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筍殼魚

筍殼魚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Oxyeleotris marmoratus),在廣東及東南亞的華人俗稱為筍殼魚,屬鱸形目、蝦虎魚亞目、塘鱧科、尖塘鱧屬、為蝦虎魚亞目中個體較大的種類,是熱帶、亞熱帶的優質淡水魚類,主產於高棉、泰國、越南等國,且已成為這些國家效益較高的大宗出口水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
  • 拉丁學名:Oxyeleotris marmoratus
  • 別稱:筍殼魚
  • :鱸形目、蝦虎魚亞目
  • 分布區域:高棉、泰國、越南
簡介,生長特性,養殖周期與越冬,收穫與運輸,其他種類,烹飪方法,

簡介

形態特徵:
筍殼魚的體形略延長,粗壯,前段呈圓柱形後部稍扁,頭扁平、較大,體寬約為體長的1/3.5,嘴角下斜,與眼同寬。眼睛凸出,位於嘴唇上方,上頜兩側為齒帶,下顎長於上顎。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鱗片呈梳齒狀,有四圈黑色斑紋,腹部的顏色較淺,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
泰國筍殼魚
生活習性:
筍殼魚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遊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游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養殖水溫範圍在15-33度,適宜溫度在25-30度,下限溫度為10度,上限溫度為37度,適宜水酸鹹度PH值為7-8.5。能在PH值為6.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生長。
食性:
筍殼魚的食物種類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而變化,全長1.5-2.5cm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料為食,逐步從枝角類、橈足類過度到食魚花、蝦苗為主,全長5cm以後,逐步從食蝦苗、魚苗過度到食較大規格的小魚、蝦,當魚苗生長到全長12-14cm,體重30-50克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開始餌料馴化,飼餵冰鮮魚肉碎塊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價飼料。全長6-7cm以上的魚多表現為早晨、黃昏潛伏在淺水處靜候捕食。
泰國筍殼魚

生長特性

泰國筍殼魚的養殖條件適宜,在餌料適口、充足的條件下,由全長 2-2.5cm的魚苗生長到4-5cm以上的魚苗約1個月,由全長4-5cm的魚苗生長到全長12cm以上,體重30-50克的魚苗約4-5個月,由30-50克的魚苗生長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約6-8個月。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全程養殖周期約為12-16個月。泰國筍殼魚在我國長江、珠江流域均可採用塑膠大棚越冬養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養殖甲魚的溫室內水泥池養殖。。
投餌:
泰國筍殼魚
泰國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長至2厘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東南亞地區的人工孵化場在魚種培育時投餵鯪、鯉魚花。故在人工養殖投
泰國筍殼魚
放魚種前塘水應培有一定數量的微生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給魚種以充足的餌料,防止因餌料不足而互相殘食。魚種經集中標粗後進入大塘,可繼續投餵大小適合的魚苗(或蝦苗),直至養成;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雜魚,直到養成。泰國筍殼魚平時靜止在水下,遊動少,消耗體能不大,飽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飼料係數約在5左右。每日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3%,分早、晚兩餐,泰國筍殼魚夜間活動頻繁,故投餵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鮮小雜魚作飼料時,魚種階段要打成魚漿潑灑在水中。魚種進入大塘養殖,魚漿要適量的麵粉和鰻料拌合成團;進入養殖中、後期則可切成粒、塊狀。投餵需要設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網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檢查,觀察魚的食量和魚體健康狀況、生長速度和酌情增、減飼料,以及清理殘餌。

養殖周期與越冬

泰國筍殼魚在冬春季節長速緩慢,進入夏秋高溫天氣長速較快,我們在養殖中發現,從9月-翌年6月的養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則快速長至400克/尾,雖然商品規格一般要達200克,但經濟養殖期要1年以上為好。
泰國筍殼魚
養殖泰國筍殼魚要有越冬設備,可採用三種越冬方式: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其餘的繼續越冬養殖至翌年8月;②9月份投苗,成活穩定後進入越冬季節,翌年12月前收穫上市;③10月購進種苗集中越冬標粗,翌年4-5月份塘放養,年底可全部上市。泰國筍殼魚的越冬水溫要求在15℃以上,在廣東地區採用羅氏沼蝦越冬的塑膠布大棚較為安全、經濟。越冬期要減少投餌和加強水質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收穫與運輸

泰國筍殼魚的收穫分為平時捕大留小、選擇上市和乾塘一次性捕完。養殖過程中在塘邊放置一些直徑10-20厘米、長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開有多個小孔,利用泰國筍殼魚喜歡穴居的特點,收捕時雙手堵直筒兩頭提起,水從小孔流出,挑選筒中符合規格的產品。泰國筍殼魚有鑽泥不動的習性,乾塘收捕時應注意捕捉乾淨。
泰國筍殼魚
泰國筍殼魚離水後只要保持濕潤、陰涼,可存活數十小時,非常有利於鮮活產品的運輸。從東南亞箱運回來的產品採用每尾用塑膠袋濕潤充氧獨立包裝,每箱數十千克,經20小時仍存活完好。

其他種類

澳洲筍殼魚
泰國筍殼魚
澳洲筍殼魚的體形略延長,粗壯,前段呈圓柱形後部稍扁,頭扁平、較大,體寬約為體長的1/3.5,嘴角下斜,與眼同寬。眼睛凸出,位於嘴唇上方,上頜兩側為齒帶,下顎長於上顎。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鱗片呈梳齒狀,有四圈黑色斑紋,腹部的顏色較淺,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

烹飪方法

原料: 筍殼魚1條, 鹽5克, 味素2克, 薑汁15克,豉油王50克, 糖15克, 胡椒粉1克, 蔥絲50克,植物油1000克,
泰國筍殼魚
做法:
①將魚宰殺後用刀剖開魚的背部,取出內臟,洗淨,放入容器內,加鹽(醬油)、薑汁酒、糖浸漬醃約十多分鐘。
②鍋架火上,放入植物油,旺火燒至七成熱左右,投入筍殼魚,立即端鍋離火進行浸炸,當油溫逐漸下降後再端鍋回到火上加熱,待油溫又升至六七成熱時,再離火浸炸,如此反覆進行多次,直到魚肉嫩熟為止。每次浸炸時間以五六分鐘為宜,油溫也不能過高,否則,容易出現魚皮脫落,或外焦內生等現象。
③將浸炸成熟的魚撈出,控淨油分,盛入盤中,在魚的表面撒放蔥絲及胡椒粉。
④另用一鍋架在火上,放入少量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澆在魚表面的蔥絲上,熗出香昧,最後淋入豉油王即成(也有的用豉油王、味素和適量鮮湯加熱成為味汁淋入魚盤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