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是青海省平安縣洪水泉回族鄉洪水村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明代青海地區。洪水泉清真寺總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中國傳統的漢式建築風格,與伊斯蘭教早期傳統建築的異域式樣有顯著不同。寺中主要景觀有照壁、山門、喚醒樓、禮拜殿其磚雕、木雕圖案及繁多,工藝高超、建築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間民俗吉祥圖案的寶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洪水泉清真寺
  • 地理位置平安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風格特點,主要建築,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洪水泉清真寺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年間由當地回族穆斯林集資興建修復,歷時13年方竣工。先後經過5次修復擴建。

規模建制

因地處深山,地形窄偏,故布局緊湊,設計獨特。洪水泉清真寺結構複雜,工藝高超,採用中國傳統的漢式建築風格,與伊斯蘭教早期傳統建築的異域式樣有顯著不同。洪水泉清真寺作為磚木結構建築,以淡黃色木料,配淡青色磚雕,可謂層次分明,精工細刻。在建築風格上,大量融合漢、回、藏等民族的建築特點,具有國內清真寺中少有的獨特風格,堪稱瑰寶。

風格特點

水泉清真寺的建築尤以磚雕、木雕最為精美。大量融合漢、回、藏等民族的建築特點,具有國內清真寺中少有的獨特風格,堪稱瑰寶。

主要建築

寺門:寺門朝南開,長12米、寬8米,共三大間,為單檐歇山頂式建築。其精巧之處是寺門無大梁,採用斗拱式建築,寺門頂棚全由短橫木交錯摞架,支撐著寺門頂的巨大負荷,其建築工藝複雜、奇巧如鬼斧神工,俗稱“二鬼挑擔”。山門房脊頂上用磚、花脊嵌有“鳳尾挑梁”和“龍鳳呈祥”雕刻圖案。山門兩側的八扇屏上,分別鑲嵌刻有“老鼠偷葡萄”和“麒麟伴蒼松”圖案的磚雕,喻意多子多孫、麒麟送子。
木塔:它是四周最高的建築,其飛檐轉角錯落有致,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它的磚雕木雕技藝非常精美,這在崇尚粗獷豪邁之美的西北來說,尤其顯得與眾不同,這就是邦克樓。樓高20米,為三重檐六角攢尖頂樓閣式建築,底部為磚木結構,二三層為木質結構,全塔由兩根直通頂層的巨柱支撐,人稱“通天柱”。邦克樓一層為方形建築,灰色磚牆,牆面上雕有動植物圖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底座由花崗岩石砌成,底層有門貫通後院。邦克樓每層建築的斗拱都不同,且富於變化,愈上愈顯得華麗,造法上也顯得更靈活。走在略顯古樸的青磚上,發出帶有回音的聲響,仿佛與遠古對話一樣,莊嚴肅穆,凝重鏗鏘。

地理交通

位於青海省東部平安縣西南30多公里處的洪水泉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