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菊生

洪菊生

洪菊生,林木遺傳育種學家。提出的杉木選優“雙指法及標準”,“先建圃,後建園”技術路線,解決杉木嫁接偏冠的“粗砧壯穗”等技術,廣泛套用於生產;首次揭示杉木地理變異規律,選出一批高產穩產的優良杉木種源,推動了全國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的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菊生
  • 出生年月:  1935.09.10
  • 畢業院校: 北京林業大學
  • 最終學歷: 學士
基本資料,經歷,生平簡介,少年求學經歷,考入北京林學院,工作初期,榮譽稱號,科研成果,學術討論,科學成就,小隴山林區天然次生林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廣西杉木良種選育的創始人之一,杉木種源研究的主要學術帶頭人,倡導林業科研推廣與工程建設項目相結合,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主要論著,

基本資料

姓名:洪菊生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35.09.10
民族: 漢
畢業院校: 北京林業大學
學科: 林學
最終學歷: 學士
技術職稱: 研究員
工作單位: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單位所屬機構: 研究單位
國籍: 中國
專業領域: 森林經營 ; 林木遺傳改良

經歷

1935年9月10日 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51-1955年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學員、無線電員、雷達觀察員。
1955-1959年 在北京林學院學習森林經營,獲學士學位。
1959-1971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71-1979年 任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研究室副主任。
1979-1987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助研、副研、副所長。
1987-1988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秘書長。
1988-1997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1989年 任林業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中心科研推廣組長、博士生導師。
1991年 任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理事會代表。
1994年 北京林業大學兼職教授

生平簡介

少年求學經歷

洪菊生,1935年9月10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個小商人家庭。童年的他渴求知識,喜愛讀書,在福州市著名的三一國小,連續五年考第一,獲得學費全免,並提前一年考入福州著名的英華中學。讀完國中一年級,他隨父去了香港。後因家境貧困輟學了。

考入北京林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洪菊生從香港到廣州,在立達中學讀高中。抗美援朝的熱潮使年僅14歲的洪菊生,懷著滿腔愛國熱忱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他心愛的課堂,大踏步地走進了解放軍這所大學校。在4年多的時間裡,他當過學員、文書、班長、無線電員和雷達觀測員,立過三等功。朝鮮停戰後,他又萌發了再次上學的渴望。並在1955年考進了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

工作初期

1959年,洪菊生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他在科研啟蒙導師、室主任吳中倫先生指導下,承擔科研課題,養成了精益求精、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試驗點上一蹲就是好幾年。1966年他參加中共中央、國務院組織的抗旱排澇工作隊,到河南虞城,下半年返京參加“文化大革命”。1969年下放到廣西邕寧縣五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幹校勞動。1971年12月分配到廣西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所工作。1979年2月因工作需要,洪菊生又重返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任引種室副主任,1984年任林業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任院副秘書長,1988年任副院長。自1989年起,他作為林業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科研推廣支持組組長,參與了林業部向世界銀行三期項目的申請談判。在主持科研推廣工作中,他闖出了一條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1994年任《中國21世紀議程林業行動計畫》編寫組組長,此計畫於1995年4月用中、英兩種文字出版,成為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檔案。

榮譽稱號

在39年的科研工作中,洪菊生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科技攻關、部省重點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共15項,發表論文83篇,主編出版專著2部,譯著1部,叢書1套,研究報告6冊,獲5項重大科技成果。1986年獲林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8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 年被授予國家“七五”科技攻關“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稱號,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科研成果

洪菊生於90年代初任國家星火獎評審會農業組副組長,第二、三屆林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花卉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林木引種馴化第三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他於1993年至1998年任《林業科學研究》編委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林業部科技進步獎評審(第二、三、四屆),中國經濟林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97年起任《林業科學》常務副主編(第八屆),1991年開始,任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IUFRO)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國際理事會中國代表,1994年開始任《國際森林遺傳雜誌》編委。

學術討論

他曾先後考察過芬蘭、德國、美國、紐西蘭巴西、南非等28 個國家,到過全國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主要的山區、林區。作為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官員,他參加過許多國際性的林業大會,主持過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世界森林遺傳與林木改良大會、亞太地區林木遺傳改良學術研討會、亞洲國家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學術討論會、國際柚木學術討論會、國際熱帶林可持續經營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林業學術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科學成就

小隴山林區天然次生林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1960年洪菊生來到小隴山林區的天水縣李子園林場蹲點。他先從調查總結民眾“五砍五不砍”撫育次生林經驗入手,弄清其技術內涵及技術、經濟的合理性,並於1962年在《林業科學》上發表了《李子園撫育次生林民眾經驗總結》。隨後,為了科學地制定次生林中幼林撫育間伐規程,他研究了不同類型不同林齡的次生林林分生長及自然稀疏規律;根據當地次生中幼林主要類型——櫟類山楊林的生長發育規律提出了撫育間伐的培育目標、起始年限、間伐強度和間伐撫育方法等技術,以滿足生產需要。在有培育前途的櫟類山楊次生林中,選擇中幼林分設定不同強度的間伐試驗林,開展間伐後林分生長、林內小氣候變化以及林下植被等內容的定位觀察。經過持續4年的研究,他發現不同萌生代數的櫟類、山楊林其生長潛力差別很大。萌生超過3、4代的次生林,林分數量成熟齡顯著提早;7、8年林分就停止生長,成為所謂的“小老頭”林。據此,他提出撫育間伐的對象只能選萌生1、2次的天然次生林,而3、4代萌生林劃作改造的對象,並制定了櫟類、山楊撫育間伐的技術標準,從而糾正過去錯選錯撫的問題。此標準對當地和北方次生林撫育間伐起了指導作用。
洪菊生所參加的課題組經過6年的研究,對小隴山林區提出了以溝係為體系,因林、因地制宜地進行撫、改、造、采、封綜合培育次生林技術。1964年成立的林業部甘肅小隴山林業試驗局按此技術經過20年的努力,林區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共綜合培育次生林240萬公頃,增加森林面積8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10%,蓄積量增加871萬立方米,立木材積生長率由3%提高到4.2%,總收入1.63億元,該成果在甘、陝、遼、青等省部分次生林區推廣,1983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62年洪菊生首次把落葉松引進小隴山,在李子園林場的牛家墳工區播種、育苗、造林成功。同時他還首次在國內成功播種育苗波氏楊。

廣西杉木良種選育的創始人之一

廣西北部是杉木中心產區之一,造林成敗和產量高低影響廣西林業建設成效和山區民眾的收入。據此,1971年下放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的洪菊生將自己的研究領域轉向杉木,而且把重點放在杉木遺傳改良上。
1973年洪菊生帶領課題組首先選擇廣西南丹縣山口林場為試點,對全場約1萬公頃的杉木人工林進行選優研究,選出優樹42株,提出《杉木選優的方法和標準》。1973年底,他在區林業廳的支持下,舉辦了全區杉木良種選育技術培訓班,親自講課,並組成了由全區8個地區林科所組成的杉木協作組。1974年在全區共選出優樹1200多株,經過複選保留600餘株,為廣西種子園建設打下了物質基礎。1975年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委託,他主持召開了南方14省、自治區杉木良種選育協作會。
在建種子園初期,洪菊生遇到兩個問題。一是一株優樹一次只能采20餘條穗條,成本高且危險,有限的穗條難以滿足大面積建園的需要;二是普遍出現嫁接偏冠現象,偏冠率達80%以上,這種嫁接株生長矮小,結實量僅為直立株的1/10。他經過反覆研究和試驗,提出“先建圃、後建園”的技術路線。也就是主張第一次從優株上採集的穗條先不直接嫁接到種子園,而是在采穗圃內嫁接,加速優良材料的繁殖係數,然後再從采穗圃采條嫁接到種子園優樹上。這項技術既解決了穗條的來源,又方便種子園隨時嫁接,同時還起到優樹基因資源的保藏作用。關於偏冠問題,他提出了“粗砧壯穗”技術,採用這項技術,種子園嫁接的直立率達90%以上,從而解決了杉木嫁接偏冠問題。
由於洪菊生在組織、推動廣西杉木良種基地建設中的貢獻和杉木選優及種子園營建技術中的研究成就,1978年他獲得廣西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

杉木種源研究的主要學術帶頭人

洪菊生在1976年的“全國林木良種選育協作會”上,被推選為全國杉木種源試驗協作組組長。在1977-1984年間,洪菊生起草試驗實施計畫,先後組織了3次大規模的杉木種源試驗,從南方12省(自治區)杉木分布區內有代表性的20個種源,擴大到全國15個省(自治區)207個種源(約占全國杉木283個老產地縣的73%),並在14省(自治區)的55個試點育苗造林。試點也包括全國杉木造林省(自治區)和主要立地類型,是國內林木種源試驗中採種範圍及試驗布點最廣、最完整的一個樹種,在國際上也屬罕見。
通過18年的定位觀測和研究,洪菊生又進一步搞清了杉木水平和垂直分布範圍,在國內首次系統地闡述了杉木分布區主要42個山系的垂直分布的上限和下限;提出了杉木是一個存在地理變異的樹種的論斷,在杉木研究的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杉木地理變異及其趨勢;選用多元統計歸類劃群方法,結合對分布區內氣候、地貌、土壤和植被差異研究,第一個將杉木分布區內種源劃分為9個種源區,列出了各分布區範圍和特點,並在制訂《全國杉木種子區標準》中運用。根據觀測的結果數據,圍繞優良種源選擇,系統地研究了杉木種源豐產性、穩定性、抗旱性、抗病性及材性。為全國14個杉木造林省、自治區主要立地類型分別選出一批高產種源,還為全國選出12個高產穩產或高產中穩的廣譜優良種源;優良種源材積實際增益平均30.4%,材積遺傳增益平均16.14%。根據物種自然選擇的原理,在中國杉木種源研究中,首次提出存在優良種源區的概念,發現南嶺山地、四川青依江流域和滇東南與桂西交界處山地是杉木高產優良種源區,對其形成的氣候生態學基礎進行了研究。同時,還研究了杉木種源生長的早期選擇的時間及最佳林齡;研究了杉木種源遺傳參數的估計和套用。
洪菊生主持的“杉木地理變異及種源區劃分”研究項目1987年被授予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杉木造林優良種源選擇及推廣”成果1995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參與主持的《全國林木種子區國家標準》,1990年獲國家標準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洪菊生除主持杉木種源研究外,還主持了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重要用材樹種種源選擇研究”課題,包括了17個主要造林樹種。他起草課題攻關計畫,確定各樹種攻關目標和技術路線。1986年洪菊生主持的林木種源研究專題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計畫委員會和財政部的表彰,1991年他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計畫委員會和財政部授予“國家科技攻關突出貢獻獎”。

倡導林業科研推廣與工程建設項目相結合

1989年林業部決定向世界銀行貸款2億美元,加上國內配套3億美元共5億美元,5年內在18個省、自治區營造98萬公頃速生豐產用材林。洪菊生被指定為林業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領導小組成員,被林業部世界銀行貸款管理中心任命為科研推廣支持組組長。他提出:項目的科研推廣,要與項目工程建設結合,為項目造林達標服務;項目的科研推廣活動要以推廣工程需要的現有成果為主,再根據配套技術出現的問題,短期內適當開展研究,解決並提出相應的措施;科研技術人員要下現場,上第一線,抓大頭,搞示範,了解工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予以解決等3條指導思想。他提出要注重抓工程設計人員、工程管理人員和現場指導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普及,推廣先進適用科技成果,編輯技術叢書,建立各級示範、試驗林。這一套指導思想和做法取得明顯成效。課題共推廣了41項科研成果和新技術,營造了試驗林、中試林、示範林2899.5公頃,選育出杉木、桉樹優良無性系580個,建立造林環境監測樣點108個,鑑定成果24項,培訓各級技術骨幹17.1萬人,有力地支持了“世界銀行”工程造林。據1994-1995年造林質量普查,達1~2類標準的幼林占造林總面積的95.6%,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面積造林成效最好的項目,1995年被世行評為資助中國世界銀行168個項目中的第一個優秀項目。
洪菊生選出的杉木優良種源通過國家工程造林、林場造林、各級種苗站以及協作組形式,在1988-1993年累計推廣造林56.7萬公頃,取得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

洪菊生是旅美華裔子弟,現在他的兄弟姊妹分別定居在美國、加拿大和香港。幾十年來,他把根扎在自己熱戀的土地上,把心用在自己選擇的林業科研事業上。
60年代初,洪菊生到當時最艱苦的甘肅省小隴山蹲點。他住在自己搭起來的林間草屋裡,床是白樺條拼起來的,桌子是用四根木棍支撐上鋪木板做成的,點的是煤油燈,吃飯要往返走2公里路。在這簡陋的條件下,他每年要住上8個月,一乾就是6年。有一次在黨川林場,突發洪水,糧食運不進山,他只好天天靠無鹽的黃豆粉充飢,有一天幾乎暈倒在山上。但是他仍堅持天天上山,晚上還在草棚里乾到深夜,因此得了嚴重的浮腫病。住在香港的父親兄弟們知道他的情況後,幾次來信勸他返回香港。他回信說:“我回來是建設祖國的,我不能在困難時離開祖國、離開自己熱愛的事業。”
文化大革命”期間,洪菊生因海外關係受到極左路線衝擊。當時,有人說,“你挨了那么多整,人家又不信任你,還留戀些什麼?”他說:“我哪兒也不去,就在自己的祖國搞研究,為祖國為人民效勞。”
1984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感激黨、感激祖國的理解和信任,並暗下決心,一定要拚命工作,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主要論著

1 洪菊生.澳大利亞闊葉樹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2 洪菊生.國家造林項目科技叢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 洪菊生,張佩昌蔣有緒.中國21世紀議程林業行動計畫.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4 洪菊生,施崑山.森林可持續發展譯文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5 洪菊生.杉木種子區劃.見:吳中倫主編.杉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253~283.
6 洪菊生.杉木良種選育.見:徐化成主編.林木種子區劃.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190~238.
7 洪菊生.李子園次生林撫育技術經驗調查.林業科學,1962,(1):72~74.
8 洪菊生.群選群育發展杉木良種選育事業.中國林業科學,1976,(4):33~36.
9 洪菊生,方永鑫.杉木優樹選擇.中國林業科學,1976,(4)37~39.
11 洪菊生,侯元兆.建設木材培育基地是扭轉我國森林資源危機的關鍵措施.世界林業研究,1990,3(4):4~11.
12 洪菊生,侯元兆.營造速生豐產林的關鍵技術.世界林業研究,1990,3(4):27~40.
13 洪菊生,黃東至,劉復華.巴西桉樹人工林栽培技術.世界林業研究,1992,5(2):61~69.
14 洪菊生,陳伯望.試論杉木無性系選育策略.世界林業研究,1993,6(3):86~93.
15 洪菊生,陳伯望.杉木造林優良種源選擇.林業科學研究,1994,7(專刊):1~25.
16 洪菊生,吳子誠.杉木種源變異的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994,7(專刊):117~129.
17 洪菊生.杉木種源區劃分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994,7(專刊):130~1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