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足療法

洗足療法,是用熱水或藥湯洗腳,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分為熱水洗腳和藥湯洗腳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洗足療法
  • 性質: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簡介,小兒中藥足浴法的來源及發展,禁忌症與注意事項,一、禁忌證,二、注意事項,

簡介

洗足療法,是用熱水或藥湯洗腳,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洗足療法有熱水洗腳和藥湯洗腳兩種。
1.熱水洗足法。取清潔的井水、自來水加熱至50℃-60℃,倒入木桶內或瓷盆內。患者正坐,脫去鞋襪,赤足在熱水中洗浸,每次8-10分鐘,每天晚上睡前1次。如果水溫太高。可適當稍加冷水,也可待熱水溫度稍低時再洗。總之,水溫要以患者能夠耐受的程度為宜。
2.藥液洗足法。根據疾病性質選擇適當方藥,水煎煮,或用熱水溶解成溶液,然後將藥液倒入木桶或資盆內,將雙腳或患腳放入藥液中沒洗。每天l-3次,每次10-15分鐘。
中醫學對腳部的保健非常重視。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線人體臟腑的12 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於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有無數的神經末稍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中藥足浴療法其中小兒中藥足浴法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小兒中藥足浴法的來源及發展

小兒中藥足浴法同其它藥浴療法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其有邪者,漬行以汗”可見當時已提倡用沐浴療法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藥方》載有“嬰兒病癇方,取雷尾三果治,以豬煎膏和之。小嬰兒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撓以浴之。隋唐時期《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傷寒》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的浴兒、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兒科醫家錢已對本療法用於兒科證治。清代吳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經驗,一生採用外治法治療疾病,成為真正的小兒中藥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國內繼承最系統的中藥內病外治療法之一鄭氏紅藥外治法,從晚清到現 在,經過鄭氏紅藥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使小兒中藥足浴法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因使用安全、方便、價格便宜、效果明顯被套用於小兒咳嗽、咳痰、喘息、厭食、食積、腹痛、腹瀉、便秘、遺尿、尿頻、增加免疫力、驚風、夜啼、多汗、出疹子、上熱症(上火)等症狀的保健與治療。

禁忌症與注意事項

一、禁忌證

恐水症及狂犬病患者禁用此法。

二、注意事項

1.洗腳時要掌握好水溫,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避免燙傷。
2.老人、兒童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洗腳時要有人幫助,以免發生意外。
3.用藥液洗腳時,藥物的選擇要適當,藥物的性能要與疾病相適應。有強烈刺激性和腐蝕性的藥物不套用作外洗藥液。
4.在用此法治療時,還可配合其他療法同時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