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江蘇常州藝術家)

人物簡介,展出記錄,個人自述,
洪磊洪磊

人物簡介

洪磊生於江蘇?>常州。1987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
個展:2003洪磊的江南敘述,紐約美國。2002中國肌理—洪磊藝術作品展,上海,北京。群展:2005廣州攝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2004來自韓國,中國和日本的年年青藝術2004,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2003新區—中國藝術,華沙,波蘭、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中國、西班牙攝影展,北京。那爾頓國際攝影節,那爾頓,荷蘭。面對矛盾—當代攝影和錄像在北京。赫爾辛基,芬蘭、錯覺時態—今天中國攝影和錄像展,紐約美國。2000太陽從東方升起—今日亞洲藝術潮流。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阿爾勒,法國。來自身體內部—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紐約美國。1999創新(一)藝術檔案倉庫,北京。現代中國藝術基金會,根特比利時。愛-中國當代攝影和錄像—立川國際藝術節,東京日本。1998影像誌異—中國新觀念攝影藝術展,上海。1997新影像—觀念攝影,北京。1993形而上詩學—洪磊藝術作品展,北京,南京。1992廣州現代藝術雙年展。
公共收藏:
2001彩色攝影:仿(宋)李安忠《秋菊鵪鶉圖》法國文化部收藏。2003刺繡-金瓶梅,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彩色攝影: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東迴廊和西迴廊),美國國際攝影中心收藏。2004彩色攝影:仿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美國芝加哥大學博物館收藏。2005彩色攝影:仿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上海美術館收藏。彩色攝影:中國風景,風、水、火,廣東美術館收藏。2006攝影系列:說吧,記憶(6張),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收藏。

展出記錄

參加“形而上詩學—洪磊藝術作品展”,北京/南京1997年參加“新影像—觀念攝影”,北京
洪磊1997 紫禁城的秋天洪磊1997 紫禁城的秋天
1998年參加“影像誌異—中國新觀念攝影藝術展”,上海
1999年參加“創新(一)藝術檔案倉庫”,北京
參加“現代中國藝術基金會”,根特比利時
參加“愛:中國當代攝影和錄象—立川國際藝術節”,東京日本
2000年參加“太陽從東方升起—今日亞洲藝術潮流”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阿爾勒,法國
參加“來自身體內部—中國當代攝影和錄象”,紐約美國
2001年參加“檔案倉庫新館開幕展”,北京
參加“那爾頓國際攝影節”,那爾頓,荷蘭
參加“柏林藝術博覽會”,柏林,德國
參加“面對矛盾—當代攝影和錄象在北京”,赫爾辛基,芬蘭
參加“錯覺時態—今天中國攝影和錄象展”,紐約,美國
2002年參加“中國肌理—洪磊藝術作品展”,上海,北京
2003年參加“新區—中國藝術”,華沙,波蘭
參加“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阿爾勒,法國
參加“蓬皮杜中國當代藝術展”,巴黎法國
參加“中國當代攝影展”,阿湖斯,丹麥
參加“奇妙天堂—當代中國攝影展”,布拉格,捷克
參加“新亞洲的未來”,漢城韓國
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平遙,山西
參加“對話淒艷”,中國參加西班牙攝影展,北京
洪磊作品洪磊作品
參加“山水”亦安畫廊上海
參加“洪磊的江南敘述”,紐約,美國
2004年參加來自韓國,中國和日本的年青藝術2004,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
參加“出神入畫—華人攝影新視界”,台北
參加“平凡子民—九十年代至今華人觀念攝影展”,香港
參加“過去與未來—來自中國的新攝影和影片”,紐約
參加“沒有人是傻子也沒有人傷害了誰”,亦安畫廊,上海
參加遊春亦安畫廊,上海
參加“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北京
參加“如果你是收藏家”亦安畫廊,上海
參加“錯覺”亦安畫廊,上海
2005年參加“廣州攝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
2006年參加“arttaipei2006”,台北拍賣數據統計
總拍品“80件”;預展中拍品“4件”;已成交拍品“68件”;未成交拍品“8件”;總成交金額“6,471,754元”,成交比率·89%

個人自述

我的攝影始於1996年。那時我已放棄了藝術,心恢意冷地從北京回到了家鄉常州。春天,我將1995年的一張裝置草圖《中國盒子》,在學生董文勝的幫助下用照相機記錄了下來。雖然,當時我已不再做藝術。但當我完成《中國盒子》後,思路一下子打開了,1995年那種淤塞的思緒通暢了。順著這一思路我又相繼做了七八個類似的小裝置,也都拍成了照片。我去北京給一些朋友看,都說我照片拍得好。後來,1997年藝評家島子在北京首都劇場做了“觀念攝影展”,我就是以這組作品參加了這個展覽。之後我就想做更加專業的攝影。我讀了你的兩本攝影的書《當代攝影大師》和《當代攝影新銳》,以及哲學家本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那時韓磊在深圳,我托他在香港買了一台二手的PENTAX,4X6,120相機。我的第一組真正的攝影,是我用這PENTAX相機,帶了一張錦雞鳥皮,在北京的故宮“紫禁城”,拍了一個星期,十卷彩色膠捲。後來覺得色彩不夠理想,又用水色染色,再用砂紙打磨出劃痕。這是1997年
1998年,我以我喜歡很久的宋代花鳥畫做擺拍攝影,這是我曾以油畫畫過的題材,但是缺乏審美的支持,所以不能成立。結果做成攝影,方式轉換了,很是成立。這一年的春節,我去蘇州的幾個私家花園拍了一組黑白片,我把照片洗成褐紅色,再以水色和油畫顏料描繪出詭異的,鮮血四溢的景象。
這些作品刊登在了《攝影家》雜誌第四十一期上。這一年我還拍了以釋迦牟尼修成出山人物擺拍。1999年,完成了以上的作品後,感到再往下拍沒什麼新鮮感和衝動了。那年我去了歐洲,在巴黎羅浮宮看了一個大型的攝影展,看到了一些數位攝影。回來後我就嘗試著做了兩件。這一數位方式一直做了差不多五年,大多是以中國古代的名畫為藍本,篡改成了我對當下的看待以及我的內心的獨白,畫家陳丹青認為這都是些散文,我覺得更象讀後感。當然,目前我還會使用數位,但不是主要,因為現在是數位的時代,我們無法逃脫。我已經沒有可以做傳統的彩色照片的地方了。這一年的深秋,很偶然我去了安徽的涇縣查濟村,用黑白卷拍了一張頗似米顛山水畫的一個山頭,這促使我第二年去黃山,新安江等地拍攝,我多以極簡的,略帶禪意的樣式構圖。這一計畫將在我六十歲結束。
大概2001年,我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看了一個靜物攝影展。回來後,我將一些中國畫家常畫的花鳥瓜果拍攝靜物。2006年或者2005年底,我已厭倦了數位的拼拼貼貼,而且做數位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濫。我開始了另一種嘗試,再開始擺拍,我吊掛了花枝和昆蟲,擺放出傳統中國畫特有的審美趣味,拍攝方式是廣告的方式。2007年,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做了“竹林七賢”的作品,這是容裝置、戲劇和服裝的混合的雜燴,最後以攝影呈現。我很難理清我的攝影道路,我一直圍繞著中國古文化這個主幹線思考和創作。我一直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攝影家,而且我的熱情不在攝影。我更喜歡繪畫,但又畫不好。目前,我的熱情在裝置,我一直想以攝影做裝置。
我更願意稱自己為藝術家。因為,我既不是畫家,嚴格意義來講我又不是攝影家。繪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遇到了諸多困境,新攝影也就是那時蓬勃興起的。繪畫的困難是要不斷有新的語言更替,到了現今,尤其是近二十年,圖片和圖象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繪畫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窄,所以繪畫挪用照片的真實性,而攝影仿照繪畫的構成,或者有時乾脆圖片和繪畫並存在同一個畫面上。可能這就是後現代的多樣性吧。所以,不能說好還是壞。
就我而言,繪畫的風格化,也就是我的個人語言始終沒能建立。多年來我為之苦苦思索,而沒有結果。而轉入攝影,我卻找到了我所要表達的可能,而且一躍進入了當代藝術行列,這是始料未及的。我的所謂的攝影多從中國傳統繪畫獲得靈感,所以,照片裡的繪畫感多於攝影感,這也是能成為當代藝術的一份子的緣故。對我而言,攝影讓我迴避了我的所有缺點,諸如,繪畫能力差,沒有個人的風格等等。如果我還在作畫的話,我肯定還只是個現代派,不可能是當代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