泝河

泝河

溯河(當地發音xihe),古稱泝河,獨流入海。據傳,因古時候潮水由河口上溯而通漕運得名。位於灤河、沙河之間,發源於灤縣東安各莊鎮馬各莊村,於灤南縣蠶沙口入渤海,全長97.1公里,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流域內共涉及灤縣、灤南縣的11個鎮和唐海縣的兩個農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泝河
  •  高程: 60米
  • 年徑流量:1710萬立方米
  • 灤南縣:56萬人口
流域概述,流程紀實,

流域概述

泝河流域地處於燕山南麓沖積平原,由北向南傾斜,發源地高程60米,入海河口18.6米,總高差60米。
上游土質為淋溶褐土、草甸褐土,中游為沙壤質淺色草甸土,下游為鹽化、沼澤化淺色草甸土及濱海鹽土。自然肥力低,有機質含量不足,土質瘠薄,沿海灘涂自然植被為蘆葦、黃蓿等,適宜開墾耕種。
流域內年降水量多年平均613毫米,大部分集中於6~9月份。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710萬立方米。
泝河東臨灤河,歷史上灤河洪水經常竄入泝河,和當地洪瀝水疊加,河水漫溢,給兩岸人民帶來嚴重災難。據史志資料記載,清光緒九年(1883)後,灤河從蔡營附近決口,分出一支曰“二灤河”。每到夏季,洪水肆意泛濫,沖入泝河。後二灤河淤塞。民國30年(1941),日本華北駐屯軍抓勞工疏浚泝河中段,建閘開渠引灤河水,經泝河至下游,種植水稻,使灤河與泝河相通。
1945年,灤河大水沖毀正在建設中的引水閘,洪水灌入引水渠,泝河以西,小青龍河以東,一片汪洋。1947年7月3日,灤河洪水以1380立方米/每秒流量流向泝河,下游142個村被圍困,7萬多人受災。1949年,灤河於灤縣王家法寶村處決口,泝河下游平地行舟,灤南縣16萬人口斷炊。1962年,流域內普降大雨,倴城一次(三日)降雨量450毫米,河道多處漫溢決口,倴城以東以南一片汪洋,農作物減產50%以上。
泝河流域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是重要的糧食產區。經濟作物以花生、豆類、棚菜為主,是唐山市花生主產區之一。上游灤縣有豐富的鐵礦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下遊河口常年有魚、蝦、貝、蟹類生長,為重要的海產品養殖、加工區,漁業生產繁榮。流域內有灤縣、灤南縣兩個縣的縣城駐地。
泝河的開發利用過去主要以提水灌溉和航運為主,水運在唐朝時興起,後因通灤河道淤廢而停止。
1956年,國家興建國營柏各莊農場,修建灤柏輸水總乾渠,占用了泝河灤南縣東營至劉莊段的中遊河道。引灤輸水總乾渠建成後,將原有水系打亂,支流北河、牤牛河受輸水頂托,泄水不暢,經常造成沿岸災害。1964年在劉莊建穿輸水乾渠倒虹吸一座,牤牛河水一部分入輸水乾渠,一部分通過倒虹吸入泝河下游。1977年在震後恢復工程中,倒虹吸改建,全部通過劉莊倒虹吸下泄。
1965年,為解決泝河下游榮各莊以下段泄流不暢的問題,與原河道並列開挖了新泝河,北起榮各莊南至蠶沙口與老泝河匯合,長8.5公里,寬44米,排水流量120立方米每秒。1971年在宋道口鎮王土村建穿輸水乾渠倒虹吸一座,解決北河排水受頂托的問題,一部分排水入灤柏輸水乾渠,一部分通過新開挖的第二泄洪道入大莊河。1975年,分別在新泝河與老泝河交匯口、新泝河口、榮各莊老泝河入口、泝河支流馬氏灘排乾入泝河口修建了防潮蓄水閘,不但解決了下游兩岸農田受潮水侵襲的歷史問題,還可以提供大量蓄水,為沿海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泝河上游屬季節性河流,夏秋有水,冬春乾涸。流經沙土地帶,一遇大雨,洪瀝水夾帶泥沙滾滾而下,淤平河槽,威脅兩岸村莊。從1969年開始治理,經過裁彎取直,清淤展寬,同時沿河植樹造林,穩定了河床,達到了五年一遇排水標準。
泝河入海口段,是泝河的天然入海路,1977年進行了疏浚底寬65-95米,行洪流量194-330立方米每秒,排水標準達到了十年一遇。

流程紀實

泝河發源於灤縣東安各莊鎮馬各莊村南,經灤州鎮、古馬鎮流入灤南縣境內。
泝河右岸小賈莊村有蓮台寺遺址。蓮台乃灤州十二景之一。民國二十六年修《灤縣誌》載:“蓮台舊寺在城南三十里,台高數丈,周數十畝,上有古寺。院宇清出,四面皆溪水灣環,稻田蓮港,遠近布列,每至春夏之時,青連塍陌,香滿陂塘,而台寺宛在水中央,隔岸遙瞻,已入煙雲深處矣! ” 邑人張鳳翔詩讚云:古剎菩提擅名,層台環抱小蓬瀛。蒲團梵靜鐘聲動,寶鼎香沈篆影輕。得潤稻田春欲暮,碧浮花港雨初晴。遙看雲樹蒼茫里,佛閣參差夕靄平。
清光緒九年後,蓮台周圍被灤河洪水帶來的泥沙淤平,美景不再,唯存古寺,1945年地0*0zhen,寺傾圮,現僅存瓦礫矣!村西北有漢代古戰場遺址,面積5.4萬平方米,挖掘發現文物有盔甲金葉片、鎏金銅馬飾、銅箭鏃、青銅劍、盔頂等。
泝河向東南流至樂營,與灤河下游輸水乾渠合流。以上為上游段,長30公里,流域面積163.8平方公里。向南至北劉莊30.5公里為下游段。
泝河向南流,右岸姜泡村一帶地勢低洼,水泡眾多,過去有以十八個以“泡”命名的聚居村落,歷史上這裡經常遭受洪澇災害。
泝河折向東南,進入宋道口鎮。河左岸杜土村有福勝寺遺址,建造年代不詳,現僅存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立的《重修福勝寺碑》。泝河在此為明顯大轉彎往西南方向。在王土村附近,有支流北河相交。北河原名龍灣子河,發源於灤縣大霍莊子。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56.1平方公里。流域內有程莊鎮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1942年12月5日,侵華日軍對潘家戴莊百姓實施報復行動,一天內屠殺無辜民眾1280人,燒毀房屋千餘間,財物被搶劫一空,製造了抗日戰爭時期冀東最大的“千人坑”大慘案。紀念館占地7300平方米,是全國、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河下遊河道平緩,水面寬闊,長年有水,為灌溉、養魚、植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孕育了倴城鎮這個歷史名鎮。古城倴城座落在北河南岸,據傳為元將那顏倴盞屯糧之所。據清光緒五年《灤州志.河流.閭參溝考》載“於倴城北會龍堂河、吳家河,入清河,別出名為古運河”,“元以倴城為棲糧之所,渠帥那顏倴盞領之”,“遂決閭芬溝為運道,引灤水會青、泝兩河達倴城”。倴城因地理位置重要,集市貿易發達為歷史上冀東四大名鎮之一,現倴城已發展為集鋼鐵、造紙、電力、商貿為一體的發達小城鎮,為灤南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北河源遠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文化,富饒的物產,曾造就了不少人才。近代史上聲名遠播的著名皮影演唱藝術家、唐劇創始人之一張繩武,樂亭大鼓藝人靳文然就出生成長於北河岸邊。張繩武(1885-1968),倴城鎮松樹村人,原名張榮緒,號老繩,從事皮影表演藝術半個多世紀,足跡遍及華北,東北,多次灌制唱片並兩次赴日本灌制唱片,共灌制了五十七出皮影唱片,為同行第一。
他創造的“呵腔”韻味醇厚,遒勁有力,於蒼老中別具雄壯韻味,魅力無窮,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被譽為“影界大王”。1955起他曾任歷屆唐山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政協唐山委員會委員。靳文然(1912-1964),倴城鎮靳營村人,原名靳成彬,又名靳質儒。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曲藝家協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委員,唐山市曲藝團團長。靳文然不囿於傳統,勇於創新,博採眾長,使演唱技藝不斷提高。他通過靈活多變的唱法表現人物感情變化和不同特徵,形成了獨特的靳派唱腔,他那引人入勝的樂亭大鼓表演藝術魅力,至今仍為人們傳頌。此外,此地還培養了著名的評劇藝人任連會、月明珠(任善慶)、金菊花(杜知義)等。
泝河從倴城鎮東八戶村東折而西南向,流至余家嶺又而南。此段河北岸大部為高阜隆起,南岸地勢低洼平緩,歷史上泝河洪水,多在此段漫溢。此地地質肥沃,盛產水稻、小麥,稻簾、葦簾加工業發達,產品遠銷華北、東北。東八戶村東有商代文化遺址,曾出土夾砂紅陶、褐陶、灰褐陶、石斧、石刀等文物22件。
泝河在司各莊鎮孫坨村轉而向西,至東夏莊又折而向南。至北劉莊有牤牛河注入。牤牛河發源於灤南縣扒港鎮孫莊一帶,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全長10.6公里。牤牛河流域地處沙區,易旱易澇,土地瘠薄,以小麥、玉米、花生為主,近年來,奶牛養殖業飛速發展,先後建成兩座乳製品廠,其中就有的蒙牛乳業集團在該地建的分廠,日處理鮮奶600噸。
泝河在喑牛淀以北折而向南。喑牛淀在傳說中為一漁港所在地,過去牛船雲集,買賣繁榮,人聲噪雜,人們取喑之意,希望得到片刻寧靜。
泝河在此向南為下游。下游地區主要以水稻種植、海水養殖及加工為主。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對蝦養殖興起,沿海居民首先富裕起來,以後隨著養殖蛤類、特種魚類,漁民收入不斷增加。
此段河道治理前蜿蜒曲折,經常泛濫,經過裁彎取直,修建堤防,解決了兩岸水災之憂。至榮各莊村南,泝河分出兩支,左支為新開挖的新泝河,右支為舊河道,曰老泝河。此處建有老泝河榮各莊閘,設計流量75立方米每秒。兩支平行南流至蠶沙口又匯合。期間胡各莊三排乾、四排乾匯入新泝河。胡各莊二、三、四排乾流域面積155.36平方公里,一部分洪瀝水排入新泝河,一部分經過馬氏灘排乾入泝河入海路。在兩支匯口新泝河以上建有新泝河蠶沙口西閘,排水流量153.7立方米每秒。匯合口以下為入海路。入海路長10.3公里,最大排水量330立方米,排水標準十年一遇。
蠶沙口為歷史上青河、泝河的入海口,過去由於河口砂粒如蠶沙而得名。這裡上溯可至灤河,入海則經黑洋河口、大沽口而達江南諸鎮,因此蠶沙口為歷史上重要的轉運碼頭。同時,蠶沙口為渤海灣中之灣,浪緩灘平,往來商船、米槽“海運多避風於此”(《讀史方輿紀要》),是蜚聲海客的天然避風港。
漕運的發達,促進了南北的交往,使這裡成為了文化融匯之地,也就出現遠近聞名的天妃宮和古戲樓。
天妃宮又稱天后宮、娘娘廟,在閩、粵、港台地區稱媽祖廟。在北方少見,唯天津直沽和蠶沙口有之。因此,遠近香客虔誠而來,天妃宮千百年來香火不斷,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廟會,更是空前繁華。清朝廷教師爺邑人張燦詩曰“鼓吹雜鐃歌,優孟衣冠縞”、“雜劇斗紛爭,百技競拙巧”。
廟會的迎獻活動,以及海運發達,客商雲集,元雜劇鼎盛等條件促成了古戲樓的誕生。古戲樓與天妃宮對面而建,輝煌壯麗,氣勢非凡。“百尺盡層霄,危樓訝神造”(清.張燦)考其年代,先於我國現存年代最遠的安徽亳州花戲樓、山西萬榮古戲台,觀其規模,媲美與北京故宮的暢音閣、頤和園的德和園戲樓。
古戲樓和天妃宮在1968年 “破四舊”被毀。天妃宮於1992年重建。
泝河流至蠶沙口村南,泝河另一支流馬氏灘排乾匯入。此處建有馬氏灘蠶沙口南閘,具有防潮蓄淡的效能。馬氏灘排乾長10.2公里,主要排楊嶺地區瀝水,並承擔胡各莊二、三、四排幹部分來水。
泝河入海河口又稱西河口,是傳統漁港,高潮時水深達3.78米,可通行30米以下的機帆船,潮起之時,漁船滿載而歸,碼頭上漁販雲集,熱鬧非凡,時令海鮮琳琅滿目,講買講賣聲不絕於耳。
泝河入海段兩岸為海水養殖區,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對蝦養殖,現有對蝦、河豚、牙鮃魚、貝類等多種類養殖項目,僅柳贊鎮養殖水面2.5萬畝,灘涂3萬畝,海水養殖年產量達6000多噸。左岸建有柳贊水庫,位於泝河與大莊河口之間,1976年建成。水庫圍堤總長11.95公里,,蓄水面積1.08萬畝,總庫容2375萬立方米。自流蓄水深1米,其餘主要靠從馬氏灘排乾揚水蓄水。水庫建成當年遭受地0*0zhen損害,工程裂縫、坍塌嚴重,雖經震後修復,仍然存在隱患,加上風浪侵蝕、自然蒸發等客觀因素,水庫常年蓄水量一般維持在1600萬立方米,水稻種植面積控制在0.6—1萬畝之間。
這裡的淺海及灘涂區,蘊藏有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現已開發利用。
距河口11.8海里有一沙島,名為曹妃甸島,形成於6000至3000年前,是由古灤河及泝河搬運來的大量泥沙堆積而成的巨大三角洲。甸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公里。曹妃甸南緣臨岸水深20多米,波濤萬頃,航道通暢,直通黃海而無阻。歷代海運,南糧北調,出東海、經黃海入渤海、進京畿的船隻必經此地。島上曾建有三層大殿,據傳是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東時,隨軍曹妃病死在島上,李世民痛失愛妃,遂下旨在島上建三層大殿,內塑曹妃像,賜名曹妃殿。清末島上尚有廟宇,後經1895年、1900年兩次強風暴潮,島上廟宇被沖毀。
2002年以來,國家動土建設曹妃甸深水大港,並依託港口,興建曹妃甸工業區。2005年,曹妃甸工業區成立,2008年,唐山曹妃甸新區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