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恩格林之死

《洛恩格林之死》是德國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創作的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恩格林之死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海因里希·伯爾
  • 發表時間:1950年
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鑑賞

作者用極凝鍊的筆墨,通過一個孩子悲慘的死,反映了法西斯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苦難。雖然此刻戰爭已經以德國的失敗告終,但戰爭留下的創傷——死亡、飢餓、貧窮、混亂,卻並沒有成為過去。食物奇缺,“50公斤煤只能換兩塊朱古力糖”。生活的極度困難,不但迫使抬擔架的人想占有一條並非屬於他的舊床單(“這年頭,床單也可以賣不少錢哩”),還推動醫生們相互勾結,盜賣醫院裡的強心劑等緊俏藥品,以致小施蘭茨因無藥可用而終於死亡。社會秩序繼續混亂,“誰都隨時有被抓去的可能”。洛恩格林的父親、哥哥神秘地流亡在外不露面,而他的母親則死因不明:“誰知道,也許是納粹殺死了她,她曾經狠狠地咒罵過…”;也許是“盧森堡兵把她打死了,不,是俄國兵…”。作品選擇一系列真切典型的細節,有力地烘托點染出戰後西德的環境氣氛,顯示出戰爭的嚴重惡果。
這篇小說最成功之處,還在從受傷的洛恩格林的角度寫出苦難中三個孩子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和小主人公善良純真的美好心靈。洛恩格林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正常情況下,他也許還只懂得在父母兄姐照料下頑皮,撒嬌。然而,戰爭造成的殘酷命運,使他早熟、懂事地獨自擔負起5歲的阿道夫和8歲的漢斯兩個弟弟的生計。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躲過盧森堡兵的槍彈,爬到正在行駛的火車上去偷煤,以此換取食物。終於在最後一次行動中摔成致命的重傷。他短促的一生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沒有嘗過甜絲絲的味道。全身“瘦得真可憐,像只老鵝似的皮包骨頭…他從不知幸福為何物,只是在被打了止痛針以後,才消除劇痛,產生一種幸福而溫暖的奇妙感覺。在臨死前的半昏迷狀態中,他牽掛著家裡無人照管的兩個小傢伙,為自己平時管他們太嚴而自責,並且念念不忘將來要為弟弟們“買一些這種針管里的幸福”,使他們得以分嘗。

作者簡介

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德國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萊尼和他們》《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小丑之見》等。他的作品大多針砭時弊,善用直觀的手法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常常在冷靜、樸實的白描中伴以強烈的誇張,藉以渲染氣氛並進行諷刺,還汲取了蒙太奇、內心獨自、閃回、聯想等現代表現手段,風格獨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