程、化學工程設計、分離工程、化工技術與裝備、催化加氫、電化學工程與技術、分析化學、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與表面工程、石油化工、農藥等15個研究所。擁有各類儀器設備8000多萬元,科研和教學實驗用房13000平方米。

科研成果

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官網資料,學院獲獎成果已達100餘項,其中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大獎1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23項;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30餘部,每年發表SCI、EI收錄論文180餘篇。該院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項目(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等項目40多項,以及其它各類項目200多項,2007年學院科研經費達4800餘萬元,其中縱向項目到款總經費1600多萬元。

交流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官網資料,已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的一些著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訪關係,學院先後有40餘名教師、研究生赴國外開展合作研究和攻讀學位。學院先後聘請近30名國內外著名學者任該院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邀請70餘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來院講學。

歷史沿革

該院是在1953年杭州化工學校化工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60年成立浙江化工學院無機化工系和有機化工系,1961年11月無機和有機兩系合併為化工系。1980年9月曾一度改為浙江工學院化工輕工系,1982年10月恢復化工系,1991年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化工系,1995年4月更名成立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2月更名成立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
化工系階段
化工系是當時全校規模最大的系。設有化學工程、套用化學2個碩士點,化學工程、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分析、工業腐蝕與防護、電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和精細化工專科專業。
設有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原理、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化工儀表、反應工程與工藝、電化學生產工藝、腐蝕與防護、環境工程等11個教學研究室和相應的實驗室,以及系計算機室、資料室、玻璃工場等。設有工業化學、催化加氫、工業催化、腐蝕與防護、農藥、化學工程、精細化工、套用化學、多相催化等9個研究所(室、中心)。
1994年有教職工163人,學生1107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等高級職務的48人,中級職務的80人。科研實驗用房近7000平方米。已建成精細化工、工業催化、化學工程、套用化學四個學科。
化工學院階段
1995年4月,經學校批准,化學工程系改名為化學工程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精細化工、有機化工、工業催化、套用化學等5個系。
學院成立8年間是教學、科研、學位點和內部管理體制等發展與調整較快的一個時期。1998年,經國家學位辦批准,工業催化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成為該校第一個博士學位點。共申報成功工業催化博士點1個,化學工藝、農藥、材料學、工業催化等碩士點4個。
1996年,為加強學科建設,強化科研工作,增強科研活力,形成教學、科研兩個中心,學院在原有科研力量的基礎上,成立了化工研究院,下設5所12室,1箇中心,1個省級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
為改善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拓寬專業面向,1994年增設環境工程專業,1999年增設製藥工程專業,2001年增設藥物製劑專業。按“實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1996年實行按大專業招生,共設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製藥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原有的5個系相應地調整為4系1部,即化學工程及工藝系、製藥工程系、套用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基礎化學部。
1998年,學校因組建生物環境工程學院,將環境工程教研室及所屬專業調出,同時將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及所屬專業從原輕工系調入。2000年6月學校成立藥學院,與化工學院實行二塊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9月為加強制藥學科的發展,學校決定藥學院獨立運作,作為主要力量的製藥工程和藥學學科成建制劃出。兩次院系調整,先後共有3個新興學科和專業(環境工程、製藥工程、藥物製劑)調出。化工學院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9年根據校第三次學科建設工作會議提出的“人人進學科、人人有學科方向、人人有學科歸屬”的要求,學院按新型建設框架組建學科。至年底共組建完成化學工程、工業催化、套用化學、農藥學、化學、材料工程、製藥工程等7大學科,實行按學科制模式運作。2000年8月申報成功化學工藝碩士點,2001年組建化學工藝學科。
至2003年2月,學院共有教職工175人(在崗165人),專職從事教學科研(含實驗室)工作的157人,其中,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4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4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有101人,占61.2%;具有博士學位的42人,占26.8%,具有碩士學位的55人,占35%。此外,在職攻讀博士21人、碩士14人。
在院本科生1300餘人,博士研究生35人,碩士研究生184人,工程碩士研究生60多人。已形成化學工程、套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材料工程、農藥學、化學等7大學科,其中套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程為省重點學科,材料學為省重點扶植學科。有省多相催化重點實驗室和省低壓液相催化加氫中試基地,具有工業催化博士點,化學工程、套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農藥學等7個碩士點,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工業催化高師碩士點。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
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階段
2003年2月,經學校批准,化學工程系改名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學院進入了爭上水平、上層次的內涵發展期。2003年2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設立綠色合成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3年10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為該校實現“三個零”的突破做出重大貢獻。
2004年11月,經國家財政部批准,設立省部共建基礎化學實驗國家教學示範中心培育基地。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省重點學科)、套用化學(省重點學科)、工業催化(省重點學科)、材料學(省重點扶植學科)、化學工藝、農藥學、化學等7個學科,工業催化、套用化學、電化學工程與技術、催化加氫、精細化工、化學工程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腐蝕與防護、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農藥、化工技術與裝備等11個研究所(中心)以及催化劑工程中心、納米科學與技術工程中心、塑膠加工工程中心,擁有各類儀器設備近4800萬元,科研和教學實驗用房7000多平方米。學院共有教職工189人(在崗181人),專職從事教學科研(含實驗室)工作的167人,其中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6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4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有105人,占58%;具有博士學位的57人,占31.49%,具有碩士學位的58人,占32%。在院本科生15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