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快閣

泰和快閣

我國南方樓台亭閣甚多,但具名氣的屈指可數。泰和快閣算得上是全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它以獨特的建築風格、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泰和快閣雄踞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泰和快閣
  • 外文名稱:Taihe Kuai Pavilion
  • 地理位置:江西泰和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築風格:古閣樓建築
  • 始建於:874年
  • 相關作品:《登快閣》等詩詞
歷史記錄,重建,文化傳承,

歷史記錄

快閣算得上是全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它以獨特的建築風格、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快閣雄踞在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閣”。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縣令期間,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常登閣遠眺,心曠神怡,遂易名“快閣”。史稱:“閣曰快,自得之謂也”。
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江西詩派首領,在北宋詩壇上,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齊名,世號“蘇黃”。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1082)賦詩一首: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快閣因有黃庭堅的題詩,吸引了許多達官名流和飽學之士前來遊覽題詠,歷經宋、元、明、清諸代不絕。著名的有南宋陸游、文天祥、楊萬里,元代的劉鶚,明朝的王直、羅欽順,清代的高詠等。歷代題詠的詩篇數以百計,其中文天祥的《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為黃庭堅《登快閣》詩之後最負盛名的詩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廣東,被元人所執,囚於船中,解往大都。船過泰和,文天祥望見快閣,如遇廬陵父老鄉親,作《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以志傷懷:“書生曾擁碧油幢,恥與群兒共豎降。漢節幾回登快閣。楚囚今度過澄江。丹心不改君臣義,清淚難忘父母邦。惟恐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其凜然氣節和赤子之情躍然紙上,至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轉,世事滄桑。一千多年來,這座著名的古建築卻屢建屢毀。據記載,明萬曆十六年(1588)毀於水,十九年修復;清嘉慶十八年(1813)公修,道光四年(1824)由邑人曾敏才捐資重建;鹹豐三年(1853)毀於兵燹,五年重建;
快閣為磚木結構,共三層,高台迴廊,大紅石柱,青瓦重檐,瓷鷗蓋頂。檐楔彩色螭頭,梁雕龍畫鳳,穹頂圖飾。閣廳正面牆上嵌有黃庭堅像及黃庭堅自題像贊。藏經室臨河左右側的牆壁上,分別嵌有一石匾。左側是宋代詩人陸游題寫的“詩境”二字,右側是黃庭堅的手書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些題詞筆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閣下的倍園、盟鷗館、山谷祠與快閣參差媲美,構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閣盟鷗”。

重建

我們所見的快閣,是1986年國家撥款並發動縣人民捐資仿原快閣式樣重建的。新閣建在原台基上,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比原閣增加40餘平方米,高24.7米,比原閣高出4.7米;鋼筋混泥土結構,亦三層,每層24根大紅柱負棟,四周迴廊環繞,顯得格外莊嚴、凝重。穹頂勾心鬥角、橫樑飾以精美圖案。山牆雕有彩龍,既古樸又典雅。凌空斜出的三重飛檐,翹角凌凌,勢如大雁展翅。閣面寶頂壓棟,覆蓋的琉璃碧瓦在藍天白雲下閃閃發光,耀人眼目。整座新閣一派鼎新,比原閣更加雄偉、瑰麗。登閣憑欄遠眺,四周山川美景歷歷在目,令人心醉,難怪先賢們如此鐘情快閣,讚美快閣!
泰和快閣

文化傳承

快閣是泰和古代文化象徵之一。歷代名流慕游快閣,不僅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而且留下了不少美麗的故事和動人的傳說,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快閣文化,成為泰和古代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泰和自宋代以來,才子輩出,人文蔚起,這與快閣文化的勃興,不無關係。泰和中學自1925年創辦以來,一直以快閣為其校舍之一。大概是受惠於快閣文化的深遠影響吧,建國以來,一批批莘莘學子從這裡走向高、中等院校,走向全國各地,在各條戰線上建功立業,各領風騷。泰和中學也因此而名揚全省。
“快閣重興物象雄”。快閣這顆千里贛江河畔的古代文化明珠,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曾閃閃發亮,在新的歷史時期,它所積蘊的歷史潛能將使它更加熠熠生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