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第一鎮)

流沙(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第一鎮)

1,流沙(流沙鎮),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第一鎮。建鎮前為流沙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圩。西來的練江水於此折向東北流,沖積形成大片沙灘,圩建於沙灘和連片荒地之上,故名流沙。

2,流沙,簡單地說就是沙像液體一樣可以流動,也就是可以流動的沙。是一種自然現象。常出現在地基不穩的沙漠,當有重物置於沙體之上,就像沉底一樣,沉到底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沙
  • 人口:約60萬
  • 面積:63.67平方公里
  • 現狀:拆分為四個街道辦事處
廣東流沙鎮,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撤鎮後,

廣東流沙鎮

人口:約60萬(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第一鎮)
面積:63.67平方公里
復興流沙復興流沙
現狀:拆分為四個街道辦事處,為普寧市區主體

歷史沿革

民國時為普寧縣第二區區署駐地。1949年解放後為縣人民政府駐地。建立流沙市(鎮),除流沙市(鎮)外,1949年10月含北沙區和南沙區,1950年5月北沙區、南沙區並為流沙區,1951年改稱第二區,1957年撤區建鄉含華溪鄉,1958年3月撤鄉歸入流沙鎮,9月撤鎮併入流沙人民公社。1961年3月,人民公社規模劃小,轄境含流沙、暉晗、馬柵等3個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銷暉晗、馬柵人民公社,併入流沙人民公社。1964年11月從流沙人民公社析出流沙鎮,為縣城所在地。流沙人民公社於1983年改稱流沙區。1986年12月撤銷流沙區,原流沙區轄地併入流沙鎮。2000年12月流沙鎮撤銷
流沙

地理位置

原流沙鎮在普寧市中部,東經116’09’57’,北緯23’17’37’,面積63.67平方公里。國道324線橫穿鎮境中部。東南西北四鄰分別與占隴鎮、大南山鎮和下架山鎮、原池尾鎮燎原鎮為鄰。

自然環境

原流沙鎮地處潮汕平原西緣,練江上游。南倚大南山,北臨鐵山。為斷裂盆地,練江於鎮境中部自南而北然後折向東流,系練江三角洲後緣堆積區,為三角洲相沉積,土壤肥沃。淺層地下水藏量較大,每平方公里58.7萬立方米,是全市平均值的1。74倍。地下水為承壓水,有多層,層與層之間有15-60米的粘土分隔,各含水層水位埋深0.15-2.44米,鎮區內有人工鑽探溫泉的多處,埋深為200-400米。流沙鎮處於北回歸線之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2oc,年平均降水量2126.9毫米。

氣候條件

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氣溫高,夏長冬暖春來早,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每天平均約6小時,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1℃——22℃之間;
夏季長達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開始到10月中旬方見秋意,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夏季氣溫高而無酷暑,在氣溫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氣溫28℃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數,每年在3天以內。
冬季時間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這一段時間裡,受冷空氣控制,降水量小氣溫相對較低,但極少有嚴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氣溫仍>13℃,高於氣象學以日平均氣溫≤10℃為冬季的標準,到2月份雨季開始來臨,氣溫回升草木萌生,雖然仍有寒流的威脅,但已經是一派生機勃勃的難過早春景象。

撤鎮後

原鎮立國小重命名為市立國小,稅務等部門升格為流沙區片區(稱城區)職能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